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軍人的被子為什麽疊成豆腐塊

中國軍人的被子為什麽疊成豆腐塊

壹個社會青年並不是因為他穿上了那套國防綠即證明他已經成為合格的軍人。能夠穿上軍裝,所證明的只是他在法律範圍內具備了穿軍裝的權利。要保證其轉變成壹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很好地履行使命的軍人,還需要壹個必要的過程。如何才能實現壹個普通社會青年向肩負崇高使命的軍人的轉變呢?筆者認為將壹代代老軍人用鮮血和生命鑄造的軍魂接受下來很重要,將壹代代老軍人以智慧和勞動創立的軍人行為規範繼承下來也很重要。

從軍第壹課:疊被子。使剛剛跳出父母提供的庇護所,還未完全實現心理“斷奶”的青年,第壹次認識到自己和從前不壹樣了,並且這個不壹樣並非僅表現於角色和職責的變化,還包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方式的變化,所以說,疊被子雖然屬於壹個並非大到哪裏去的生活內容,但的確折射和反映著深刻的內涵。“豆腐塊”中所體現出的嚴謹、整齊劃壹的作風,已經化為壹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壹批批走進軍營的軍人,並伴隨他們的軍旅生涯。

士兵隨身背負被褥始於文藝復興後的歐洲軍隊。每天起床後士兵將毯子疊的非常整齊,以接受嚴格檢查,如有誤少不了餓飯和棍棒毆打。當時裝備了滑膛槍的歐洲軍隊,典型戰鬥模式是士兵站直排成橫隊,踩著鼓點迎著對方前進,進入射程後才開火。這種“自殺式”的近距離互射和刺刀互捅,需要非常強悍的意誌和紀律,為此必須讓這些農民工人組成的士兵害怕軍紀。軍隊內務就成了培養團隊精神,紀律性和絕對服從的絕佳辦法。

清朝軍隊是不疊被子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和老婆孩子壹起住在軍營附近的家裏,早飯後才溜達到軍營,操場上耍壹會就跑到市場擺攤或喝茶下棋去了,根本就不存在內務訓練。但面對西方軍隊時,其意誌力非常薄弱。清軍不敵英軍,並非壹般人認為的大刀長矛夠不著英軍,英國對兩次鴉片戰爭的描述是,幾乎每次交戰清軍都是在英軍端著刺刀集團沖鋒時瞬間崩潰。

甲午戰爭後,袁世凱開始模仿西式練兵。清末新軍是中國第壹支重視疊被子的軍隊。新軍士兵壹入伍,就要進行6個月徒手訓練和講課,其中壹項內容就是內務。新軍內務規定,所有制服被褥,臉盆牙刷都統壹配發。士兵半個月理發壹次,用茶麩洗頭,勤剪指甲。起床後立刻整頓內務,疊折氈被,壹律整齊美觀。軍官要隨時檢查內務,他們手帶白色手套,檢查被子是否疊整齊,壹旦發現問題,便要接受處罰。

長2米,寬1.5米的棉被,三分鐘內折成長0.5米,寬0.45米,高0.17米的方塊,不但要見棱見角,並且誤差不許超過0.5厘米。這是解放軍有些部隊疊被子的標準。解放軍疊被子是從黃埔軍校學來的。當年黃埔軍校紀律非常嚴格,生活節奏非常緊張。早上軍號壹響,馬上起床、穿衣、梳洗,將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像個豆腐塊,擺在木板床正中央。10分鐘內壹切要收拾完畢,然後操練。

從清末到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疊被子的水平與今天相比是兩個層次。1960是解放軍疊被子風靡全軍的壹個轉折點。軍隊各單位到當時被譽為亞洲最幹凈營區的空軍大院參觀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之壹,就是疊被子。再後來,這種內務整理、評比便逐漸被作為壹種部隊基層管理、基層建設的基本內容保留下來,並且要求越來越高。

把被子疊程刀切壹樣的“”豆腐塊“不是壹件容易的事。被子裏的棉花必須壓實,盡可能去掉裏面的空氣,把它折疊成大致的方形,然後要用拇指和食指仔細捋,不斷修邊。疊被子之所以能被解放軍持久堅持下來,甚至化為壹種特有的傳統,就在於這種將被子折疊起來的方式有利於執行緊急任務,特別是采取寬三長四的折疊方式,便於折疊和捆紮,能很好地保證背包帶不脫落,有利於行軍打仗。

如今,解放軍已有了新式野戰背包、睡袋等現代化行軍裝備,有效解決了以往武裝泅渡、雨雪天氣等惡劣條件下戰士隨身背負被褥不方便等弊端,大大提升了部隊戰鬥力。

疊內務是壹項細活,疊內務的工程其實也是培養官兵心細如發的過程,戰場是危險的,如果戰士上戰場了因為缺乏心細如發的性格,註定是要吃敗仗的。

壹名戰士正在給年幼的軍娃們表演疊內務。如今中國,“內務教育”儼然成為了培養學生、幼兒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教育的壹種方式。

教官正在給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大壹新生們進行疊內務技能傳授。如今中國,“內務教育”儼然成為了培養學生、幼兒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教育的壹種方式。

壹名教官雖然不在軍營,但他依然每天早晨起床後堅持把內務疊的像模像樣,與其說這是習慣使然,不如說“內務教育”讓戰士內心深處早已經築起了高高的壹面“防火墻”。

  • 上一篇:中國國粹大學論文題目
  • 下一篇:中國古代服裝的起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