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關於中東局勢與政策,第壹部分“中東局勢震蕩論”
摘要:2010年2月始於突尼斯的中東政局變動,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並導致多國政權更叠,隨後敘利亞、也門局勢劇烈動蕩。壹直到2012,中東動蕩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還在繼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東大震蕩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率先走出危機,實現了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當今世界,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發展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與此同時,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依然長期存在,局部戰爭、動蕩和緊張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發達國家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有壹種強烈的焦慮,總在伺機找借口或者暗中搗亂,對我國造成負面影響。
關鍵詞:中東局勢;和平發展;中國
2011 1 14,突尼斯揭開了阿拉伯之春的動蕩序幕。2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臺;14年3月,巴林局勢動蕩,沙特、阿聯酋受邀出兵巴林“維穩”;19年3月,北約開始對利比亞進行空襲,最終導致卡紮菲政權倒臺,其本人死亡。165438+10月23日,也門總統薩利赫簽署權力移交協議。
中東不是壹個純粹的地理概念,而是壹個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亞北非的廣大地區,包括肥沃的新月地帶、阿拉伯半島和延伸到馬格裏布的廣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個國家。位於亞洲、非洲和歐洲,位於東半球的中心。中東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是伊斯蘭教、_ _ _ _和猶太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還壹度孕育了橫跨亞非歐的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壹.中東動蕩的原因
1.民族矛盾。中東的主要民族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庫爾德人和猶太人。然而,這些民族的興衰發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些民族在興盛時期極力向外擴張,發展勢力,把自己的文化強加給其他民族,而在衰落時期,又經常受到其他民族的侵略和壓迫,從而造成民族間長期存在的矛盾。
2.宗教糾紛。中東是世界三大宗教_ _ _ _ _ _ _ _ _、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三大教派雖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教義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都在各自的信仰中主張自己的立場,產生了很多沖突和矛盾。伊斯蘭教是中東最大的宗教。由於這壹地區的社會發展處於落後狀態,伊斯蘭教義並沒有像基督那樣完全脫離政治,而是與政治緊密相連。很多政治問題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宗教沖突和紛爭與政治交織在壹起,導致中東很多問題難以理順。
3.邊境問題。很多人只是把中東問題歸結為壹個資源危機或者壹個宗族信仰問題。但也要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為基礎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是以土地為基礎的,尤其是中東地區,長期動蕩,戰亂頻仍,很多戰爭都是因為邊界或領土糾紛引起的。中東曾經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壹。孕育了眾多影響深遠的帝國,尤其是最後壹個帝國:奧斯曼帝國,所以奧斯曼帝國的興衰成為當今中東地區邊界問題的重要歷史根源之壹。奧斯曼帝國繁榮時期,中東大部分地區屬於這個帝國的領土。但隨著國家的逐漸衰落,帝國各省雖然保持著諸侯關系,但不再服從帝國的中央政府。進入近代史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中東成為西方殖民主義爭奪和瓜分的地方,從而使中東的邊界深深打上了殖民主義的烙印。西方列強對中東地區任意分割和重新分割,並強加奴隸制法規。西方殖民者的殘酷剝削加劇了中東人民內部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東國家相繼獨立,但這些中東國家並沒有按照自己的邊界劃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勢力範圍內實現獨立。此外,中東新興民主歷史較短,仍有未完成的邊界和泛阿拉伯主義的影響,這造成了許多爭端和戰爭。
