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少將·金壹南在《困難與機遇》的主題演講中說,我們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許多國家經濟大幅下滑,供應鏈體系受到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沖擊。沒有人能夠逃避當今世界面臨的這些問題。
金壹南認為,在這樣壹個非常時刻,堅持全球化、改革和開放的進程,保持大門敞開就是進步。經濟脫鉤和技術脫鉤都無法抑制中國市場。"技術壓制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創造的技術才是最終的勝利."
金壹南表示,產業鏈的集群化是本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征;疫情正在促使業界在下壹階段更加關註數字基礎設施、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未來第壹步,看誰能活下來;第二步,為了改變而生存。生存不是目的,生存是為了改變,改變是為了勝利。我們把握住了生存的機會,把握住了變革的機會,把握住了勝利的機會。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給我的題目是“在困難中尋找機遇”,我把題目改成了“困難與機遇”。
今天我們談到困難和機遇,第壹句話就是有些時代註定要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象。2020年是壹個非常特殊的時代。不僅是個人,每個人生活的社區,包括每個人生活的國家,包括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正處在這樣壹個歷史轉折點上,我們措手不及。
2020年初,壹開始大家都在說美伊戰爭,然後是中美貿易協定。結果年初預言的戰爭沒有發生,和平也沒有到來。壹位不速之客來了——新冠肺炎。誰邀請他的?不請自來。如今,已有2600萬確診病例,近90萬人死亡。2019年底到2020年初,全世界那麽多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都不可能預料到這種局面。
還有壹種說法是“重大危機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點。”這句話還有壹句:“歷史的轉折點往往是不經意的”。我們處在這樣壹個歷史轉折關頭,猝不及防,誰也沒有想到。
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許多國家經濟大幅下滑,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沖擊。沒有人能夠逃避當今世界面臨的這些問題。
誰能想到,美國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是世界上最多的,死亡人數也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且股市十天內吹了四次。美國醫療條件最好,醫療設備最發達。結果今天確診630萬人,死亡率超過654.38+09萬。川普說“把死亡率控制在654.38+09萬以下是壹個很大的勝利”,我們震驚了。
與此同時,美國失業人數超過4000萬,這意味著五分之壹的美國人失去了工作。特朗普怒不可遏。對他來說,三年多的經濟成果全部毀於六天。他最輝煌的政績是經濟、股市和就業。今年3月底到4月初,道指從29000點跌到18000多點,跌幅接近165438+。
我們為抗擊疫情做出了最好的示範。我們做了閉卷考試,答案不錯,但是被幾個國家認領了。他們為什麽這麽熱衷於向中國索賠?中國壹方面有多次賠償的歷史傳統,另壹方面又有“忍是最好的,花錢消災”的現實思維。我們有句話:只要錢能解決問題,就不是問題。這些思維方式被外國掌握,對我們來說不是福音,而是災難。他們把中國人視為搶劫的最佳目標。
所以在今年推遲的兩會上,王毅外長說得很清楚,這些對中國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沒有事實依據,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不”產物。這些話的意思很清楚。如果要中國賠償,想都別想。我們沒有這種堅決的態度,絕對沒有。從今天的現象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影響國際格局的標誌性事件,所有的政治面——國家的真面目,個人的真面目,企業的真面目——都暴露無遺。妳有多兇殘,想藏都藏不住。新冠肺炎的流行不是重置秩序的革命力量,而是會以壹種罕見的螺旋方式加速歷史的倒退、封閉、保守、封鎖和全球化,大國關系將惡化,全球供應鏈和市場規則將受到深刻懷疑,民粹主義、反精英主義和反壹體化將成為壹種趨勢,不同種族之間的對立和分裂將加劇,各種政治、社會和種族偏見將重新擡頭。歷史不會永遠前進,但會倒退。我們今天所處的時刻是歷史倒退的時刻。
“原地踏步也是進步。”
在這樣壹個非常時期,我說壹句話:“原地踏步也是在前進。”
即使我們沒有什麽新的政策或戰略,只要我們堅持原有的全球化進程,改革開放,打開大門,我們就會前進。在這樣壹個非常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說,“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全球經濟將大幅下滑,比大蕭條時期更嚴重。世界上將有170個國家出現人均收入負增長。”最近調整為190個國家,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負增長。今天我們在這裏說困難,但是誰不困難呢?我們在這裏談問題,但誰不是壹堆問題呢?中國的問題最輕最慢,別人比我們難多了。我們今天率先走出了疫情,現在還有人被困在裏面。
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逐漸顯現?
