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龍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

龍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

圖①,圖②:明初的儀式與祭祀。

圖③:波斯仿龍泉青瓷盤。

圖4:龍泉窯青釉折疊花嘴盤。

制圖:蔡華偉

通過壹個手工藝品的發展、變化、傳播來探討古代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以及相互學習帶來的變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之壹。

約12至15世紀,龍泉青瓷不僅在南宋、元代、明初風靡中國,而且受到世界瓷器市場的追捧。它是壹個世界性的文化符號,影響和引領了當時全世界的陶瓷生產。對龍泉青瓷的追捧和模仿成為當時全球化的重要景觀...這是由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麗水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世界上的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要講的故事。

龍泉青瓷的榮耀

無錫洪山遺址壹座越國大貴族墓出土了大量的青瓷禮器和樂器。樂器包括中原文化體系的雍鐘、羅鐘和邊邊,以及吳越文化體系的織玉、箏、鼎和吊鐘。最重要的是,都是原始青瓷。在這次展覽中,洪山老虎碼頭出土的青瓷編鐘是專門從南京博物館借來的,以說明中國青瓷的悠久歷史。

從北宋後期開始,以浙江省龍泉縣金村、大窯為中心,出現了青瓷、梅瓷、粉瓷、翠瓷、豆青等精美的青瓷。由龍泉周邊各縣的瓷窯燒制,就是我們所說的龍泉窯瓷器或龍泉青瓷。龍泉縣當時隸屬於滁州,所以龍泉青瓷在宋、元、明文獻中又稱為“楚器”或“楚青器”,明末以後稱為龍泉窯或龍泉窯瓷。

南宋至明初,龍泉青瓷處於鼎盛時期。考古資料證實,龍泉窯青瓷在全國各地都有廣闊的市場,不同類型的龍泉窯青瓷得到宮廷、貴族和市民的認可。

近年來,南宋臨安城、元代喀拉河林、明代大都城、南京、北京等鄉鎮出土了大量龍泉青瓷。從南宋形成的粉綠、梅綠龍泉瓷,到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出現的釉面海棠燈、魚形硯滴、省油燈等世俗之物,包括從梅瓶、玉壺春瓶到捧壺的變化,都反映了龍泉青瓷的工藝和審美趣味的變化。

為什麽龍泉青瓷能在三四百年間持續不斷地生產出精美的瓷器,並長期以此作為青瓷生產水平的代表?從北宋末到明初,龍泉窯壹直是宮廷瓷器最重要的供應商之壹,需要按照朝廷頒布的標準燒制宮廷瓷器和國家祭祀用瓷。龍泉青瓷窯的生產制度和管理模式與景德鎮禦器廠相同。隨著法院的要求和技術支持,產品的質量非常高。在燒制過程中,由於造型不當、釉色不佳,或稍有粘窯灰、窯裂等。,要集中力量破埋,從而保證禦窯產品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提高,體現國家投入和支持對我國古代手工業生產和發展的積極作用。

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知道“君”

南宋至元代,是繼唐朝之後又壹個海上貿易的繁榮時期,龍泉青瓷大量出口。元朝疆域的擴大,擴大了出口地區。近年來,我們在福建泉州、浙江寧波、山東膠州板橋宋金元港、雀場遺址、江蘇太倉範靜村,以及南海壹號沈船、灣角壹號沈船、菏澤運河沈船等地發現了大量龍泉青瓷,基本可以構建出世界範圍內龍泉青瓷營銷的路線、運輸和儲存模式。

根據元人的記載,元朝對南宋的財富感到驚嘆。查閱內府檔案後發現,出口瓷器、鐵鍋、墨霍羅的巨額收入,是南宋經濟的重要支撐之壹,因此跟隨並支撐著對外貿易。龍泉青瓷在海外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文獻記載的可信度。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合發掘了龍泉市大姚馮冬燕窯遺址,確認這裏就是文獻記載的明初生產禦用瓷器的地方,並對明初的官窯有了清晰的認識。這些器物制作精細,胎體厚而規整,釉色青綠,釉層厚而均勻光滑。特別是底部燒制形成的刮環非常規整,明顯不同於壹般的民用器皿。自2010起,中國和肯尼亞考古機構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多個遺址進行了聯合考古調查。根據這些特征,我們還成功地將肯尼亞沿海地區出土的壹些龍泉窯瓷器鑒定為明初官窯瓷器。

