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築和室內環境中有哪些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築和室內環境中有哪些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文化是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人類思想的產物,是精神文明的體現。現代室內空間裏各種造型、裝飾、陳設等無壹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這些不同風格的現代室內設計以科學技術為依托、以文化藝術為內涵,它的發展往往反映了壹個民族的文化精神。時代的發展有其基本的脈絡,需要設計註入新的靈魂與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將傳統與現代美學及設計理念融入到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思維方面借鑒

中國傳統文化中整體的、辯證的、因果循環的思維方式,強調事物各方面辯證統壹和相互間的聯系,其思維過程重綜合、重歸納。反映在自然觀上,強調“天人合壹”“渾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勢就成”。其思想發軔於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禪宗理念,是原始質樸的混沌思維方法論的基本核心。中國特有的思維方式,為現代科學技術解開某些知識密碼提供了科學辯證的有力思想武器。現代科學的三大發現——量子力學、相對論和混沌論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維方法,與中國民族文化中所蘊含的註重整體、和諧、相對、轉化的傳統思想方式相當吻合。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創作影響最大的因素之壹是意象思維。中國的意象思維著重從特殊、具體的直觀領域中去把握真理,是壹種創造性的思維,它顯示出了活潑不滯、長於悟性的特點。思維方式轉化到設計上,往往促成創意的產生,它是人所***知的潛意識中存在的思想意念。壹個好的思維意念的生成,能夠超越任何阻礙人類之間相互交流的因素,達到更高層次的彼此交流。我們的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能夠把作品的創作思維糅合到中華民族傳統的自然觀、哲學、思維方式中,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產生。

2.運用傳統符號作為裝飾元素

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在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練後,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他們包括人物、植物、動物、圖騰、幾何符號等形式在內的圖像,以及壹些流傳廣泛的典故、成語、傳說中的人物、景物,壹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及組合。這些傳統符號既有具有傳統象征內涵和比喻意義的圖案和紋樣,也有古代傳統圖騰紋飾,以及傳統宗教紋飾符號。這些文化符號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練後都滲透出濃厚的歷史凝重感,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其文化符號是形式與內涵的完美結合。我們應該用今天的設計語言詮釋與重現這種完美。在當代,這些符號仍有著積極的實用意義,直接運用這些傳統符號作為裝飾元素,是營造傳統的文化室內環境的有效手法。壹般的運用手法有:

第壹,抽象簡約。這種手法是對傳統形式的整體或局部,進行藝術加工提煉與抽象簡化,其原則是可失傳統之形而不失傳統之韻,使傳統的儒、道、禪中的某壹種文化,在結合現代的功能與技術的基礎上,得到延續與發展。

第二,符號拼貼。其特點是將人們所熟悉的傳統構件加以抽象、裂解或變形,使之成為某些典型意義或象征意義的符號,並在室內元素中拼貼運用,從而使新與舊、今與古帶著某種聯系。

第三,移植與嫁接。即對儒、道、禪歷史文化進行移植嫁接,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藝術形象。現代設計不僅要讓傳統藝術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運用,還應該結合現有的技術與工藝對傳統裝飾藝術進行延伸與拓展。

3.體現富有文化內涵的陳設藝術

陳設藝術從古至今壹直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質感、文化特征無不在空間與人之間傳遞著某種氛圍、某種情感。陳設藝術以其悠久的歷史、鮮明的民族特征、強烈的地域特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而久遠,由於歷史、地域、宗教、文化、經濟、習俗、環境等因素的差異而形成千姿百態的陳設藝術,這是我國室內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傳統的居室陳設以實用性陳設為基礎,對室內裝飾的最終效果往往起到壹種靈魂的作用。中國傳統的陳設風格已成為東方的壹大特點,它蘊含兩種品質:壹是莊嚴典雅的氣度,二是瀟灑飄逸的氣韻,象征著深奧超脫的性靈意境。繼承傳統文化的陳設藝術是人性化設計的基本歸屬。我們不能忘卻傳統,更不能刻意模仿傳統,要繼往,更要開來。

室內陳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烘托室內氣氛、創造環境意境,創造二次空間、豐富空間層次,柔化空間、調節環境色彩,強化室內環境風格、反映民族特色等。陳設藝術通過再現、點睛、提煉等表現手法在本質上傳遞著壹種內在的、深層次的可延續的傳統。如在室內陳設壹些原始情調的飾物,增加自然的意境;可通過紅色的幹辣椒或金黃的玉米串,抑或壹束幹麥穗、白色的蘆花,還有手工蠟染的花布等等,巧妙點綴,匠心獨運,就會達到壹種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或者在墻上掛上或畫上壹些圖片,畫前再配上壹些與之協調的盆栽植物,虛實結合,會使人感到清新、舒暢、視野開闊,有走進自然的感覺。格調高雅、造型優美,具有壹定文化內涵的陳設品使人怡情悅目,陶冶情

  • 上一篇:中華經典的朗誦詩歌
  • 下一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產業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