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的傳統體育和古希臘體育的差異區別

中國古代的傳統體育和古希臘體育的差異區別

古希臘與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比較

作者:仰東(北京聯合大學奧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由古希臘運動會演進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自公元前776年開始,每四年壹屆,不間斷地舉行了293屆,這1000多年的光陰幾乎覆蓋了中國整個春秋戰國和秦始皇統壹中國的時期。在燦爛的古希臘文化發展的同時,遠在東方的中華民族正在形成“諸子百家”,而萌發中的體育文化在地球的東西方也同時構成。由於社會前進的背景不同,東西方體育文化如同兩條平行線各自向前延伸,互不交叉,沒有互動作用和相互影響,所以在古代體育文化演進的過程中,東西方存在著差異,但由於體育廣泛的文化作用,又有它的相似性。

古希臘體育源於宗教活動,中國古代體育源於生存

由城邦組成的古希臘,戰亂連綿,特別是城邦爭霸和奴隸主鎮壓奴隸起義的內戰使得人們沒有喘息的機會。但古希臘作為泛神論的民族,盡管存在著激烈的內部紛爭,但有壹點是統壹的,那就是崇拜諸神。古希臘民族的***識是,世間都是由英雄——諸神創造的,並且認為神是人格化的英雄,為保持人與神之間的最短距離,常於收獲的季節舉行祭神活動,與神***享天倫之樂。在祭神活動中,人們多以表現健康的裸體競技和表現美的健身舞蹈與神同歡,以此創造出表達人間“悲歡離合”的藝術作品而傾訴於諸神。

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由此逐漸形成了地方性競技賽會,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祭神性的競技已經具有全民眾的性質,已經有正式的組織者並以裝滿橄欖油的陶甕為獎品。由此,古希臘逐步邁向“運動會”的體育系列,開始整合和構成古希臘體育文化。

中國古代體育的萌發和中國歷史上其他社會活動壹樣,都產生於社會生產和生存的需要。

早在遠古的漁獵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漫長的生產活動中逐步創造並完善了許多原始工具,如刀、矛、箭、鏃、罟、舟、車等。為了使用這些生產工具,人們必須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發揮生產工具的最佳作用,由此人們逐步掌握了如跑、投射、跳躍、遊泳、操舟等技能。當時這些技能還不能被認為是體育活動,但它確是體育活動產生的基因。

從古代社會生產和生存的需要方面分析,人們要掌握各種生產和生活方面的技能,就要求身體有較全面的發展。當時人們為了生存,首先要把傳授生產和生活方面的技能,作為教育後代的主要內容。其中有許多身體活動,即已孕育了古代早期體育活動的萌芽。

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社會生產有了新的發展,人們除了從事生產活動外稍有閑暇,生活的內容也較為豐富了,由此人們向兒童傳授生產和生活技能的機會增多,當他們以追逐、跳越、攀登、投射、遊泳、角力等作為遊戲和練習手段的時候,於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地發展兒童的身體,由此具有體育意識的活動即古代早期的體育也就開始萌發了。

古希臘體育註重人體造型和肌肉溝回,中國古代體育註重健康與長壽

遠古時期,古希臘的健身就與人體美學結下了姻緣,由於希臘三面環海的自然地理環境,且島嶼分布廣闊,氣候宜人,為了抵禦各種戰爭,提高身體能力,常以裸體鍛煉,人們以“全身發展平衡”為基本,以“肌肉溝回”為精美,以發達的左右對稱為榮耀,不斷塑造強健的人體造型,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簡直就是人體美學的展示會。它以力量、速度、柔韌、靈敏、節律構成了體育運動特有的人體力學,豐富了人類的美學價值,給人們留下了奧林匹克的文化遺產。如波裏克勒特的《持矛者像》、米隆的《擲鐵餅者像》,以及公元前2至1世紀的《摔跤銅像》,都鮮明地表達了古希臘體育的藝術與追求,為後人的健身健美活動塑造了精美的模型。

中國古代體育除了它特別講究的裝束和潛在深處的美之外,它更註重健康與長壽,體現了最樸素的“人本主義”精神。

《內經》中強調:“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內經》中竭力反對不健康的行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於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看到鄉民們在冬閑的日子裏娛樂,於是對子貢說:“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能也;壹張壹弛,文武之道也。”他主張“居無求安”,主張要參加適當的運動和勞動,而且把“射”(射箭)和“禦”(駕車)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以達文武雙全之目的,極富教育性。

古希臘體育多以“外力”表現,中國古代體育多以“內功”抗衡

壹幅珍貴的油畫——古希臘“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決鬥時的情景”,代表性地反映了古希臘人崇拜“外力”的特征:搬、舉、拋、摔組成了人們追求和觀賞的要素,充分體現了古希臘人對“力”的欲望,“力大無比”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在古代奧運會的競技中壹半的項目都主要是以“力”取勝的,在豐富的出土文物中反映了這壹特征。古希臘尊崇的“力”象征著壹個偉大民族的無窮的生命力,象征著勝利和興旺。

