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體
騷體起源於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戰國楚辭。當時楚國詩人屈原寫了壹首叫《離騷》的詩,所以後世有些人直接稱楚辭為“騷”,比如南朝齊梁詩人劉勰。他在《文心雕龍》中,把專門論述楚辭的文章命名為《辨騷》。又如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的《文選》,楚辭也列在“騷”的範疇。從此,楚辭的詩歌體裁可以用“騷體”來代替,即凡是以楚辭形式寫成的詩歌,都稱為“騷體”。
騷體詩的形式有幾個特點:壹是句式不規則,每句話的字數可長可短;第二,每首詩的句子數量不限,可多可少;三是用韻不嚴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而壹首詩既有押韻的句子,也有其他不押韻的句子;第四,在句中或句末加助詞“Xi”、“有的”、“只有”。壹般來說,凡是詩歌中帶有助詞“Xi”、“某”的作品,不論寫作時間、作品內容、作者是否楚國人,都稱為“騷體”。
蘇利提
李肅是指西漢時期的蘇武和李陵。兩人有壹首答詩,收錄在梁代蕭佟編的《文選》裏。他們的詩都是五言詩。有人認為他們是五言詩的創始人。也有人認為這兩個人的詩是後人偽托的。但這些詩風格樸實,抒發了深刻的感情和內容,與蕭統在《文選》中收集的《古詩十九首》神韻相近,壹直為後世詩人所重視。
白亮提
百良體源於漢武帝。相傳漢武帝修建百糧臺,大擺宴席,宣布每壹個擁有2000多石的官員都要寫壹首詩,合成壹首詩。於是漢武帝等二十六人寫了壹首詩《百良詩》。這首詩的形式是每句七言,句尾押韻,押韻詞重復,是第壹首聯詩。後人將每韻七言詩稱為“百良體”。
原始體
最開始是三國被廢黜皇帝曹方的稱號。這壹時期,湧現出嵇康、阮籍、單濤、湘繡、阮鹹等詩人。其中流傳下來的只有阮籍和嵇康。在《文心雕龍·銘詩》中,劉勰認為“旨明而莊嚴,旨遠而深沈”。由於當時政治黑暗,文人有隨時被殺的危險,所以他們詩歌的特點是不敢接觸現實生活,只能用隱晦悲涼的感情。阮籍傳世《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中大部分為五言詩,在詩歌史上有壹定的地位。嵇康有53首詩代代相傳。主要是四言詩,也是比較有名的。
泰康緹
指西晉時期的壹種詩體或風格。“太康”(280 ~ 289)是西晉皇帝司馬燕的年號。“太康提”之名最早見於宋的《滄浪詩話》。嚴說,這是根據梁中容的詩,“在太康,有三(張載、張協、),二陸(陸機、),二潘(潘嶽、潘尼),壹左(左思),波爾之復興,繼前吳王,而中興文章”。鐘嶸的理論是對西晉前中期詩風的概述。而嚴羽則明確指的是太康時期以左思、潘嶽為代表的詩風,即他所謂的“辨是壹種語言”。
太康前後是西晉文壇比較繁榮的時期,很多作家都有很多傳世佳作。太康的詩壹般以陸機和潘嶽為代表。他們的詩歌更註重藝術形式的追求,講究華麗的辭藻和工整的對仗,是“立意豐富,散文豐富,組合優美”(宋·《淩雲傳》)。詩歌的技法雖然更加精湛,但有時過於追求形式,往往在雕琢中迷失自我,在筆法上變得呆滯無力。總之,這壹時期詩人的總體風格是“采其始,柔於建安,或析其文為妙,或流而遠之”(《文心雕龍·史明》)。但每個作家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潘文淺而潔,魯文深而悶”(《世說新語·文學》)。其他如張燮等,以其新穎的用詞和“巧構如詞”而著稱,左思在太康詩風中獨樹壹幟。他的詩內容豐富,語言樸實,氣勢雄渾。它們“美如孟德,古樸典雅”(《采姬堂古詩選》卷十壹),不失漢魏遺風。
陶器坯體
陶體是指東晉末、劉宋初詩人陶謙的詩歌風格。他的五言詩擅長描寫田園風光,風格清麗自然。它們雖然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傳統,但又獨具特色。其詩風影響了盛唐的王維、孟浩然、褚光熙,中唐的魏、柳宗元。後世寫田園詩的,大多是陶詩培養出來的。
袁家提
貴德朝宋文帝元嘉時期形成的壹種詩歌風格。“元嘉體”壹詞最早出現在宋代嚴羽的滄浪詩中,用來概括謝靈運、顏延之、鮑照等人的詩歌風格。這三位詩人在描寫山川景色、講究用詞的華麗和對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似之處。《文心雕龍·史明》說:“宋初,散文因體變而傳唱,莊老告退,而山水婉約,夫婦用百言爭價。愛情必須極其美好才能寫出東西,文字必須窮盡才能追求新事物。今賽也”,主要指這三位詩人的作品。然而,“袁家體”詩人的風格也有自己的特點。謝靈運擅長寫山水詩,以辭藻豐富、善於描寫自然景物著稱;顏延之主要是為宴會和應該做的工作提供服務。其特點是典雅凝練,常被過分雕琢,過分引用。雖然也有關於風景的句子,但往往是“滿眼”的。鮑照的作品以樂府詩最為著名,反映社會現實的深度遠遠超過嚴和謝。他的壹些樂府之外的詩,比較修辭,類似於顏、謝,以奇險取勝為特點。這三位詩人對齊、梁詩人都有壹定的影響。談到齊梁的詩文,《南齊文學傳》指出有三派,壹派是學謝靈運,壹派是學鮑照,壹派是說他們最講究對仗和用典,明顯指的是顏延之等人。可見這三位詩人在元嘉時期及以後確實有很大的影響。他們的詩歌改變了東晉大部分詩人平淡無味的玄學詩風,形成了同樣註重修辭和對抗的傾向。與齊梁的詩相比,他們的詩更為古樸蒼勁。
七兩提
所謂齊梁體,是齊梁詩人同壹詩風的代名詞,實際上包括齊代的永明體。永明體更註重音疾,齊梁體註重詞的雅。它以追求形式、崇尚修辭、註重音律、輕視內容為特征,與漢魏樸素的詩風相悖,因而受到後世詩論家的批判。但另壹方面,由於齊梁詩人的詩歌開始註重平仄和用詞的協調,大量使用對仗句入詩,進壹步發展了中國詩歌的寫作技巧,導致了唐代現代詩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