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體育娛樂方式?
春秋以來,統治階層的體育活動出現了兩個顯著的變化。首先,某些社會教育形式,逐漸沖破禮教的束縛,出現娛樂化趨勢;其次,部分軍隊訓練項目逐漸從軍隊訓練中分化出來,朝競技化、表演化方向發展。秦漢時設有專門管理宮廷和民間樂舞的政府機構,奠定了後世樂舞和宮廷娛樂活動管理的基礎。
兩晉南北朝時期,消閑娛樂活動得到壹定的發展。由於戰亂頻繁,這種活動主要局限在及時行樂的統治階層中。隋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文化的迅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整個社會生活較為活躍。各項消閑娛樂活動如擊鞠、蹴鞠、相撲、棋類遊戲、舞蹈和民俗節令活動中的元宵觀燈、立春拔河、立寒秋千、端午競渡、重陽登高等體育內容,以及婦女兒童的體育活動在各個階層都得到較為廣泛的開展。作為原始文化娛樂活動的舞蹈是我們現在遊戲、競技運動、休閑娛樂的源泉。
兩宋以後,商品經濟進壹步活躍,城市人口進壹步活躍,城市人口大大增加,推動了市民文化的興起,在城市出現了壹些專供市民消遣的藝人和場所,如說唱、雜耍、傀儡戲、舞蹈等。出現了業余民間體育團體,制定各項運動技術標準,組織體育表演競賽,使得曾經僅限於宮廷和軍隊中的有組織的體育競賽活動開始走向民間。
古代的體育娛樂,不單能健身休閑,還能出幹部
文/晏建懷
北方人春節喜歡扭秧歌,南方人端午偏好賽龍舟,不過,扭秧歌和賽龍舟都不是今人首創,而是源於古人的祭祀活動。川人喜歡玩麻將,謂之“血戰到底”,由四人對抗打到二人爭霸,妳死我活,據說,麻將也源於古人發明的“馬吊”。而風靡世界的足球,則起源於中國古老的健身運動“蹴鞠”。可見,華夏先人不僅勤勞善良,而且聰明智慧,為世界貢獻了“四大發明”,也為世界創造了許多怡情益智的遊戲。
結繩記事的上古時代,人們雖然不得不為轆轆饑腸起早貪黑地忙碌,但耕種狩獵之余,他們也會忙裏偷閑,苦中作樂,玩出各種花樣的遊戲,擊壤就是其中壹種。壤用木制成,前寬後窄,其形如履(鞋子),長壹尺余,闊約三寸。玩法是置壹壤於地,後退三四十步,以手中之壤擊地上之壤,擊中為勝。王充《論衡?6?藝增》記載過“堯民擊壤”的故事,說堯帝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有位年逾五十的長者擊壤於道中,壹旁的觀眾由衷感嘆道:“堯帝真是功德無量啊!”誰知,長者卻不屑壹顧地說:“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我自得其樂,與堯帝的德行何幹?”真是快人快語。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雄,崇尚精騎善射的武士精神,以角逐射術為特點的投壺,成了倍受歡迎的遊戲。投壺最初源於禮儀,鄭玄所註《禮記正義》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當時,成人男子以善射為榮,諸侯聚會,往往邀請賓客射箭。後來,有的的確不會射箭,只好以箭投酒壺代替,因此,投壺慢慢發展成了宴飲遊戲。投壺時,主賓對坐,以酒壺為器皿,人與壺相距數尺,以去掉箭頭的箭投擲,中壺者得勝。左丘明《左傳?6?昭公十二年》記載,晉昭公即位時,周王室及諸侯前來祝賀,晉昭公與齊景公比試投壺,二人在投壺過程中,唇槍舌劍,爭為諸侯之首,結果不歡而散。所以,宮廷中的遊戲,有時不僅僅是遊戲,往往還是政治。
文人不喜歡角逐體力,他們好風雅,喜歡迂回曲折、曼妙婉轉,於是有了詩情畫意的修禊。修禊原為消災祈福的儀式,農歷三月初,人們成群結隊到水邊嬉戲,祈禱消災彌禍。後來,修禊發展為文人雅集的經典範式,尤其深得魏晉文人的喜好。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余人,宴集於會稽郡(今紹興)蘭亭,***修禊事。名士們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旁,將酒杯置於溪中,順流而下,酒杯停留在誰面前,誰就得賦詩,賦詩不出者,罰酒三杯,這便是修禊的戲中之戲,稱為“流觴曲水”。名士們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銜觴賦詩,樂不知返。最後,大家把當場創作的三十七首詩作編輯成《蘭亭詩集》,風行壹時。而王羲之傾力為這次盛會創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文采斐然,獨步天下,成為了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上的絕世瑰寶。
唐宋之際,最流行的娛樂活動,恐怕非蹴鞠莫屬。從文獻記載來看,當時已用灌氣的球,代替過去用毛發充塞的球。王建詩雲:“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杜甫也說:“十年蹴?將雛遠,萬裏秋千習俗同”,足見蹴鞠受歡迎的程度,堪稱全民娛樂。宋代高俅,曾因擅長蹴鞠而壹步登天。王明清《揮麈錄》說,高俅先是駙馬都尉王詵的小吏,壹次,王詵讓高俅去端王府送東西,恰遇端王玩蹴鞠,端王邀高俅壹起玩。高俅乃蹴鞠高手,伸腿便踢了個滿堂喝彩,讓端王刮目相看,隨即把他留在了身邊,視為心腹。後來,端王繼位為宋徽宗,高俅因此扶搖直上,官至太尉。這說明,遊戲不單能健身,能休閑,還能出幹部。
明清兩朝,鬥雞、鬥蟋蟀之類的動物遊戲,成了官民所愛。明代甚至還出現了壹種專門舉辦鬥雞活動的民間組織:“鬥雞社”,張岱《陶庵夢憶》說:“天啟壬戌間好鬥雞,設鬥雞社於龍山下。”明宣宗朱瞻基從小癡迷鬥蟋蟀,即位之後把搜集蟋蟀當成政治任務下達,百姓不堪負重,咒罵他為“蟋蟀天子”。清朝靠武力征服漢族,如何傳承尚武精神,成了統治者處心積慮的要事。為此,康熙開辟了熱河木蘭圍場,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前來圍獵。康乾之間,朝廷每年都要舉行壹兩次大型圍獵活動,如同演武大會,閱兵大典,隆重而又熱烈。只是,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終究抵不住漢文化的反滲透,那些王公貴族最終還是丟棄了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射之術,沈醉於琴棋書畫和漢儒王道,圍獵漸漸只留下形式,變成了娛樂。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鹹豐皇帝逃離京城的借口,竟然是“木蘭圍獵”,則更是離題萬裏而讓人啞然失笑了。
當然,穿越千年的遊戲遠遠不止上述零星幾點,足夠用汗牛充棟的文字去記述。同時,遊戲雖然偶關政治和利益,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強身健體和娛樂休閑,在寂寞的歷史長河中,遊戲給了人們健康的體魄和愉悅的心情,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