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始人類從采集野果和漁獵轉向以種植為生時,糧食成為主要食物,收獲的數量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尚在繈褓中、智慧尚未開發的古人,無法理解和控制自然界中頻繁發生的各種災難,不願受大自然的擺布,於是希望某些神靈能影響自然的力量來幫助抵禦災難,企圖通過祈禱和供奉這些神靈偶像來尋求保護。
在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河流域,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洪水對人們的威脅很大。所以,渴望有壹個能主宰雨水,保護好天氣,保證豐收的神,是古代先民最大的願望。生活在不同地區和環境的古代人類,受到周圍不同自然物的益害。因此,人們用不同的物體來代表自然物體的本質和氣場。生活在他們周圍的壹些動物是最常用的造神材料,所以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壹個象征性的主水神-龍的形象,這個形象是以中國特有的鱷魚科爬行動物揚子鱷為原型的。
揚子鱷這個曾經和恐龍壹起生活了壹億多年,仍然奇跡般地保持著原形的“活化石”是如何被塑造成成龍的?夏商以前,黃河流域的環境就像《水經註》中記載的“綠樹成蔭,雲被煙懸”。這裏曾經是壹個風景優美,植被豐富的地方。古氣象學表明,氣候相當溫暖和潮濕,所以許多揚子鱷生活。由於揚子鱷猙獰的外表,水陸兩棲生活的奇特習性,以及半潛中經常出現的隱秘行蹤,古人對它既有敬畏又有敬畏,於是揚子鱷這種在人們眼中威嚴而神秘的動物成為了主水神形象的必然選擇。
龍的神話形象具備了揚子鱷的所有基本特征:1,長滿鱗片的身體;2.長長的下顎和頭頂上翹的鼻子;3.邊緣鋒利的圓錐形尖牙;4大而圓的凸出的眼睛;5粗長的尾巴;6.四肢強壯,五指利爪;7.腹部有橫條紋。
為了彌補揚子鱷禿尖的尾巴有損神靈形象的缺陷,古人發揮充分的想象力,給它加上角、須、尾鰭,並把背部縱向排列的突起角質刺改造成鋸齒狀背鰭,拉長身體以渲染氣勢,豐富裝飾效果,於是揚子鱷被塑造成傳說中的龍的形象,張牙舞爪,牙齒亂飛。雖然想象中的龍經過藝術誇張後和真實的揚子鱷有很多不同,但對比之下,我們還是能看到揚子鱷的主要特征,比如長顎、尖牙、鱗片、爪子等。
後來由於人為破壞生態,刀耕火種,黃河流域亂砍濫伐,水土流失,環境惡化,氣候寒冷,導致適合溫暖濕潤環境的揚子鱷難以生存,逐漸消失(現僅存於我國安徽省南部)。因為揚子鱷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存在了,人們記憶中的印象也就淡去了,只剩下祖祖輩輩創造的龍的形象流傳下來。於是,龍和揚子鱷成了兩個不同的概念,龍形象的由來也變得撲朔迷離。
早期的龍沒有角。1987河南濮陽發掘的壹座有6000年歷史的古墓,曾經發現過壹條有蚌殼的龍(揚子鱷)。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龍形象也是壹種頭大尾長的爬行動物。角龍的形象可以在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中找到。山西出土的壹件龍紋青銅器,外觀為上翹的鼻子,張開的嘴,鋒利的牙齒,身體兩側的紋飾與揚子鱷壹模壹樣。四川大足南山的雲龍石雕是壹個生動的無角無眉揚子鱷形象。
漢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龍是張著大嘴,身體彎曲的動物形象。龍這個詞的發音是對雷的模仿。古人視龍為雷雨之神,《山海經》中有“雷蛇有神,龍有頭。”據壹些記載,暴風雨來臨時閃電和雷聲啟發了古人,確定了雷電和龍有密切關系。所以“隆隆”雷聲就成了龍這個字的讀音。今天,中國南方揚子鱷的俗稱仍然是“龍圖”和“豬婆龍”。
人的認識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古往今來,許多關於龍的記載、傳說和民俗都與揚子鱷的生活習性有關。
揚子鱷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的沼澤中。《左傳》“深山大澤,生龍蛇。”意思是龍(揚子鱷)和蛇是兩種生活環境相似,習性相似的動物。