明初龍泉窯瓷器用於海上貿易,部分官窯瓷器專門用於出口。比如,至少有壹部分明代永樂年間龍泉官船上特別流行的大盤子,可能就是專門為鄭和下西洋制作的。

龍泉青瓷在中國以外廣泛銷售。比如埃及的福斯塔遺址出土了數萬件陶瓷,這裏曾經是埃及和北非的工商業中心,其中龍泉瓷占了1/5。

隨著龍泉窯產品大量出口海外,對中國瓷業的生產格局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生產窯也逐漸分布到甌江沿岸的下遊港口,以出口為目的的瓷器生產窯開始出現。同時,為了出口,龍泉青瓷開始在產品造型、紋樣乃至器物類別上吸收外來文化因素,這說明當時的龍泉窯在瓷器燒制初期就已經將國外市場納入視野,以龍泉青瓷為代表的中國瓷業經濟已經積極成為世界經濟鏈條中的壹環。

從南海壹號沈沒產生的約65438+萬件瓷器和新安號沈沒產生的約2萬件瓷器來看,瓷器是當時中國出口量最大的商品之壹,瓷器的產量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對當時中國的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瓷器走向世界的同時,也讓中國的經濟和文化成為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溝通永遠是雙向的。

龍泉青瓷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深遠,實現了龍泉青瓷在文化和技術上的全球化。“天下龍泉”不僅僅是輻射中國,還包含了市場和產地的全球化,代表了龍泉青瓷在當時世界的文化認同。

不僅在中國,在越南、泰國、緬甸、日本、伊朗、敘利亞、埃及、英國等地,不同歷史時期都出現了仿燒龍泉青瓷。這種仿燒又可分為逐利生產和替代中國龍泉青瓷的燒制,包括用地方陶器仿龍泉青瓷和裝飾花紋來美化生活的努力。在阿聯酋、伊朗、肯尼亞等地的考古發掘中,既可以看到中國生產的龍泉青瓷和仿龍泉青瓷,也可以看到越南、泰國、緬甸的仿龍泉青瓷產品。這說明當時的龍泉青瓷在技術、產地、市場等諸多方面開始國際化。來自越南、泰國和緬甸的仿龍泉青瓷不僅供應國內市場,而且供應世界市場。

2013年,為了完成“中國民族制瓷技術交流研究”項目,我們到日本沖繩和九州考察,發現日本生產的仿龍泉青瓷,以宋元龍泉文化為基礎,達到宋代龍泉青瓷的最高水平,但底部的醬釉顯示其技術來自越南窯。2013年底2014年初,我們走訪了越南的各個窯址,發現了壹件非常精美的龍泉青瓷樣瓷器,這是壹件廢品,上面附有壹個匣缽。按照常理,廢品不太可能賣到海外,所以這件神器應該是越南本地生產的。他們在進口中國龍泉青瓷的同時,將來自中國龍泉窯的知識和技術與當地的陶瓷生產技術相結合,成功仿制了龍泉青瓷,將陶瓷生產技術推廣到了全世界。龍泉青瓷代表了瓷器生產的壹個技術標準。

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通過6個國家和地區的42個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和大專院校收藏的833件(組)中國龍泉青瓷,以及世界各地生產的精品仿制龍泉青瓷,力圖展示12至15世紀龍泉青瓷的盛況,龍泉青瓷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世界各地對龍泉青瓷的仿制,以及龍泉青瓷及其制作技術對當時世界陶瓷制作技術的領先地位。通過龍泉青瓷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觀眾可以看到,開放和交流使中國瓷業經濟從國內經濟轉向加入世界經濟鏈條。

溝通永遠是雙向的。歷史上,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與國外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進行交流,不僅貢獻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和豐富做出了貢獻,而且因為開放和包容,發展和擴大了中華文明。

(作者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

《人民日報》(2065 438+2009年08月24日05版)

  • 上一篇:中醫脾虛證的辨證方法及具體調理思路
  • 下一篇:簡述漢字的起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