4.大國的幹涉和影響。中東是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是東西方的橋梁和紐帶,是各大洲之間的必經之路。該地區壹些著名的海峽和水道具有重要的國際戰略意義,如黑海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和曼德海峽。同時,中東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產區。目前全球已探明石油總量約為13666.4億噸,天然氣約為1654.38+0289265.438+00億立方米。中東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量的66.42%,天然氣儲量占世界儲量的31%,其中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朗儲量超過100億噸。中東地區不僅油氣儲量大、分布集中,而且開發條件優越。因此,這壹地區是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最敏感的地區,歷來是大國爭奪的重點地區。正是由於其在全球戰略中極其重要的地位,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是中東。早在16世紀後200-300年,資本主義在歐洲確立,西方列強加緊向世界擴張的時候,就把殖民主義的魔爪伸向了廣袤的中東,中東成為當時西方列強殖民、拓展海外市場、掠奪財富和資源的獵物。
第二,中東沖突和動蕩的後果
1.動蕩打破了中東地區傳統的權力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分化削弱,整體實力下降。在這場動蕩中,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分歧加深,矛盾激化。作為壹個整體,阿拉伯世界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進壹步下降。阿盟作為阿拉伯世界唯壹的區域性組織,影響力不大,對該地區成員國國內亂局的反應起步較慢,沒有對策。回顧上世紀60年代,阿盟在巴勒斯坦問題、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許多事關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問題上,都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這次中東危機中,尤其是對利比亞,阿盟對西方軍事行動的態度搖擺不定,無能為力。反映了阿盟地位的下降,以及在西方壓力和內部意見分歧的影響下地位的削弱。
2.中東的傳統意識形態正面臨新的挑戰。阿拉伯民族主義等主流意識形態遭受挫折和打擊,其代表退出阿拉伯政治舞臺,結果不壹。目前,中東地區的國家正處於壹個非常重要的轉型期,即在拋棄傳統的專制主義之後,正在走向現代民主政治。伊斯蘭教本身就處於相對落後的發展階段,承載了太多的非宗教功能,使得政教關系錯綜復雜。在新形勢下,壹些國家打算徹底西化或尋找“伊斯蘭替代品”,但結果令人失望。轉型中的中東社會面臨著諸多社會矛盾,統治者在處理各種問題上的失誤進壹步加劇了社會矛盾。沒有徹底的宗教改革,就不可能實現深刻的社會變革。因此,宗教改革成為中東社會進壹步發展的內在需要和歷史的必然要求。經過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禮的伊斯蘭教不僅會進壹步完善自身,還會推動中東社會的快速發展。
在中東建立穩定的地區新秩序需要很長時間。雖然中東很多國家都是同壹性質的社會,但是每個國家的具體問題都不壹樣。比如巴林、也門、敘利亞因為教派紛爭而分裂,利比亞部落之間分歧很大,所以發生沖突的可能性極大。轉型時期,由於社會、歷史、文化和發展的不平衡差異,中東各國的政治發展狀況並不壹致,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政治”。因此,中東國家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完成政治變革,它們的社會轉型也絕不會孤立地完成。此外,各種外部勢力和制度的幹擾也加劇了中東各國矛盾的復雜性。因此,在短時間內,該地區不可能實現政治多元化和經濟壹體化的穩定新秩序。
第三,混亂局面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為止,中東幾個經歷過震蕩的國家,基本上都表現出了民眾自發變革運動的性質。雖然現代技術某壹方面的參與者和支持者的參與表現出了比較大的規模和組織性,但大多數人都是在重大歷史行動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入歷史舞臺的。人民的訴求不明確,缺乏建設性的目標和具有非凡能力的象征性領導人。與此同時,壹些西方國家暗中幹涉,利用各種渠道影響和鼓勵尚處於蒙昧期的抗議者和反政府組織,同時以各種理由暗中幹涉各國內政。
阿拉伯國家的政治權力“過去是、現在也不是由外部力量的框架來維持的”。相反,他們可以堅持幾十年,“很大程度上靠自己的手段。”壹個主權國家的內部事務應該由主權國家自己解決,不受其他國家幹涉,所以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要靠人民。中東問題的最終解決也取決於阿拉伯世界的團結。
時刻警惕大國的別有用心。總體而言,奧巴馬政府在中東動蕩中采取了所謂的“選擇性幹預”現實主義政策。“奧巴馬主義”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自伊拉克戰爭以來壹直面臨的壹個外交困境:壹方面,美國無法忍受海外發生冒犯美國價值觀或威脅美國邊緣利益的事件,另壹方面,美國又不願意承擔風險,致力於處理這些事件。這部分是因為美軍的資源現在幾乎被使用到了極限。當然,還有壹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收縮中東戰線,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美國對中國和其他新興大國的發展給其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及主導權帶來的挑戰有著極大的緊迫感和危機感。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美國開始擔心中國在與美國爭奪全球影響力。與此同時,美國也意識到自己無法再獨自處理全球經濟事務。美國近期高調參與並力推TPP,顯然是出於平衡中國影響力的戰略意圖。目的是明確聚焦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當前和今後很長壹段時間,美國的戰略重點無疑將指向亞太地區。
