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十大著名文物

中國十大著名文物

中國十大著名文物:

壹、 紅山文化:C形玉龍

中華第壹玉龍,當之無愧的應屬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紅山文化C形玉龍:玉龍高26厘米,又稱"豬嘴玉龍",距今6660年-5000年,是目前國內時代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

玉龍上刻有豬的頭、馬的鬃和蛇的身,身體卷曲呈"C"字型,首尾明顯分開,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尤其是它頸脊處的壹道飄逸的長鬣,很是獨特。

二、 商代晚期:金沙太陽神鳥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為商周時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於金沙村,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整體為圓形薄片,外徑12.5厘米,內徑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

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四只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目前被國家文物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三、春秋戰國:越王勾踐劍

春秋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中國壹級文物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春秋越王勾踐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春秋越王勾踐劍體現了當時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譽為"天下第壹劍" ,是青銅武器中的珍品,對研究越國歷史和了解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四、春秋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

尊盤合為壹器,上面的叫做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下面是壹個大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整套器物飾龍84條,蟠魑80條,制作復雜,造型美觀,極盡奢華,尤其是鏤空裝飾有若幹層,玲瓏剔透,精巧華麗,系用失蠟法所鑄,堪稱鬼斧神工。

戰國曾侯乙青銅尊盤是出土先秦青銅器中最復雜、最精美的壹件,代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

五、西漢: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文物。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直徑10.6厘米,厚0.5厘米,原來蓋在墓主頭罩的右眼位置。分為內外環,內環透雕壹遊龍,外環透雕壹鳳鳥,站在遊龍伸出的前爪之上。龍尾和後爪伸出內環外,與鳳冠、尾羽壹道,相互連接、上下延伸而成透雕卷雲紋,將外圈空間款款填滿。

鳳鳥回眸凝望遊龍,龍鳳似乎在喃喃細語。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現收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六、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唐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壹壹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壹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七、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秘色瓷

唐代的秘色瓷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個三角形曲口下有內凸外凹線,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間微外折,器底為凹底並有支燒痕跡。碟內身通體施有綠色釉,外壁留有絲綢包裹痕跡。。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徑25.3厘米,底徑14.5厘米,重800克。

釉面光滑明快,釉層均勻,釉質瑩潤,給人以高雅柔和、素潔明快的感覺。最令人驚嘆的是:巧妙的凹底器形設計,在光線照射下,碟內明澈清亮、玲瓏剔透,像盛著壹泓清水,呈現出秘色瓷"無中生水"的視覺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八、明代:孝端皇後九龍九鳳嵌珠寶點翠鳳冠

九龍九鳳鳳冠,是專屬於孝靖皇後王氏的鳳冠,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該鳳冠高27厘米,口徑23.7厘米,重2320克(大約4斤6兩),全冠***鑲大小紅藍寶石100多粒,珍珠5000余粒,樣式上基本承襲了宋代皇後用金銀鑲嵌珠寶的鳳冠制度。鳳冠便是中國古代婦女首飾中最華貴的壹種裝飾。

九、清代: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是清乾隆時期的故宮金器。金甌永固杯是清宮內不多見的皇帝專用飲酒器,金甌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高12.5厘米,口徑8厘米。 杯金質,鼎式,圓形,直口。

口沿鏨回紋壹周,壹面中部鏨篆書"金甌永固",壹面鏨"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滿鏨寶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紅、藍寶石為主。金杯鑄成後,燦爛奪目,渾然天成,既彰顯皇家尊貴奢華,又寓意吉祥太平。

十、清代:翡翠白菜

這顆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的白菜與真實白菜簡直壹模壹樣,而且當時高明的工匠因材制宜,將白玉雕刻為潔白的菜身,翠玉雕刻為翠綠的葉子,在菜葉上還雕刻了兩只昆蟲。

這兩只昆蟲可不是純天然、無公害、無農藥的意思,而是寓意著多子多孫的兩種昆蟲:螽(zhōng)斯(蟈蟈)和蝗蟲。白菜象征著姑娘家的清白,也寓意家庭的和美。這件白菜長:18.7厘米;寬:9.1厘米;厚:5.0厘米 的翠玉白菜就成了民間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 上一篇:中國從位置 地形 氣候 經濟發展 社會環境方面的介紹
  • 下一篇:中國城市規劃的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