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女子教育方法

中國傳統女子教育方法

古代女子教育的內容相當廣泛: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等,其中德育是最重要的內容。

古代婦女道德教育的內容壹般是為父母公婆服務,服從丈夫,以壹個培養目標教育子女。“不同於男子之學與誌向,女子之學是“潔身自好,誌在四德(女子之德)”。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的重點是德育。與之相比,智育似乎微乎其微。但也值得我們今天壹起探討。

智育包括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要素。而中國古代女性的智育基本處於日常文化素養的水平。但是,對於古代女性是否有必要接受識字教育,是否需要開發智力,社會上也有很大的爭議。

反對女子讀書識字的壹派理由是“女子識字是不道德的”,“女子無才是德”。然而,正統女子教育的主導意見仍然主張對婦女進行基本的文化和數學教育。

首先,基礎知識有助於提高照顧丈夫和教育孩子、管理家庭和理財的能力。所謂“只願女兒能大略識字,酒譜與茶經相通”比陸詩怡說的更直接“只教女人讀書,卻不教她們懂得書的意義。涵蓋識字可以管理家務,管理財貨,替丈夫做該做的工作。如果這本書有意義,那它就沒用了。

其次,婦女應該接受閱讀和識字的基本教育,這有利於修德的禮貌。李萬芳指出“讀書時,能看清楚禮儀,知道倫理道德的日常之事。”

女性是否開發智力的爭論,與對德才關系的認識密切相關。古代對“才”有兩種理解。壹種是看重詩詞歌賦的天賦,或者琴棋書畫的天賦;另壹個是普通智力。天賦大多被古代女子教育所排斥。明清時期流傳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俗語,集中反映了這種心態。

雖然孔子很早就把女子教育列為“治民之本”,但早期的女書從教育的立場出發,對開發女子智力還是比較寬容的。春秋時期,女子教育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女子的才能也得到了老師的發揮和社會的稱贊。例如,吉煒,齊侯的女兒,齊桓公的妻子,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魏之女夫人和宮之妻在政治、文學、藝術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班超的《女誡》包含了對女性才能的輕視,但也突出了女性的道德,反對女性成功。到了封建社會後期,“人才”的地位隨著倫理道德的日益嚴格而下降。明末清初的《智》中,“公安之路定在夫,智女勝於男”,“才子為德,言尚可;女子無才則德,此言不實。”

壹般來說,傳統的女子教育並不強調女性“才華橫溢,獨壹無二”,但女性有利於男性家庭和統治國家的才能和行為還是被肯定的。劉向的《女傳》是各類才女的典範,也是後世女子教育所推崇的。即使到了清代,也不否認“古之賢女也有才。”但他也強調,女人的智力壹旦超過三從四德,就會立刻被壓制。

雖然古代有很多才女,但總的來說,對於普通女性來說,智育包括在內,能力還是很少的。文化數理教育在古代女子教育知識的灌輸中起著從屬作用,但作為學習的基礎和工具卻不可忽視。嚴格來說,這也是壹種知識教育。知識在流血打基礎的層面。知識教育比較淺,比較系統深刻,只為家境優越的女性預留了壹條深造的路。

唐代《女孝經》曾提出“以智輔佐君子”的思想,並強調女性也有聰明、苔莎的天性,認為之無弊,而采、心有所依。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正統的女性教育從來沒有提高過對女性的培養,對古代女性的研究也沒有系統深刻的知識基礎,而是從社會實踐中磨礪培養出來的;如何增加自己的智力?女子教育讀物多是贊美早期能大顯身手的女性,而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開發女性才能的措施和步驟。隨著社會對女性的束縛越來越大,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重視女性智力教育的氛圍在後期並沒有再現。所以,按照正統的女子教育藍圖,唯壹能創造的,就是利用家庭和宗教的智慧,或者培養無數聽話、聽話的家奴。

總之,在古代女子教育中,智育基本處於識字、識字的初級階段,知識被視為應付日常家務和進壹步學習禮儀進行女子道德教育的從屬手段。系統的知識和培養人才有很大的差距和缺陷,確實很低。

  • 上一篇:黑龍江參展商的風采
  • 下一篇:中國十大名茶及其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