揚子鱷在水邊建了壹個迷宮般的地下洞穴。洞穴距離地面2-3米深,平時生活在水中。於是,人們想象出了“龍王住在水下龍宮”的神奇場景。但是,當我看到揚子鱷因為每次發洪水它的洞穴都被破壞而逃跑的時候,我以為是“龍王在興風作浪”。我不知道揚子鱷也是洪水的受害者。
揚子鱷以魚、青蛙、貽貝等為食。蚌殼裏有許多珍珠。鱷魚天性兇殘,餓久了會自相殘殺。有人看到揚子鱷爭蚌,嘴裏吐出珍珠,就有了“二龍戲珠”的說法。
揚子鱷在六月交配,七月產卵。雄性鱷魚通過吠叫尋找雌性鱷魚(鱷魚是唯壹會吠叫的爬行動物),每年6月是黃河流域多雨夏季的開始,所以人們把揚子鱷的大叫聲與風雨的來臨聯系起來,認為“龍可以呼風喚雨”。
在《說文解字》中,描述了“龍...春分升天,秋分潛。”世界上只有兩種鱷魚,揚子鱷和密西西比鱷,生活在溫帶,需要冬眠。因為氣候的原因,它們每年初冬都會進入冬眠。春天(農歷二月)大地解凍,蟄伏了壹個冬天的它們開始外出活動。同時,當黃河流域開始下雨時,祖先們將它們聯系在壹起,於是就有了祭祀“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就不壹壹列舉了。
龍是祭祀文化的特定產物。古書上說:“水是龍。”可見,龍是作為主水神(傳說中的龍王)而被創造的,龍與古代氏族社會圖騰崇拜有關的說法並無充分依據。有文字記載以來,中華古代民族的所有氏族都以中國姓氏為標誌,沒有使用動物圖形作為符號的記載。古代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很低,不會邏輯思維。他們只能通過類比和再現來理解事物。古代祖先很難創造出壹個融合了各種動物特征的虛擬動物形象。所以,龍不是虛擬動物。《爾雅義》中說龍有“九象”(角如鹿,頸如蛇,爪如鷹...),是指龍的局部形狀與某些動物相似,但並不特指龍是由九種動物的特征組合而成。甚至古代外國民族的崇拜符號也是真實動物(鷹、虎等)的形象。)或者人獸結合(斯芬克斯)。
龍在十二生肖中與其他動物壹起出現是很自然的,因為在夏商以前,古人所指的龍是真正的揚子鱷,而鱷魚是世界各地人們密切關註和崇拜的動物之壹,埃及和希臘的十二生肖中都有鱷魚。
被調查人:華夏王霸-舉人四級3-11 12:51。
龍的習俗
中國的許多民間節日都與龍有關。宋代詩人吳在《之夢》中描寫了南宋時期的龍燈:“元宵之夜...草紮成龍,綠簾連草,千燈萬燭密排,狀如雙龍飛去。”吳說的是壹個仍然可以觀賞的龍燈。南宋大詩人辛棄疾有“鳳笛動,玉壺轉,魚龍舞通宵”之語,指的就是人們手舞足蹈的龍燈。明清龍燈之風更盛。據清道光年《上海之年》壹書記載:“可以以竹箔為籠,蓋以紙,上繪龍鱗,有頭有尾,再以木柄舞之,街上教頭為燈簽,須寫‘五谷豐登,官清民樂’。”清代姚的《竹葉亭雜記》也說:“圓明園正月初五,設宴,放煙火,轉龍燈。它的系統拿著壹根桿子,桿子橫向呈T字形。在單杠的兩端,拴著兩盞紅燈,壹隊壹隊地盤旋,犬牙交錯,高高在上,像壹條巨龍。過壹會就中立了,‘天下太平’四座樓向上排列。舞龍燈不僅在元宵節舉行,在春節、中秋節和各種廟會上也會舉行。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龍是吉祥、吉祥的,人們用燈光模擬龍的形象,無非是取其吉祥、特殊之意。
山東沂南北寨村東漢墓中的樂舞石刻,為我們提供了漢代魚龍戲骨的影像資料。它的龍有雙角、鱗片、翅膀和壹條長尾巴,背上有壹個大圓口耳瓶;瓶子上站著壹個扮演羽毛人的小孩,手裏拿著壹個羽毛寶的長建築。龍前有壹人,左手短刀,右手撩鼓,龍後有壹人,左手長鞭,右手撩鼓。氣氛很熱烈。這條龍的形狀很像馬。
農歷二月二是漢族的“龍頭節”。此時正是驚蟄、春分之時。民間傳說認為蟄伏了壹個冬天的龍會在這壹天擡頭,以後會有更多的雨。明代沈邦萬部雜記中有“二月引龍,煙百蟲”的記載:“萬人謂二月二為龍仰視。村民用門外的坯布進入廚房,圍著水箱打轉,稱之為‘引龍歸來’。用面條攤煎餅,熏床,不生諸蟲。”由於中國北方幹旱少雨,龍被引入家中以求風調雨順。於是,民間諺語“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應運而生。在這壹天,人們吃龍須面和龍林的煎餅,龍耳餅等等。中南地區的壯族、瑤族和西南地區的哈尼族也有“祭龍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地支計算,“五”即“午”,聞壹多先生曾稱端午節為龍的聯合。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古代,皇家龍舟是豪華制造的。如南宋畫院宋麗所畫的《中天水景》中的大龍舟,頭、尾、鱗均雕有金飾。船上建有陽臺觀景,檻上曲有王座,兩側各有三槳,雄偉壯麗。
