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真正的內涵,其實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取中間、或者是和稀泥那種。普遍認為的“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剛剛好”,也只是對中庸的模糊理解,下面我們對中庸的內涵做壹個清晰全面的闡述:
1、“正”的思維。正者,無偏私也,至少要“己所不為,勿施於人”,不要老想著歪門邪道、損人利己,那樣不得人心。
2、“位”的思維。做好分內事兒,在其位謀其政,不要試圖包攬超出職位或者能力範圍的事兒,做了也是達不到預想的結果,還會搞糟。
3、“時”的思維。時機不成熟,不能勉強,不急不躁,水到渠成。做好準備,等待勝利向妳走來,而不是去追逐勝利,勝可知而不可為。
4、“勢”的思維。勢,是壹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勢只能順,只能借,而不能違抗,要善於觀大勢。
5、“德”的思維。就是那種寬厚的品性,抽象地說,德指容載萬物、培育萬物,成其所成,成其所美,是其所是,皆大歡喜。通過這些作為,也增進了自身的能力,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成就了最優秀的自己,何樂而不為?
6、“適度”的思維,不要非紅即黑,不要都兩個極端,適度是壹種“度”的把握和拿捏。
7、“條件”思維,也就是做事考慮外部環境,不要自己心裏想啥就做啥,自己覺得無比正確,但是如果外部環境和內心想的恰好相悖,那就是不正確,就不能實施。
8、“序”的思維。做任何事,都有的方法流程,都有它的次序、秩序,這是方法的本質所要求的。
9、“層次”思維。層次是無處不在的,在某壹次層次,只能解決某壹類問題,不能同壹個層次解決所有問題,這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各種職位就代表著不同的層次或者說的等級,再比如文化、政治、經濟、科技、市場之間也有層次關系。
10、“禮”的思維。禮是儀式,是程序,是文明禮貌,“禮”在不同社會其表現方式有所不同,但始終都有,得講究。
11、“陰陽”思維。陰陽同時存在,也就是陰陽相對,陰就是陽,陽就是陰,正就是反,反就是在正,好就是壞,壞就是好,這是辯證思維;陰陽互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好也不是純粹的好,好中有壞,壞也不是純粹的壞,壞中有好,就是不要走極端;陰陽互變,陰極反陽,陽極反陰,過猶不及嘛;陰陽也是合壹的,陰陽壹而二,二而壹,萬物皆太極,都是壹個真假虛實的陰陽組合,不能單方面地看。
12、“君子”思維,中庸是君子秉持的思維,小人則無所不用其極。
13、“親和”思維。親者,仁愛也,是“德”的最好表現,仁愛是德發出的光(德之光也)。如果動輒打打殺殺,魚死網破,這是無德。
當然,仁愛,不光有親,有賞,還有刑罰,對於違法犯罪的行為,就得用獄,對於強盜就得用師,這是維護正道所必須要做的。
14、“管理”思維。從某個方面說,中庸其實講的是管理之道,是做官的學問。任何事情,如果不主動去管理,任其發展,就會搞得壹團糟,這也是熵增原理所要求的。道法自然,說的也是順勢自然,而不是純粹不管不問,放任,甚至放縱。
15、“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致中和”的精神狀態理解中庸,它的實質就是控制情緒,追求理性,做正確的事情。“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就要求人們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甚至讓“負面情緒”這種概念在妳的心智裏消失。人最大的困擾是情緒化,導致人不夠理性,中庸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君子所當損者,莫切於此。損什麽呢?怒和欲。
由此可見,中庸之道大矣哉,它告訴人們做事,壹定要考慮方方面面,全面思維,而不是偏執壹面。在儒家那裏,中庸就是其道德標準、思維觀念和行為準則。對於現代人來說,中庸也確實有能力作為大家立身做事的思維之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