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繪畫技法應用於李、、程燧、坤燦、紅人等。但他也是壹個法律家和專家。在構圖上註意現實性、復雜性和密度的統壹;若以筆為印,蒼勁有力,文筆精到有趣。新安畫派的畫風對黃有著終生的影響,他在60歲以前是壹個典型的白派。
60歲以後,從上海到安徽貴池,兩次遊五渡湖、秋浦、岐山。河上的風景太美了,他有了定居的想法。貴池之行對黃畫風的影響是學習真武的濃黑積墨,而不是新安畫派。以此為契機,黃開始逐漸從“白”向“黑”過渡。1928年,黃第壹次遊歷兩廣,畫了大量的速寫。
從69歲到70歲,黃都曾遊覽巴蜀。這是他在繪畫上飛躍的機會。他最大的成就是從現實景觀中認識到了他晚年變法的“理”。開悟發生在兩次浪漫之旅:“青城坐在雨中”和“曲塘夜遊”。
《青城山坐在雨中》是在1933的早春。黃在去青城山的路上被雨淋了,渾身濕透了。他索性坐在雨中,看著山色的變化,從此悟出。第二天,他接連畫了十多幅青城禹巖書:焦墨、潑墨、甘傑、宿墨。在這些筆墨實驗中,他想找到“雨打在墻上”的感覺。雨水從墻上滴落,任意而密集。有的地方特別濕厚,有的地方可能會留下幹燥的地方。
還有白色,所有順著墻流下的水道都是“漏痕”當我們把這種感覺和《青城山》對比的時候,“雨打在墻上”是多麽的爽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構圖。同樣的筆墨,簇簇深邃,墨卻淋漓,雲幻滅,雨滂沱。積墨、斷墨、染墨、展水,千方百計!
“曲塘夜遊”發生在逛完青城後的五月,是回上海途中的奉節。壹天晚上,黃想去看看杜甫當年在這裏看到的“石上藤月”。他沿著河邊向白帝城方向走去。月光下的夜山深深吸引了他,於是他在月光下摸索了壹個多小時的素描。、黃看著草圖大叫:“月亮移動墻壁,月亮移動墻壁!實是虛,虛是實。精彩,精彩,精彩!”在這壹點上,黃的《雨山》和《夜山》是他最擅長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繪畫題材,這是審美的自覺追求。
七十歲以後,畫得淋漓盡致,氣勢磅礴;我喜歡積墨、潑墨、斷墨、宿墨的互動,讓山川深邃、壯麗,非常挺拔。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逐漸形成的顯著特征。這壹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上升到了壹個至高無上的境界。
黃曾說過學習傳統應遵循的步驟:壹、臨摹元畫,這樣用筆墨更好;第二遍,明畫,結構穩定,不易誤入歧途;再臨摹唐畫,學可追古;最後臨摹宋畫,手法有很多變化。“黃宋代的畫,除了北宋的大家之外,往往還有五代的、管同、董源、巨然。
在北平十壹年,黃完成了“黑虹”的改造,然後進行了“水墨畫與畫畫結合”的實驗。用點染法將石色的朱砂、石青和厚處的石青染成墨黑,是受西方印象主義啟發融合中國山水畫兩大體系(水墨畫和綠松石)的壹大創舉。
南方回杭後,看到良渚出土的於霞,體會到了墨法,將石頭的鏗鏘與於霞的斑駁融為壹體,畫面的朦朧和諧更接近江南山水的神韻。(12)繪畫要凹凸整齊,工整工整。這種自然的形式,在繪畫時更要註意。如果是茅草屋檐,壹定要寫三三兩兩,既有法也有理。-1952.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13)中國畫講究大空間和小空間,即古人所謂“密通風,疏能專攻馬。”
疏可乘馬,則疏處不空,空無壹物,亦有風景。密集通風,錐上壹定要有站的地方,壹定不能讓人感到窒息。許地山有句詩:“甘昆的小房間雖大,卻沒有足夠的空間睡覺。”這個原理可以應用到繪畫的位置管理上。
-1952.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14)我說“四大天王”,唐、戴震、陳翔殷,不是說他們功夫不精,而是說他們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說我晚年的畫變了,變得密、暗、重,這是學古鑒今,更自然,自得其樂,勤於練習的結果。——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15)山川之美是“蒼勁華麗”,花草之美是“蒼勁婉約”。筆墨重在“變”字,只有“變”才能做到“雄渾婉約”和“婉約婉約”。只有明白這壹點,才能擺脫庸俗。——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16)初學(繪畫)要註意三個:壹個是筆墨,是通過練習(書畫)和閱讀獲得的;二、起源,來自臨摹和鑒賞;三是創作,由觀光寫作產生。說不清楚就看不出出處。不講本源,就無法創作。不談創造,新境界從何而來?——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17)(繪畫)先求實,後求虛,先易後難。現實很難講,但也不是什麽好環。整幅畫沒有實處,那裏還是虛處。現實和現實交織在壹起。
從那裏開始畫?只是中風而已。要明白現實不是現實,而是整個畫面的氣勢和意境。虛擬的人要從真實的地方看,但是要從真實的地方看。