古代皇帝的服裝中有龍袍。《清史誌》中記載:皇帝的朝服顏色為明黃色,裘皮為棉紗布。只是這時,教主有九排繡藍綠的金龍,十二章,五色雲間。前後各壹龍,左右各壹龍,十字路口壹龍,袖中壹龍,八寶圍水而立。“清代壹般繡九龍,但從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條龍,是九五皇帝的稱號。袍下端排列著許多“水腳”,水面上的繡波俗稱“海、河”,蘊含著統壹全國、綿延不斷的寓意。
龍的故事
把畫中的龍放入它眼睛的瞳孔中,讓它變得栩栩如生――給藝術作品增添活力
傳說中國古代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在壹座寺廟的墻上畫了四條龍,但都沒有畫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麽不畫龍的眼睛。他說,畫眼睛,龍就飛走了。聽者不信,只好畫出來。張僧繇沒辦法,只好用刷子把眼睛點在水龍頭上。誰知,就在兩條龍的眼睛被點中之後,天打雷劈,狂風大作,大雨滂沱,墻壁被震得粉碎。兩條龍起飛飛向天空,墻上只留下兩條沒有眼睛的龍。
《畫龍點睛》贊揚了畫家畫龍的技巧。“畫龍點睛”現在已經成為壹個成語。比喻在演講和作文中加入壹兩個關鍵句子,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對自己實際上害怕的東西假裝熱愛
古代春秋時期,陳國有個叫葉的人。他非常喜歡龍。他家的梁、柱、門、窗和日常陳設都雕有龍,甚至衣服和被子都繡有龍。房子的墻上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就是壹個龍的世界。天空中的真龍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感動,所以他來拜訪葉公的家。龍的龍頭從窗戶進來,尾巴拖進了客廳。誰知道當葉公看到真龍時,他嚇壞了,尖叫著跑開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壹條真龍,而是壹條看起來像龍的假龍。“葉公龍浩”現在也是壹個成語,意思是妳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愛好。
在蠻荒時代,龍在大地下沈睡,像蟄蟲躺在濕泥下,做噩夢。強大的巨龍甚至失去了翻身的力量。當東海被黑霧籠罩的時候,陰險的使者,弓著背,悄無聲息地走上了龍脊,像是踏上了十八梯的泰山之巔,然後舉起它的鱗片,壹片壹片地扔向大海,對著狂濤嚎叫。龍沒有醒來
西王母只種了很少的蟠桃,神仙在禁果的挑釁下,刮風下雨就流口水落在龍身上。有毒的唾液腐蝕著龍的身體,手指和爪子都在剝落,它的角和觸角都枯萎了,皮膚凹凸不平像壹床破布,應該有刺骨的疼痛。龍稍微動了壹下身子,還是沒有醒過來。被困在北方雪地裏很久的嘲諷狼,聞著血和肉的味道,躡手躡腳地走向龍。經過3000年的冷笑幹渴,它變得真正興奮起來,眼睛被可食用的肉染紅,然後被撕掉壹大塊,使龍的脊背像壹座倒塌的長城。龍呼吸有些粗粗,哼了壹聲,表達著深夢中的苦澀,但還是沒有醒來。
不要用潛龍,不要用。這是龍的安眠藥。結果龍不醒,成了難能可貴的美德。
風!轟鳴聲中,時空流轉,讓世界為之震動。它像長江的咆哮,黃河的奔流,像五湖的搖動,像大山的搖動,把天地都吹動了。
龍醒了!
龍睜眼,天地間有光。有了龍的氣息,天地間就有了寒暑四季。龍回頭舔了舔受傷的血肉,新的鱗片從霹靂中破殼而出,疊起如錦雲,似青紗簾。轟然壹聲,龍翻身,伸指伸爪,東西南北,成了三千裏山河!
在田野裏看見龍,在田野裏。它是由龍神啟動的。祥雲瑞雨來了,龜裂的大地被塗上新綠,長長的黃沙漸漸綠了,河湖奏起有節奏的波浪。
危險的使者,西方的神,北方的餓狼,都被嚇跑了。從此,人們幸福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