我們不僅走出來了,而且看看今天中國的經濟規模。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困難和機遇。機遇首先取決於中國擺脫疫情,其次取決於中國的經濟規模。這個經濟規模很難再撼動了。看看世界四大制造業國家。黑線是美國,長期稱霸世界制造業20%,後來倒下了。灰色線是日本,在90年代中期達到20%,然後下降。虛線是德國,在全球長期低於10%;看看中國的線條。1980,世界制造業占比2.5-3%。2008年,中國上升的紅線與美國下降的黑線交叉,各占世界制造業的18%。2018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的29.4%,位居全球第壹,2025年這壹比例將達到40-45%。這是我們的基礎,我們的經濟規模。
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壹擁有《聯合國工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亞類,形成了壹個大類選項和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我們今天從困境走向機遇的重要基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做的世界主要工業國14高端制造業對比,美國、德國、中國、日本,日本沒有航空發展,沒有民航客機,沒有互聯網,沒有通訊設備,沒有航天工業,沒有衛星等。,這也是日本所缺乏的。然後在德國,沒有航空發動機,沒有芯片,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航天工業,沒有衛星導航等等。然後是美國,沒有液晶面板,沒有高鐵,沒有民船,沒有鋰電池。最後中國,14樣本全部完成。我們的問題是什麽都能做,就是質量不太好。這是壹個我們必須改變的問題。但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今天這個水平。就像總書記說的,中國經濟是大海,不是小池塘。暴風雨能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規模太大了。妳不可能通過任何經濟切割或者技術切割來切割中國。所以無論貿易戰還是疫情,對我們的心理影響都大於實際影響。中國人很振蕩,心理振蕩,其實沒那麽可怕。中國的經濟規模讓美國人很為難。特朗普的經濟顧問要求美國公司搬出中國,政府將支付所有搬遷費用。特朗普要求庫克搬家。庫克說,在美國,如果召開模具工程師會議,可能不夠壹個房間,但在中國,許多足球場可能可以容納他們。
支撐中國經濟規模的是中國的教育規模。2016年讀理工科的本科生已經達到500-600萬,現在是600多萬,而且大部分是亞裔。美國人學金融、法律、醫學,不學橋梁、船舶、汽車、鋼鐵、煤炭。這是當今美國的壹個大問題。沒有足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理工科畢業生。2001-2014年,我國新開大學1800多所,培養的科技工程類畢業生人數是美國的10倍”;《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報道:“中國44%的大學生主修自然科學與工程,而美國只有16%。考慮到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未來這種趨勢會很可怕。”美國現在不怕妳,而是怕妳的未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來自中國的工程師將會大量湧現。美國該怎麽辦?國際經濟合作組織(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預測,2025年,中國的工程師和技術工程師數量將超過所有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總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經濟和教育規模,教育的規模也在逐漸顯現。
這是2018的全球專利申請。從這裏可以看到,歐洲專利局,包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丹麥、瑞典和東歐,2018年只申請了17萬,還不如韓國的210萬。韓國是日本的三分之二;日本365438+10萬件,是美國的壹半;美國有近60萬件,是中國的三分之壹以上。當然,我們的專利申請質量還沒有上去。美國和日本的專利質量高,我們的專利申請也有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積累的,有量變才有質變。我們現在的汽車產量將近3000萬輛,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量變。汽車行業應該到了壹個質變的時刻。
美國人現在猜測最多的是經濟脫鉤。怎麽解耦?提出“休·西德尼陷阱”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脊梁。美國不能讓其他國家與中國經濟脫鉤。中國經濟的主導部分其實是國內消費,所以他們不需要去找西方幫忙。西方投資中國,是因為中國有成熟的供應鏈、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巨大的市場。誰會傻到放棄這個市場?”“當然,生產可以轉移到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問題是他們生產的眾多產品消費了多大的市場?”這就是問題所在。妳把汽車企業轉移到越南。越南有這麽大的汽車銷量嗎?賣不出去,還得來中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得過來過壹關。這是市場選擇,不是政治誘惑,而是市場誘惑。
