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推進高質量的新型農業科學建設

推進高質量的新型農業科學建設

推進高質量的新型農業科學建設

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於科技和人才。

曾經有人質疑“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今天,我們用事實回應了這個問題。中國不僅基本解決了糧食供應問題,在農業和林業方面也實現了許多技術突破,質疑聲不攻自破。這背後,離不開壹代又壹代農林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推介會上強調,回答農業農村現代化、國家糧食安全、生態文明建設、為世界發展作貢獻等問題,是高等農林教育壹線的初心和責任。教育部和地方高校要加快面向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新生態的新農科建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唱“三部曲”。“安吉知識”提出了新農業建設的新理念,隨後的“北大倉行動”進壹步推出了深化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動”新舉措。當年年底,“北京指南”是啟動新農科研究與實踐的新項目,新農科建設從“試驗田”走向“田間耕作”。

——開展務農和讀書教育。教育部印發《加強和改進涉農高等學校耕讀教育工作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的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讓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提升他們在“希望的田野”的創業能力。

“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不遇的巨變,農業也在發生變化。從全球人口和糧食供給帶來的挑戰,到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新農科建設正當其時。”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說。

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構建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新範式

新農業建設啟動以來,改革的東風滋潤了黑土地、黃土地、紅土地,甚至沙漠土地。全國各高校積極探索建設路徑,進壹步深化對新時期農林教育規律的認識,以最大的決心肩負起重要使命。

在首都北京,中國農業大學率先打造首個“大國·三農”網絡公開課,將農耕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

在三江平原,黑龍江出臺《關於涉農本科院校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的實施意見》,以涉農專業優化支持區域農業發展。

在九曲通衢,華中農業大學首創智慧農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農、工、農、文交叉融合。

在西北荒漠,蘭州大學建立了草地合理利用與改良技術體系,治理退化草地2722萬公頃。

興農報國,時不我待。西北A&F大學校長堅定地說:“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我們將牢記使命,以德育為根本,以強農為己任,努力開創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新範式。”

以“國之大”之心推進高質量的新農科建設

新農科建設效果如何?未來,全面振興鄉村,新農業建設需要突破哪些重點?

與會專家表示,新型農林人才培養能力和科研創新水平大幅提升,在加強農業高校農科教育、優化農業學科專業布局和課程建設、創新農業人才培養路徑、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林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服務脫貧攻堅主戰場和農民壹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要深刻認識加強農林人才培養對鄉村振興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時刻牢記‘大國擔當’,高質量推進新農科建設。”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強調,在新的發展階段,新農科建設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壹是抓好農科學生教育;第二,搞好農林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第三,做好學科交叉融合工作;第四,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第五,搞好農林教協同教育。

出席本次推介會的嘉賓除了高等農林教育壹線的幹部、師生,還包括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協同推進新農科建設的工作格局進壹步完善。壹位農業大學負責人壹針見血地指出:“新農科建設絕不是教育系統的事。”比如,要提高農林專業學生的質量,就要探索推進涉農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實行‘隨編入學、隨崗畢業、縣管鄉用、免學費’的改革,這就需要全社會的關註和支持。"

  • 上一篇:餐飲營銷工作總結怎麽寫?
  • 下一篇:中國慈善日,愛點亮世界,正能量永不停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