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中醫藏象中的五臟之壹,與現代解剖學中的“脾”不是壹個概念。中醫對“脾虛”的診斷是基於脾臟生理功能下降的壹系列癥狀。所以,在了解“脾虛”之前,首先要了解脾臟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醫的脾有三個生理功能。首先是“交通”;二是“清理”;三是“統壹血脈”。
中醫認為,人出生後,依靠脾的“運化”功能,隨胃吸收飲食中的營養物質,轉化氣血,滋養身體,維持生命活動。中醫非常重視脾的“運化”功能,將其視為“氣血生化之源”和“後天之本”,特別是對體弱者,或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或延緩中老年人的衰老。對患者來說,脾運化功能正常,疾病預後良好。脾的運化功能正常,表現為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肌肉豐滿,力量強勁,脈象飽滿。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下降,就會出現以下兩種癥狀:壹是對食物的消化功能下降,表現為無饑餓感,食欲不振,食量減少,進食後腹脹,尤其是疲勞後。消化功能下降,必然減少營養吸收,導致面色萎黃,肌肉消瘦,全身無力,舌色淡,脈弱。其次,脾臟“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表現為大便稀薄不成形,勞累後下肢腫脹,入睡後口流涎,舌質肥厚,舌邊有齒痕。
脾的第二個功能是“清”。什麽是“盛青”?“提升”是向上運輸的意思;“清”是指體內的營養物質。清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源源不斷地向頭部輸送營養物質,維持頭部各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升清功能正常的人,特點是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耳聰目明,不易疲勞。如果清理功能降低,頭部得不到足夠的支撐,就會出現精神疲勞、精神疲乏、工作效率下降、註意力不集中、頭暈、飯後困倦,或出現暫時性的耳朵充血,或睡眠後閉眼不全。第二,清氣有“舉”臟腑組織的作用。人體的臟腑及其他組織器官能在體內維持相對固定的位置,與清脾功能有關。當這種功能下降時,就會出現“清氣下陷”的癥狀,如內臟脫垂、脫肛、子宮脫垂等。還有壹些特殊癥狀,如飯後排便、喝冷飲或吃油膩食物後腹瀉、勞累時尿液渾濁等。說明“清氣沈”使部分營養物質通過排便流失。
脾的第三個功能是“統血”。“調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穩定地在血管中流動而不溢出靜脈,這是脾的“控定”功能。當脾的調血功能下降時,就容易出血,如皮下出血和青紫瘀斑,或消化道出血和嘔血(褐色嘔吐物),便血(柏油樣大便),或婦女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
綜上所述,當脾的三大功能下降,出現上述癥狀時,均可診斷為“脾虛”。但是每個人的表現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
脾虛的原因很多,壹般是飲食失調、久病不愈、身心疲勞,或好逸惡勞、缺乏運動所致。據調查統計,脾虛多見於兒童和中老年人。
現代研究證實,脾虛可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對外防禦能力下降和經常感冒腹瀉,對內防禦能力下降和易患癌癥。與脾虛有關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貧血、慢性結腸炎、小兒營養不良、重癥肌無力、胃腸神經官能癥等。
輕度脾虛可通過飲食糾正,宜吃紅棗、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漿、麥芽糖等健脾食物。
脾虛常用方藥有四君子湯、沈淩白術散、補中益氣湯、歸脾丸等。
另外,平時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或長時間處於饑餓狀態。妳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做壹定量的運動。壹般以第二天沒有疲勞感為宜。
脾虛三型
脾虛類型:
1,脾氣虛
大多是由於飲食不當,過度疲勞,長期憂慮,損傷了脾土,或者抵抗力不足,身體虛弱。
2.脾陽虛
多為脾氣虛證進壹步發展所致,也可因飲食失調、暴飲暴食受寒,或寒涼藥物過多,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衰火衰所致。
3、瓦斯下沈
中氣也指脾氣。當脾氣上升時,水谷的精氣會流失到肺,以滋養其他內臟。如果脾氣下陷,會出現慢性腹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狀。
4、脾不統血
如果脾氣虛弱,不能補血,血就不會隨月經來。
脾虛癥狀:
1,舌苔有變化
舌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該是紅色的,看起來濕潤。舌頭表面有壹層舌苔,很輕,很幹凈。
如果舌頭邊緣有明顯的齒痕,說明身體機能有問題。如果舌苔白而厚,看起來光滑潤澤,說明體內有寒氣。如果舌苔粗糙或厚,黃膩,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紅無苔,說明身體熱到傷陰。