美國說可以,那就把技術和高科技脫鉤。谷歌前CEO、退休後的五角大樓國防創新委員會主席施密特堅決反對技術脫鉤。他說:“壹旦全球平臺被拆除,就再也無法恢復。中國受益於壹個通用的交流平臺,每個技術平臺都有西方的價值觀,這符合西方的利益。”妳強迫中國人建立壹個沒有西方價值觀的中國平臺,好嗎?中國人最好永遠用西方的二流三流芯片,永遠高價買美國芯片,支持美國芯片的研發。現在中國人都在搞自己的芯片,這不僅導致美國芯片庫存積累嚴重,也導致後續R&D能力下降。所以施密特的結論是“中國人用西方芯片不如自己做芯片。”
這裏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力量。正如郎鹹平所說,“技術是美國最大的優勢,市場是中國最大的優勢。技術必須賣給市場才能獲得高額利潤。沒有市場技術,肯定會衰落。”“芯片是目前人類最先進最復雜的技術,美國以此為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有了市場,就沒有技術發展技術。如果失去了技術,技術之花必然會再次枯萎。”"技術壓制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創造的技術才是最終的勝利."
形成以國內大流通為主體,國內外雙流通同提升的大格局。
這是總書記說的,壹定要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我們充分看到了美國的技術優勢,卻沒有充分體會到自己的市場優勢。美國現在已經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的市場優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就是總書記說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宏觀周期為主體,國內外雙周期同推的大格局。這是我們未來的格局。
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壹個重要特征。這次疫情,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我們蘇州和重慶兩個地區都在增長,而且增長幅度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產業鏈的集聚。因此,黃市長說,“中國要抓住歐美產業停工、經濟衰退的機遇,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經濟圈,著力打造壹批空間高度集聚、上下遊緊密合作、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數千億甚至萬億的新興產業鏈集群”,作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和國際大循環的起點。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加上未來的鄭州、武漢、長沙、合肥等中心區域,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和國際大循環的起點。
疫情正在促使行業在下壹階段更加關註數字基礎設施、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我們最大的優勢是良好的基礎設施。中國恰好在5G方面進壹步加快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我們可以想象下壹步這個基礎設施會比其他國家更好。五角大樓評估:“5G可能會將中國從資本和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經濟轉變為創新型經濟。”5G,我們走在世界前列。我們講困難和機遇,機遇是無形的資源,把握機遇需要把握不確定性。大多數人不喜歡不確定性。事實上,真正的領導者喜歡不確定性。真正高超的領導藝術,恰恰是充分發揮不確定性的結果。如何有效利用不確定性,正是因為不確定性,他們才真正有機會。
當然,我們說未來是這樣的。誰能在第壹步活下來,誰就能活下來。2020年的大沖擊,大量企業倒閉,對服務業打擊很大,餐飲業、旅遊業、酒店業,包括交通運輸業都遭受了沈重的打擊。我說第壹步誰能活下來誰就活下來,第二步妳能活下來妳才能改變。生存不是目的,而是改變。當妳死的時候,妳所有偉大的理論都結束了。妳必須先生存,然後才能改變。妳變成了壹個改變者。改變的目的是為了贏,妳必須是贏家。
這是CNN統計的2020年世界經濟的增量,橙色是2020年,都是負增長。看看美國-8%,英國-10%,法國-12%,西班牙和意大利-13%,-14%和-65433。2020年的疫情,大大拉近了中美之間的距離。我們感覺發展受到了阻礙,其他國家更落後,但是距離越來越近。國際經濟界有個“幸存者通吃”理論,就是看誰能活到最後。我們抓住生存的機會,就是抓住變化的機會,抓住勝利的機會,在災難中完成這個把握。
最後以恩格斯的話結尾:“沒有什麽大的歷史災難,不是歷史進步所能補償的。”妳能不能享受到這個補償,取決於妳的生命力,妳的發展,妳的創造力。災難不是我們選擇的,而是我們開的路。
後兩句:第壹句:“問題是讓人脫離困境的最好向導。”
第二句:“危機是教人創造的最好老師。”
我就說到這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