——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優雅是花草的天性,但花草是萬物中最有活力的。疾風知草之力,蒼勁,無形。——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19)遊覽黃山,可以想到石濤、梅衢山的畫;畫黃山,不能先把石濤的畫法記在腦子裏。王石古和王的心裏總是有很大的特質,所以他們畫的是壹幅很有特質的畫,而不是他們自己的臉。但是繪畫也必須有傳統的繪畫方法,否則,如果妳在沒有任何武器的情況下獵場,妳仍然會因為妳的力量而受益甚微。-1948.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20)書畫同源。如果丈夫用筆剛柔相濟,手腕靈活,姿態變化,格局的排列,表情的側重,書畫的平衡,都是如此。——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二十壹)師法自然,多寫生很重要!——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二十二)寫生只能得到山川的骨骼,而要得到山川的精神,就得閉目靜心,得領略它的精神。余幼燕遊過甌江時,已是深秋,他寫生。雖然他得到了許多照片,但他只是甌江的耳朵。-1948.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二十三)要讀的書太多,最忌諱懶惰;世界上到處都是畫,我最怕塗鴉。-1952.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24.高峰有很多種,所以天氣也有很多種。就像壹個人的長相,有幾百個人。有的山峰像孩子玩耍,嬉笑,活潑;有的如角鬥士,互不相讓,精神很強;有的如老人相對而坐,看書畫畫,最安靜;有的像唱歌的姑娘跳舞,高低有節拍。雲來時變化多,峰隱時現,有的像少女羞澀避人;有些人就像小偷壹樣四處亂竄,四處打探。變化的豐富可以悄悄地尋找。這也是畫家和詩人的區別。-1952.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25)石濤曾說,“搜盡奇峰以稿”,這是最重要的。那就得多寫生,不然奇峰出不來。懂得尋奇峰就是懂得巧,寫生多了可以是苦活;微妙和努力的結合使繪畫獲得了巨大的成就。-1955二月生病的中國人。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26)畫畫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在畫中的東西上。石濤深諳這個道理。畫黃山松要懂它的情,詩也要懂。我曾寫過壹首《送別蒼松》的詩,說“古有幾個遊人,勞而資迎,官而不知老,情而滿。”-1948.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27)學畫如打鐵。應該趁熱玩,不能停下來休息。再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934.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28)古人把山分為朝陽山、落霞山、午山。朝陽山和日暮山因為陽光斜照,半陰半晴,到處煙霧彌漫,雲層沈積。中午時分,由於陽光直射,附近的山是平白的,遠處的巒頭是黑的。所以在中國的山水畫中,常見近山變淡,遠山變濃,就是為了表現這種情況。這在中國畫的表現中是合理的,沒有什麽科學的。而且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風格。不同於西方山水畫中的表現。——見朱金樓《現代山水畫大師——黃先生》(壹)
(二十九)應由實入虛,先有能力畫壹張紙,滿紙可實,再求虛。——見朱金樓《現代山水畫大師——黃先生》(壹)
30.現實中的空白部分無論大小、長短、寬窄,都要能在脈上相互貫通,不能中斷,否則就會被噎死。但所謂氣脈的連貫,並不是說所有空折的部分都是連貫的。現實中的空白,既要連貫,又要達到龍鳳舞的形態。這樣練習既能發泄,又能讓整個寬度有靈動感和氣勢。——見朱金樓《現代山水畫大師——黃先生》(壹)
畫有四病:惡、甜、俗、依賴。-1948.參見編《黃繪畫語錄》。
32.壹幅畫有山、有巖石、有溪流、有瀑布、有樹木的亭臺樓閣。用筆不清楚,什麽都分辨不出來,受不了。但他們的精神、氣勢和內在美是相通的。它隨著季節和環境而變化。如果黑色不和諧,壹切都會變成死氣沈沈的東西。——見張振偉《蒼勁婉約》
(33)宋人夏玨、元人雲林(倪瓚)的樹木種類最多,尤其是雲林所畫的《獅子林圖》,可謂造樹的大準備。雜樹要參差不齊,要亂而不亂,要參差不齊,要整齊;筆要幹濕,點要疏密,疏要密。古人講畫花,說的是密不透風,疏疏落落,畫雜樹也要這樣。-1953.——見黃《繪畫語錄及景觀軸》編著:山川豐饒,草木蔥郁。
黃認為繪畫在乎外表,主張追求“內在美”,認為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筆墨”。這幅《風景軸》,寫於1934,是展現其筆墨特色的佳作。在筆墨上,用重墨細筆勾勒樹屋,然後逐漸積累墨層,由輕到重,直至濃墨點點。
《摹仿孫筆意》:彩漬四溢,色彩飛揚。
《摹仿孫筆意圖》是黃彩繪法的經典之作。從技術上來說,山形簡單,看起來並不奇怪,也不陡峭。黃將墨法發展為彩染法,突破了墨色在畫面中的局限。作品充滿了色漬和流動的色彩,色墨交融,使山水意蘊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住宅山水畫》:剛柔相濟,美而潤澤。
《居素山水圖》作於1952,黃87歲時。畫面染的不多,突出了鮮艷的赭色和草綠色。它的山,蜿蜒的山路,未來郁郁蔥蔥的山,近觀的茅草屋,都不同尋常,筆墨幹潤,虛實相生,繁而不亂。雖然畫面層次變化豐富。
深山夜畫:靜中前行,隱中求澄
《深山夜畫》是他晚年的山水畫代表作,充分展現了他“黑、密、厚、重”的良好畫風:畫面生機勃勃,筆墨動於華飛,意境深遠深遠,雕琢痕跡蕩然無存,令觀者動容。雖然是夜山,畫面並不暗,但天空卻清澈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