現代奧運會延續了古希臘體育的精華,出現了夏季奧運會上的那些表現“力”的項目,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體能型”運動項目。

中國古代先秦體育已經出現了“舞蹈”和“導引”混為壹體的練功方法,同時也出現了表現“力”的“擊壤”、“武藝”和“角抵”。其中以柔克剛的舞蹈和導引功,實屬中國古代競技中“發力”的源泉,那就是巧妙地運用人體力學,以壹指撥千斤的“借用外力”擊敗對方的“內功抗衡”的方法,普遍用於春秋戰國出現的劍術、拳鬥、角力、相搏等體育娛樂活動。在“用力”中不斷地磨練細膩的扭動、推拉的時間差、擒手的部位、步伐的移動,以內功抗衡,尋找機會,壹觸即發,擊敗對手。由此而發展的娛樂活動和競技運動舉不勝數,形成了中國古代體育的特點。西漢鎏金雙人盤舞的出土極形象地表現了外柔內剛、虛實相銜、先發制人的發力特點。

古希臘體育倡賢,中國古代體育重禮

古希臘體育文化的發展歷程中,更多地註重“人性化”,無論從傳說中還是現實競技中,不斷地為人們樹立個人的英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尊崇的偶像,如永遠記錄在奧林匹克傳說中的“宙斯裸體投擲像”、“蒙面舞蹈者青銅小雕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決鬥像”以及眾多的獲勝“英雄像”等,為世界體育史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在這裏,集中描繪了為取勝而付出艱辛努力的個人形象,為後人樹立了生活的榜樣。作為推崇泛神論的古希臘,人們認為世間的壹切都是由像神壹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在古代奧運會中,獲勝個人被城邦授予至高無上的榮譽和特別待遇。

在中國古代體育文化中,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招術,但追溯其源,由於中國古代把體育納入教育的時間相對較早,所以在整個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的發展中,壹直接受著“禮”的影響。

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主張:“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述而》)。這種思想含有註重德育、智育、體育的因素。他的教育內容主要有詩、書、禮、樂、射、禦(與西周的傳統“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教育大體相同)。孔子教導學生:比射時,既要力爭勝利,又要講究禮讓——“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這似乎全面解釋了現代奧林匹克名言—— “重要的是參加,而不是取勝”。

在這種教育體系的影響下,中國古代體育,包括“宮廷體育”和“民間娛樂”,都有壹個程式或規則,去保護體育文化中的“禮”。

古希臘體育與中國古代體育的相似性

由於體育的廣泛文化作用,古希臘體育與中國古代體育有著相似之處,都把體育作為基礎訓練用於軍事和防衛,在娛樂功能上,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正在地球西方古希臘城邦戰亂、刀光劍影的同時,位於地球東方的中國正處於春秋和戰國,據《春秋》記載,在242年裏,諸侯國間的軍事行動,就有483次。古希臘城邦和中國古代諸侯國同樣崇尚武功。古希臘以斯巴達人為急先鋒,其民強悍,兒童從7歲始,由國家供養,從事體能和軍事訓練。

中國古代《漢書·刑法誌》表露:“齊湣以技擊強”,“魏惠以武卒奮”,“秦昭以銳士勝”。壹些強盛的諸侯國,都擁有訓練有素、武藝高強的軍隊。在轉相攻伐、代為雌雄的戰爭環境中,相繼出現了許多提倡軍事體育活動的人物,如齊國的管仲(分齊國為三軍)、魏國的李悝(頒布了《習射令》)。

在體育娛樂文化中,古希臘和中國古代都有棋類活動的記載,中國古代已經形成圍棋、六博、象棋等娛樂活動,古希臘出土文物——雙耳壺上描繪的正是在對弈的兩位棋手。東西方的棋文化同樣蘊含著戰爭中的攻、防、圍、堵這壹系列的思路,恰恰是東西方***有的狩獵和軍事生活的反映。可以認為,東西方古代的棋類活動,同樣來源於古代社會的生產活動和軍事活動。

作用於兒童體育的娛樂活動,從古希臘和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的記載上看,也頗為相似。存於雅典國家博物館的“兒童拳擊手”,中國古代文物——“兒童蹴鞠圖”都反映了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古代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的趨同性。

如果通覽古希臘和中國古代史,就會發現更多的東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和相似點,就會發現東西方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偉大民族對人類體育文化的巨大貢獻。

  • 上一篇:項鏈、戒指、手鐲如何佩戴及其意義?
  • 下一篇:中長篇古代民間故事精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