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的基組成
(壹)臺基?
壹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築物,並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築單體建築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臺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壹尺,常用於小式建築。?
2,較高級臺基?
較普通臺基高,常在臺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桿,用於大式建築或宮殿建築中的次要建築。?
3,更高級臺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臺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中國古建築采用須彌座表示建築的級別。壹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臺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於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築。?
4,最高級臺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築物顯得更為宏偉高大,常用於最高級建築,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臺基上。?
(二)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圓柱形木頭。置於石頭(有時是銅器)?為底的臺上。多根木頭圓柱,用於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三)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間”,或稱“面闊”。建築的縱深間數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為?吉祥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的開間為單數;而且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壹間。?
(四)大梁,即橫梁?
架於木頭圓柱上的壹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骨架的主件之壹。?
(五)鬥拱?
是中國古代建築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鬥,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長木叫昂,總稱鬥拱。壹般置於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訪,位於兩檐柱之間,用於承托鬥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鬥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後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後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等級。?
1,和璽彩畫?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框住,並?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
等級次於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壹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等級低於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或(?)框起。“(?)”被建築家們稱作“包?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
(七)屋頂(古稱屋蓋)?
中國傳統屋頂有以下七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
1,廡殿頂?
四面斜坡,有壹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
2,歇山頂?
是廡殿頂和硬山頂的結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有壹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九脊頂。?
3,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墻之外。屋面上有壹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幹屋?脊交於上端。壹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八)山墻?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墻面。常見的山墻還有風火山墻,?其特點是兩側山墻高出屋面,隨屋頂的斜坡面而呈階梯形。?
(九)藻井?
中國傳統建築中天花板上的壹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壹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1,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擡梁、穿鬥、井幹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擡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擡梁,所以稱為“擡梁式”。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采用這種結構方式。穿鬥式是用穿枋把壹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鬥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井幹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墻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墻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於墻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鬥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幹伸縮余地,因此在壹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墻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2,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布局具有壹種簡明的組織規律?
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借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宏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采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布局方式。?
3,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
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卷棚等形式。?
廡殿項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於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4,中國古代建築的裝飾豐富多彩?
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誌、保護、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檐的梁枋、鬥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制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梁枋彩畫最為矚目。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墻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桿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北京故宮保和殿臺基上的壹塊陛石,雕刻著精美的龍鳳花紋,重達200噸。在古建築的室內外還有許多雕刻藝術品,包括寺廟內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獸等。?
5,中國古代建築特別註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
建築本身就是壹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註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古代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註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布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壹個大的環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