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寺院佛像畫中有影響力的樣式是

中國古代寺院佛像畫中有影響力的樣式是

佛教繪畫:源於古印度而在中國發揚光大的佛教繪畫。最初隨佛教從印度傳入,後來逐漸發展而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傳蔡 於明帝永平初遣使赴大月氏,至永平十壹年(公元68,壹說永平九年),偕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時以白馬馱經及白氈裹釋迦立像,因在洛陽城西雍關外,建立白馬寺並在寺中壁上作千佛萬騎三匝繞塔圖。《釋書·釋老誌》說:”自帝令畫工圖佛像,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這是中國最初自作的佛畫。

佛教繪畫是早於佛教雕刻的。根據佛經和佛教傳記中的記載,當佛在世時,在佛教寺院中已經有了佛教繪畫。

本生圖:表現佛前生事跡,常見的有以身貿鴿、舍身飼虎、以兒女施婆羅門、啖子、九色鹿王等。

佛經變相:將佛經內容圖像化。主要有西方凈土變、東方藥師凈

佛畫

早在梁代,張僧繇即以善畫佛像名世。他獨出心裁,創立了“張家樣”,佛像的中國化,從此有了很好的發展。其子善果和儒童也善畫,並擅佛畫,能傳其業。善果畫悉達太子納紀圖,靈嘉寺塔樣;儒童畫釋迦會圖,寶積經變圖。在南北朝後期,張僧繇的影響很大,有不少學習他的畫派,所謂“望其塵躅,如周孔焉”,可見聲望之隆。他筆法簡練,《歷代名畫記》說他“筆才壹二,而像已應嚴焉,因材取之,今古獨立,象人之妙,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隋以前,僧繇是中國佛教繪畫的壹個開創者和推動者。北齊曹仲達,佛畫頗亨盛名。因來自中亞的曹國,原來帶有西域的作風,在中原既久,畫藝漸染上中國民族風格,創立了“曹家樣”,為唐代盛行的四大式樣之壹。它的樣點是衣服緊窄,大約與印度笈多王雕刻,有同樣的風格。後與吳道子結合中國傳統風格所創立的“吳家樣”並稱。所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就是對他們概括的評語。曹畫雖失傳,但看到鹿野苑所藏釋迦立像,衣如濕沾體上,就可想見曹畫。吳畫衣帶寬博,飄飄欲仙,在敦煌壁畫中還可看到他的畫風。隋唐時期,佛畫已經中國化。

壁畫

隋唐時代的壁畫,今存於麥積山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敦煌所存唐代壁畫,尤為富美,色彩艷麗,人物造型,往往以當時的貴官貴嬪為範,端莊華貴,男女形貌,都甚膚麗。佛前演奏,弦管雜陳,較之阿旃陀壁畫,尤或過之。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畫與彩塑的洞窟,***207個,可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220窟,造於貞觀十六年(642),盛唐的第335窟,造於垂拱二年(686),第130窟和第172窟,造於開元、天寶年間。中唐的112窟,晚唐的第156窟(此窟為張議潮建,窟外北壁上有寫於鹹通六年的《莫高窟記》等,都存有輝煌燦爛的作品,可為唐代佛教美術的代表。這些洞窟壁畫,雖出於無名畫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作風,應該說是與吳道子、閻立本諸大家的作品是壹致的。例如壁畫中的維摩詰經變,在座前的聽眾,有諸王貴官,與現存的閻立本的帝王圖相似。相此可以推知這些圖像的畫法,應有***同的淵源為當時的規範。

唐代這些壁畫,表現的題材是佛經經變故事、凈土變相以及佛菩薩像等。其內容較之過去更豐富,色彩也比較絢麗,表現的境界也更擴大。當時最流行的是佛教凈土信仰,因此凈土變相在壁畫中也表現得最多,約占228壁。其他如樂師凈土變相,報恩經變相等,也往往采取凈土變相作為主要的部分。

在凈土變相中,以富麗的物質現象,描繪觀想的境界。如彩緩七寶樓臺、香花伎樂、蓮池樹鳥等,將西方極樂世界裝飾得非常美麗。這與出世苦行禁欲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其中所繪的佛、菩薩、諸天、力士等,都是健美的化身。這和唐代的社會生活、人民的愛好是完全壹致的。有些佛畫還點綴許多人們社會生活小景,樂觀、明朗,富有情趣。

隨著佛教的繪畫藝術傳入中國,印度佛教的繪畫理論也同時傳入。南齊謝赫曾經總結繪畫的藝術有“六法”,而印度也有“六支”,兩者解釋都不很明確,不能肯定說“六法”就是“六支”,但彼此之間互相影響的確是存在的。

  • 上一篇:中國24節氣是什麽?
  • 下一篇:中國燈飾10大品牌有哪些 詳細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