2.食欲不振
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脾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體內攝入的各種食物和液體,將這些物質轉化為人體可以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在濕熱的環境中,大多數人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都會下降。但有些人饑餓感很強,但吃完後卻有飽腹感,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3、早起不舒服
早上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脹,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弱了。中醫認為,脾虛時,肺氣會先衰竭。也就是說,脾和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了壹定程度,就容易出現肺虛,比如氣短,動則氣短。
4.高濕度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時間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90%的肥胖者體質較弱。身體虛弱是由於脾胃功能減弱造成的。體質虛弱會減緩新陳代謝,削弱身體的活力,從而降低消耗營養的能力。如果營養物質不能被消耗,就會在體內堆積,形成肥胖。
5.廁所排便異常
如果大便軟而粘,就是脾濕的癥狀,說明消化功能異常。
脾虛的治療:
1,配壹塊狗肉湯
配料:輔料、狗肉、鹽。
做法:將附片放入上灌炒2小時,再加入狗肉,煮熟後加鹽食用。
功效:補陽、溫中、止痛、散寒、燥濕。做飯要用開水,嚴禁用冷水,否則會中毒。睡前服用,服用後不要吹冷風,不要碰冷水。
2.山楂薏米粥
材料:薏米30g,粳米100g,山楂5g,糖適量。
做法:將薏苡仁、粳米洗凈,放入砂鍋中,加水1000 ml,煮沸,加入山楂,文火熬粥,加適量糖。空腹吃兩次。
功效:健脾止瀉,消食化積。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
3.山藥薏米粥
材料:山藥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薏苡仁洗凈煮熟,熟時加入山藥粉,繼續用文火煮至粥熟。早晚保暖的衣服。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止瀉。適用於脾虛脾氣虛弱、食欲不振、運氣不佳、濕濁帶下的婦女。
4、人參粥
配料:人參(或黨參)、茯苓、生姜、粳米。
做法:先將人參(或黨參)、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搗碎,浸泡半小時,再煎取汁。將第壹、二次煎液合並,早晚兩次用粳米煮粥。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虛弱、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飲食減少、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溏薄等。
4根治脾虛證的中藥方劑
壹種根治脾虛的中藥配方
半夏白術天麻湯
處方黃柏(酒洗)0.6克幹姜0.9克天麻、白術、茯苓、黃芪、人參1.5克、白術和神曲3克、半夏(七次湯洗)和陳皮1.5克..
制造藥物。哦,嘴巴。
功能主要是補脾胃,化痰祛濕,平虛風。脾胃虛寒,痰濕內阻,虛風擾擾,致痰厥頭痛,癥見頭痛欲裂、頭暈、胸痛、惡心嘔吐、痰稠黏稠、氣短、言語懶言、四肢冰涼、臥不下等。
用法用量:每次15g,水300 ml,煎至150 ml,離我,熱服。
備註:方中人參、黃芪、白術補脾胃,養元氣;幹姜、蒼術、半夏、茯苓、澤瀉用於祛寒濕化痰。天麻能平虛風,止眩暈;神曲、大麥分蘗面、陳皮調理脾胃助消化;黃柏可以控制蒼術的爆發,減少潛在的虛火。該方劑中,* * *具有健脾和胃,化痰祛濕,熄風的功效。
摘自《脾胃學說》第二卷
白茯苓陳皮丸
別名慢藥丸
處方為茯苓1,陳皮1,幹姜1,人參1。
方法是終點,蜂蜜是藥丸,大如彈珠。
主治:脾胃虛弱。六脈都是索狀,指向下面的虛。食少口渴,心口脹痛,小腹脹痛,或窄如繩,小便不利,大便不規則,精神不振。
用法用量:還中丸(《養生寶典》卷五)。
若脈弦或腹急,加甘草3元(炒);秋減姜1.5。
節選自顧傑賈珍
脾虛食療
第壹,脾虛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厭食,飯後腹脹,便溏。
副作用:面色萎黃,四肢乏力,氣短懶動,精神疲勞,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腫。
舌脈:舌質淡嫩或有齒痕,苔白,脈緩弱。
藥膳沈淩粥
成分:人參(或黨參)、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將人參(或黨參)、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搗碎,浸泡半小時,再煎取汁。將第壹、二次煎液合並,用粳米煮粥,早晚各壹次。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虛弱、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飲食減少、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溏薄等。
