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民的文化權益可以得到更廣泛和充分的保護。發展文化產業,深度開發文化產品,進行規模化、批量化生產,細分和充分挖掘各類文化服務項目,開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場化運作,可以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從數量和質量上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電視機、手機、電腦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相關服務的開發和生產也日益跟進,使更廣泛的人群充分享受文化權益,陶冶精神,提高素質,提高整體生活質量。
第三,可以更好的推廣文化。文化傳播得越廣,就越能得到弘揚,就越能增進不同國家、地區、族群之間的交流。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存在著文化和觀念的差異,通過文化交流可以增進理解、互信、合作與和平。由此,文化也得到了提升、創新和發展。要更好地實現這壹點,僅僅依靠文化事業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廣泛應用於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民生活。比如,美國通過進口壹批“大片”到中國,了解了好萊塢電影的運作,了解了美國人展望未來、探索創新的文化特點,了解了《聰明的休息》、《櫻桃小丸子》等日本動畫片在中國的放映,這也是我們了解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新時代,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堅定地認識到通過文化產品的出口來推廣自己的文化。在中美恢復中國世貿組織成員地位的談判中,美國要求中國承諾每年允許20部電影以分賬形式進口,還要求中國在圖書、報紙、雜誌的批發和零售業務上逐步向外國服務提供者開放市場。根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2006年的統計,國內票房前十名中,美國片和國產片各有五部。不久前,美國向世貿組織投訴中國限制其音像光盤和其他文化產品的進口。近年來,韓劇和韓國歌手和演員也紛紛湧入中國大陸。這些都反映出各國重視拓展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在輸出本國文化產品的過程中,有效地弘揚了本國文化。中國也不例外。今年4月,河北省在首都國際機場舉行“文化之門”。6?“1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期間,外國公眾對中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河北的剪紙、蘆葦工藝畫等民間藝術作品,收藏和購買意願強烈,這也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所在。近年來,中國大量原著版權的輸出和民間藝術作品的輸出,也起到了弘揚中國文化的作用。
我感受到的是,發展文化產業主要有上述意義和作用。必須有更多的種類和更深的積極意義。明確了它的意義和作用,我們所有相關的行動,讓我們加速跟上。
要求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著力點。我們要抓住機遇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壹個顯著特點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少、環境汙染少、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的“綠色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強大的拉動和“溢出效應”,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特別是上世紀中葉的新科技革命和科學技術的偉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催生了人類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促進了全球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衛星電視、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等新技術和新媒體直接刺激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近年來,我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取得重大進展,湧現出壹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08年至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文化產業逆勢上揚。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8400億元,比2008年增長10%。隨著網絡、數字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遊戲、數字音樂、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拓寬了文化產業領域,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類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在質和量上都處於弱勢。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以及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特點,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廣闊空間和有利條件,也向我們展示了當前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緊迫性。我們要下大力氣把文化產業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來審視和培育,進壹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因勢利導,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的重要著力點。
壹是發展重點文化產業。要以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重點發展文化科技、音樂制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提升影響力,帶動相關服務業和制造業發展。
影視制作業要增強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生產能力,拓展影視制作、發行、播出和後期產品開發,滿足各類媒體和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數字出版業從主要依靠傳統紙質出版物向多種媒體形式出版物轉變。出版物發行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幹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第二,培育重點文化企業。要著力培育壹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壹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擴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要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壹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壹步做大做強。
第三,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要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準,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類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建設壹批輻射全國的區域性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壹批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
第四,不斷加大文化領域各類人才的培養力度。要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第壹資源的理念,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頸,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選拔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擔任領導職務。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進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培養壹批名家大師,壹批各專業領域領軍人物,壹批懂經營、會管理的文化管理人才,壹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