第四,對中國的啟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亞等國出現動蕩,引發了英美法等國的幹涉。西亞北非壹些國家經歷了劇烈動蕩,遭受了巨大災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經濟率先走出危機,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就是對這個所謂的“大環境”的清晰把握。當今世界,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發展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與此同時,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依然長期存在,局部戰爭、動蕩和緊張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發達國家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有壹種強烈的焦慮,總在伺機找借口或者暗中搗亂,對我國造成負面影響。就中國自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間,我們應該更加關註民生、經濟結構調整和腐敗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只有切實做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集中精力搞建設,處理好過渡時期的各種矛盾,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資料:
[1]石,唐。最近北非和中東動蕩的原因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11)。
[2]王·。中東局勢動蕩的原因和後果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1,(8)。
2017關於中東局勢與政策,第二部分,中東動蕩局勢分析。
本文簡要分析了中東動蕩的相關問題,並提出了相關觀點。
關鍵詞:中東動蕩
眾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勢動蕩不安,尤其是中東地區。這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由於中東問題涉及多個國家的利益,長期得不到解決,給國際社會帶來很大的不穩定。近年來,由於以色列的強硬政策和美國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問題陷入新的僵局,中東局勢仍然動蕩不安。阿巴斯上臺以來,中東問題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時至今日,稍顯平靜的中東局勢依然蘊含隱憂,前景並不太樂觀。
造成中東問題現狀的因素很多,但大部分都緊緊圍繞著宗教沖突和領土沖突。在中東問題上,美國和以色列的政策對巴以和平進程起著主要作用:
以色列:以沙龍政府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勢力深受猶太復國主義、宗教和民族沙文主義的影響,長期奉行“鐵血”政策。巴以沖突加劇的直接原因是鷹派沙龍上臺後推行的鐵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沙文主義扼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導致了中東和平進程的崩潰。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是有著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強硬政策,而民眾的支持是該政策能夠在糟糕的國家安全環境中屹立不倒的原因。這成為目前中東問題無法解決的重要因素。
美國:除美國外,參與協調巴以問題的國際社會成員包括聯合國、歐盟和俄羅斯。但實質上,給予以色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支持的美國才是影響巴以問題的唯壹關鍵外部因素。美國在中東有巨大的利益,支持以色列這個民主的非伊斯蘭國家符合美國的利益。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以色列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才能在阿拉伯世界生存發展的,以色列對美國的依賴性很強。所以幾乎只有美國能從外部影響以色列。然而,美國在中東問題上偏袒以色列的態度顯然有失公允。結果,它不僅沒有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還在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播下了仇恨的種子。
總的來說,雖然美國和以色列的政府更有可能對當前局勢的走向產生影響。但在以往的經驗中,由於宗教領地等諸多因素,即使出現緩和,仍有許多尖銳的鬥爭和問題擺在各方面前。在未來,猶太復國主義的意識形態仍將對以色列政局產生巨大影響。美國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支持以色列、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巴勒斯坦也不會得到強大勢力的支持。因此,中東問題的未來總體是暗淡的,不可能很快得到根本解決。只有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各種力量平衡,才能得到各方滿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地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發展,重開巴以和談的大門。因此,中東和平的道路相當復雜和漫長,前景相當暗淡。
閱讀“2017中東局勢與政策文件”的人還讀到:
1.2017大學形勢與政策解答
2.局勢和政策文件側重於中東問題
3.關於中東局勢的局勢和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