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文(科)輕理(工科)的鼻祖當數孔聖人無疑。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農耕民族,那個時候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就是種莊稼,但是聖人不屑為之,他的學生想研究壹下這個問題也被他好壹頓奚落。當孔子的聖人地位在中國確立後,中國文化人理所當然無不鄙視自然科學。 把中國文人鄙視自然科學的板子全打在孔聖人的屁股上也不對,聖人只是教育弟子們鄙視自然科學,而教育不是萬能的。自隋文帝開創,唐太宗完善,而後延續壹千多年的朝廷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從制度上確立了自然科學在中國不能登大雅之堂,導致中國的社會精英徹底的走上重文輕理的道路——歷朝歷代的科考,從來不考自然科學——學他何益? 以古代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古代中國社會精英的聰明才智,如果稍微重視壹下自然科學,什麽牛頓,什麽若貝爾,什麽愛迪生,什麽達爾文,什麽愛因斯坦……哪兒有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的煊赫地位——中國人完全可以在他們的祖父祖母還沒有出世時就取得了這些成就! 可惜,盡管擁有地球上最強大國力,最先進的生產力,但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最具備聰明才智的中國古代的社會精英們把自然科學視為雕蟲小技,旁門左道而不屑壹顧,坐失良機,讓幾百年以後出生的這些洋人輕松的占領了這些人類歷史發展的制高點。 筆者絕對不是在這裏妄自尊大,而是有史為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如今被人質疑太多,不說也罷。咱今天說說中國的天文學如何? 3000多年前的商人就在蔔辭中有了日蝕月蝕的記錄,這是人類文明史最早的日蝕月蝕記錄;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中國日歷就準確的科學的制定出24節氣壹直沿用至今;唐代僧壹行用他創制的黃道遊儀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恒星位置變動的現象;元代郭守敬修訂的“授時歷”,以365.2425天為壹年,與地球繞日的周差僅僅只有26秒,領先歐洲整整300年…… 這些成就很了不起,但是不是自然科學的勝利。中國古代從事天文研究的精英們研究天文的目的是為皇上服務,皇上重視天文的目的不是研究自然科學的天文學,而是為了鞏固他的江山——他們信奉“天人感應”,研究天文是要得到上天的啟示或者警告。盡管如此,由於皇上的重視,這些從事天文觀察,研究的中國古代社會精英就在天文學領域取得歐洲現代天文學家幾百年後才能取得的成就。 古代中國選拔人才的科舉制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制度。這個制度實施1000年以後,歐洲的知識分子才從馬可波羅那兒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麽壹個神話般的美好制度——那時的歐洲,任妳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沒有貴族血統,想進入上層社會,門都沒有! 既然不能“學而優則仕”,歐洲的社會精英們把精力投入自然科學的研究就是順理成章了。請諸位原諒筆者以小人之心度牛頓們的君子之腹——如果歐洲有通過考試聖經從而進入統治階層的光明大道,牛頓們未必會研究什麽萬有引力。 如果孔聖人不奚落弟子種莊稼的提問,如果中國的科舉考試內容有壹點自然科學…… 歷史沒有如果,重文輕理的結果就是落後,落後就要挨打。 自1840年開始,強大的東方文明古國,被自然科學高度發展的西方蠻夷壹次又壹次痛打,壹直打了壹百多年,終於把中國人打醒了:孔聖人的書救不了中國。 “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技興國”……國人終於拋棄了“重文輕理”的傳統,開始重視雕蟲小技的自然科學。 聽壹位玩雜技的朋友講過:走鋼絲就是講究壹個平衡,不平衡,就要摔下來。 中國人好像不善於平衡,從“重文輕理”的極端壹下子又跳到了“重理輕文”的極端。 筆者絕非危言聳聽,請大夥到中國所有的高中去調查,在高二年級分科時,凡是各科成績優秀的,無不選擇理工科,選擇文科的,大多數是不得已而為之——數理化總是有跛足。 中國未來的精英,在18歲以前就選擇了理工科而放棄了文科!!! 無論是國家投入還是國人投入,無不“重理輕文”,結果是南京法官以法律的名義判決:助人為樂“有悖常理”! “重文輕理”導致中國落後挨打,“重理輕文”導致國人道德淪喪。 道德淪喪絕對不可能騰飛,還是要落後挨打。
上一篇:發展夜間經濟需要怎樣的政策供給?下一篇:各地煲仔飯,煲仔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