第二,脾陽虛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腰膝冷痛,久瀉浮腫。
副作用: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小腹冷痛,或五更泄瀉,小腹腹瀉,小腹小便,或腹脹如鼓。
舌脈: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深細弱遲,或脈細。
狗湯藥膳
成分:附子、狗肉、鹽。
方法:將附片放入上灌,煎2小時,再加入狗肉,煮熟後加鹽食用。
功效:補陽、溫中、止痛、散寒、燥濕。做飯要用開水,嚴禁用冷水,否則會中毒。睡前服用,服用後不要吹冷風,不要碰冷水。
第三,氣體下沈
臨床表現
精神疲乏,氣短懶動,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腹脹便溏。嚴重者可見男性遺精,女性帶下。
藥膳綠豆糯米肥腸
組成:綠豆60g,糯米30g,豬腸300g。
方法:首先將豬的大腸徹底清洗幹凈,將綠豆和糯米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後將綠豆和糯米放入豬的大腸中並加入適量的水,用線將腸的兩端紮緊,放入砂鍋中用水煮2小時左右。隔日服用1次,連續服用7~8天為1療程。
功效:補中,清熱解毒,通便止痢。適用於濕熱泄瀉、便血、痔瘡初起、脫肛等癥。
4、脾不統血
臨床表現
便血、尿血、肌肉出血、牙痛或月經過多、崩漏等。常伴有食少便溏、精神疲乏、氣短懶動、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脈細等癥狀。
藥膳山藥薏米粥
組成:山藥粉60g,薏苡仁30g。
方法:將薏苡仁洗凈煮熟,熟時加入山藥粉,繼續用文火煮至粥熟。早晚保暖的衣服。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止瀉。適用於脾虛脾氣虛弱、食欲不振、運氣不佳、濕濁帶下的婦女。
5脾虛的自我判斷法
脾虛的自我判斷法
1,摸摸鼻尖
先摸額頭,感受身體的正常溫度,再摸鼻尖。如果鼻尖發冷,可能是脾虛。
2.看嘴唇的顏色
嘴唇蒼白屬於血虛脾陽虛。
3.唾液太多
舌淡,苔白膩。屬於脾虛夾濕,濕濁。明明不能生化,上來就渾濁。所以口水比較多。這種病可以通過健脾祛濕來治療。
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吃具有健脾益氣、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功能的食物,如粳米、罐頭、鍋巴、糯米、熟蓮藕、板栗、山藥、扁豆、蕓豆、葡萄、紅棗、胡蘿蔔、土豆、蘑菇等。
不吃生冷易傷脾氣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糯米、野筍、黃花菜、柿子、香蕉、批柄、梨、西瓜、青豆腐、肢麥等。其中,厚膩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有鴨肉、豬甲魚、牡蠣肉、牛奶、芝麻等;益氣消積易發脾氣的食物有檀香、蘿蔔、香菜等。
脾虛食療參考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10克。將粳米用適量清水煮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幹燉至成漿狀。
2.甘薯
俗稱地瓜、地瓜、地瓜。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飲食有情趣》雲:“烹飪補脾胃,益氣,禦寒,益氣色。”《綱要》認為紅薯能“補中、暖胃、養五臟”。脾虛的人可以以紅薯為主食,常吃。
3.棗
性溫,味濃,有健脾和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年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脾”的記載。李時珍說:“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對於脾虛、胃弱、缺糧、氣血不足的人,最好經常服用大棗。
還可以用山藥、白術、糯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健脾。通常埋在地下深處。用它們來煮粥,肉類和單壹烹飪。如果放壹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4、馬玨薏米養生粥
馬玨還有壹個響亮的名字,也叫“人參果”。具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補氣益血的功效。薏苡仁(薏苡仁)的除濕功能是眾所周知的。
烹飪方法:先將馬玨、薏苡仁浸泡1小時,山藥洗凈切片,加入適量大米、紅棗。水燒開後,加入配料。再次煮沸後,改小火煮30分鐘。
馬玨也可以和肉壹起煮,如馬玨燉羊肉,有溫中下法,健脾養胃的功效。適合病後貧血、脾腎陽虛者食用。對於脾虛的人,不妨多吃麻辣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