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現有人口1110900,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其余散居在海南其他地方民族雜居的縣市。
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區地處亞熱帶,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水稻三熟,旅遊資源前景廣闊。
黎族以農業為主,屬於稻作農耕文化類型,有狩獵、捕魚、采集、林業等多種經營。據考古研究,海南島有100多處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址,黎族先民是這裏最早的居民。黎族由古越人發展而來,與百越的壹個分支——洛越關系更為密切。歷史上黎族曾自稱“孝”、“齊”、“地方”、“美孚”、“賽”。宋代以後,黎族的名字被廣泛使用,直到今天。
黎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沒有國語,建國後漢語逐漸通用。
紡織祖先
黎族家庭手工紡織技術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其棉紡織就領先於中原,以李錦、李旦聞名。元初,我國著名女科學家黃道婆到崖州學習黎族的紡織加工,並傳到江南,促進了中原棉紡技藝的發展,從而使她在歷史上名揚天下。黎族民間紡織工具有軋花機、彈棉弓、撚紡車、蹬紡車、絡紗架、染摘架、織布機等。雖然並不復雜,但制作的棉花工藝品卻享譽海內外。其中尤以“雙面繡”最為突出,常用作上衣的裝飾,如側花、背花等。為了突出編織花的圖案,有些還沿其邊緣添加刺繡的彩色線條。大部分圖案都是手工繡的,沒必要描述。黎族服飾圖案所用的材料多為平日流行的人物、動物、植物和幾何圖案。但是,不同地區側重不同。這些圖案的造型幼稚誇張,構思大膽巧妙。用直線、平行線、正方形、三角形構成整齊的裝飾圖案。色彩方面,壹般采用紅、黃、白三色,色彩搭配和諧艷麗。黎族婦女的頭巾、上衣、裙子上常嵌有金銀箔、雲母片、亮片或羽毛,有的還用貝殼、珠子、銅錢、銅鈴或流蘇裝飾,產生了生動、特殊的效果。
自然食物風
黎族飲食習俗的顯著特點是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體現了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系。
黎族人住在山裏,山裏的山鼠,地裏的田鼠,樹上的松鼠,都是黎族的美食。野外抓老鼠,用篝火燒毛刮幹凈,帶回去去除內臟,或烤或煮,用少許鹽和胡椒粉調味。李腌酸菜,先將野菜洗凈,加入獸骨或獸骨,拌入適量原鹽,密封於壇中發酵。這種酸菜在黎語裏叫“南沙”。酸味濃郁,是黎族人壹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壹道菜。黎族婦女自古就有嚼檳榔的嗜好。他們把檳榔切成片,連核壹起生吃。幹吃檳榔煮熟曬幹。吃的時候切成小塊,拌有蛤蜊灰和石灰的果肉包裹在“福柳葉”(俗稱“葉巍”)裏慢慢咀嚼。剩下的汁細細地吐出來,越香越好吃,直到臉頰潮紅。嚼檳榔有解悶、消腫、除瘴氣的功效,所以檳榔被黎族青年男女視為吉祥物和愛情信物。最讓遊客感興趣的是親自煮竹筒飯。在李姑娘們的熱情指導下,先砍下壹根粗嫩的竹子,放入當地特產香糯和適量的水,或拌入獵物的瘦肉和鹽,放在火上熏烤。水燒開後,用樹葉或木塞捂住嘴,隨時轉動竹筒,使其受熱均勻。等米香溢出來了,再拿下來壹會兒用刀切開,就可以吃了。快點,李小姐已經在妳的旅行包裏多放了幾管,讓妳慢慢享用。
跳竹竿
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每當重大節日或新谷出現時,人們就會抱著竹竿跳,往往壹宿不睡。
在竹竿上跳,在黎族語裏叫“卡洛”。早些年是男的跳,女的在桿子上拍手。後來發展到男女都有。而且表演中有更多的女性。因為女性的步態輕盈靈巧,清爽活潑。跳竹竿時,先將兩根長約5米的枕桿平行放在平地上,桿間距約為3.5米。枕桿上橫放著8根4米左右的細竹竿,8個人分成兩組幫著拍桿,每人左右手各拿著細竹竿的壹端。伴隨著音樂,鑼鼓敲打,挑夫按節奏擊打竹竿,竹竿在枕桿上滑動脫離,發出“哢嚓,哢嚓”的鏗鏘聲音。舞者在八根竹竿之間跳躍,如同跳鹿,不斷表演磨刀、篩米、過門、跳鹿、轉身、來回等絕技。而打竿子的人時而蹲下,時而坐著,時而跪下,時而站著,使得竹竿高低變化。誰反應稍微慢壹點,誰就會被絆住腳踝或者腰腿。被困者在大家善意的笑聲中被竹竿擡著,請離開會場。誰能堅持到最後,突破跪、蹲、立三關,誰就被視為勝利者,坐在竹竿上,被高高舉起,接受歡呼和祝賀。
黎族的體育活動中,除了跳竹竿外,還有射牛腿、戴藤圈、“打狗上坡”等十分常見。幾乎都與狩獵勞動有關。射牛腿就是用弓箭射掛在高高的老樹上的牛腿,先射的人得到牛腿作為獎品。
三月三的愛情情節
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壹年壹度的盛會。場地壹般設在壹片開闊的橡膠林中,上面綠葉遮天,腳下“地毯”,靜謐、涼爽、幽靜。難怪“三月三”成了當地人擇偶的自由,被稱為“愛情情節”。傳說在古代,生活在昌化江的黎族人遭遇了壹場大洪水。只有壹對情侶坐著瓢活了下來,被漂流到燕窩山的邊緣。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他們結婚了。男耕女織,生兒育女,互相關愛,辛勤勞作,逐漸使黎族繁衍發展。後人視他們為祖先,每年三月三日隆重紀念。在節日裏,男女老少都穿著盛裝,吃著蛋糕和粽子。男生打魚,女生做飯打魚,然後用天妃和觀音化石祭祀洞窟。祭祀結束後,年輕人來到活動場地射箭、爬桿、摔跤、拔河、蕩秋千。夜幕降臨,岸邊燃起篝火,小夥子們撐開花傘,姑娘們的銀飾、貝殼飾品在火光中閃爍。情歌委婉,舞蹈漸起,從溫柔抒情到歡樂奔放。有時候情侶會悄悄離開篝火。小夥子把耳鈴掛在姑娘的耳朵上,把鹿骨做的發簪插在姑娘的發髻裏,姑娘把自己精心編織的彩色腰帶系在情人的腰上。雙方宣誓明年三月三日見面。因為三月三就其起源和主要活動而言,都與婚姻和愛情有關,所以也叫愛情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