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臣關系上,他提出和而不同的觀點,即君臣互補,取長補短,而不是壹味的附和。
他是無神論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認為統治者應該熱愛人民,以“民本”的思想治理國家。
老子(580- 500),姓李名兒,春秋時期楚國人。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晚年,隨著周朝的衰落,老子棄官隱退,寫下了《道德經》這部經典,陳述了道德的含義。認為道是先天的,是循環往復的;德性由道產生,是道的具體表現,其思想探討具有神秘性。他還用道德的辯證關系來辯證萬物的存在。基於這種認識,他提出了“無為而自然”和“無為而治”的思想觀點。
孔子(公元前551- 479),名,春秋時期魯國人。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當時交戰的大小國家都不接受。於是,他到世界各地招募弟子,組建了儒家學派。
孔子的學術思想以“仁”、“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核心。他的思想被後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采納,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墨子(公元前468- 376),名翟,春秋時期魯國人。
墨家的創始人。
墨子最重要的倫理政治主張是“兼愛”,但這壹思想得不到統治階級的支持,成為秦漢以後的絕學。
孟子(公元前372- 289),字子,戰國時魯國人。
“孟母三大運動”的故事,自古以來就是壹個教育故事。
在學術思想上,他闡述了“心性論”,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論”,重視養心養性。。
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於君”的理論,主張以“仁義”的思想治國。後人認為孟子發揚了儒家的思想和觀點,被尊為“亞聖”。
莊子(公元前369- 286),周,字子修,戰國時宋朝人。
莊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莊子》壹書中。他的學術思想繼承和發揚了老子關於道的絕對主義和神秘主義。後人比較老莊,其學術思想主要是相對主義。
荀子(前313-前238),字,戰國趙人。
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唯物主義者。
在倫理道德方面,他的思想和觀點與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註重“禮”的作用。提倡“性惡論”
在政治思想上,主張“禮治”與“法治”相結合,以禮敬君子,以法治國。
韓非子(公元前280- 233)是壹個戰國。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學術思想繼承了老子的“道”,但將道理解為事物發展的規律,發展了荀子的“性惡論”。政治上主張以法律為基礎的“魔勢”結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出生於西漢。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思想觀點,這就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生於東漢。
王充的學術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學上,他提出了“天道論”的體系,反對“天人感應論”,強調天道的自然無為。
王弼(226-249),魏人。
王弼,能言善辯,是中國古代最年輕的玄學大師。
在學術思想上,提出了“無為貴”的觀點,“無”是事物的本源。所以政治上主張“無為”。在哲學認知論上,提出了“得意忘言”,論證了《周易》的言、象、意的關系。
慧能(638-713),本名陸。
禪宗的創始人。
慧能雖然不識字,但悟性極高。針對美言,她指出菩提無樹,鏡子不是舞臺。本來什麽都沒有,哪裏來的灰塵?他主張“見性成佛”,提出“頓悟”的修行方法。
周敦頤(1017-1073),字茂樹,生於北宋。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創始人,其思想被後世程頤發揚光大。
在道德修養方面,提出了“靜”的思想。在學術思想上,“援道入儒”發揮了《中庸》中天人合壹的思想。
朱(1130-1200)生於南宋。
朱的學術思想繼承和發展了程顥、程頤的思想,後被稱為朱程理學。
在知行問題上,他提出了“先知後行”的思想,認為只有理解了正義,才能有所作為。
此外,還有明代的李治,明清的黃宗羲、顧、王夫之,清代的戴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