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新石器時代之萌芽期
人類對香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對植物中揮發出的香氣有所感覺,聞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時,
即能感受到美感和香氣快感,並逐步發現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此時,人們對香的使用仍處於懵懂之中
,使用的香料是單純的自然香料,除個別直接熏燒取香外,大多並不經過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動、
植物自然散發香味。
二、春秋戰國時期之初始期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香開始有了文字記載,此時香文化發展初現端倪。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嘆: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
可佩”。當時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為壹種高尚、善美的品質。
三、秦漢時期之成形期
香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絲綢之路”為我們帶來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龍涎香。漢代香品中第壹次
出現了和香,宮廷的術士開始用多種香藥根據陰陽五行和經絡學說來調配香方。漢武帝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爐
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僅是達官貴人修養身心的專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爐熏香、品香也成為壹種時尚。
四、隋唐時期之成熟期
隋唐時期經濟繁榮,海路交通便捷,佛教鼎盛,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用香風氣相當普遍,豐富了各
種形式的行香諸法。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參加佛事活動甚為頻繁,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當時唐代
的香具中出現了大量的金器,銀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爐的制式,外觀也更加華美。熏球、香鬥、香囊等香
具開始廣泛使用。正是此時,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不僅把佛教傳到日本,同時也帶去了與佛教有密切關系的熏香文
化。佛教的興盛帶來了香料的需求,域外香料的大量輸入使得香料成為重要貿易物資。唐朝出現了許多專門經營香
材、香料的商人、香行。
五、北宋時期之鼎盛期
這壹時期,不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壹個部分。在居室廳堂裏有熏香
,在各式宴會慶典場合上,也要焚香助興,而且還有專人負責焚香的事務;不僅有熏燒的香,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
香囊香袋可以掛佩,在制作點心、茶湯、墨錠等物品時也會調入香料;集市上有專門供香的店鋪,人們不僅可以買
香,還可以請人上門做香;香文化之家的婦人出行時,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則多設香齋,不僅用
香品香,還親手制香,香事儀式已成為文人雅士的壹種休閑活動。
六、明清時期之穩定期
明代,在繼承和發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時又與理學、佛學結合成了“坐香”與“課香”,從而成為叢
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壹門功課。佛門與文人們紛紛營建香齋、靜室與收藏宣德爐,壹時成為時尚。這壹時期,線香
開始廣泛使用,並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術。到了大清盛世,“行香”已經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爐、瓶、盒三件壹
組的書齋、香案已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
七、亂世征戰之萎縮期
隨著清朝末年,國勢衰退,戰亂開始,士大夫與文人墨客們的精神生活趨於粗疏呆板,香學與詩詞樂舞等純粹
的藝術形式壹樣,漸趨式微。接下來的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以及西方工業文明的侵入使得人
們對傳統文化產生質疑,從此,包括“香道”在內的傳統文化藝術壹蹶不振。
八、現當代時期之回春期
到今天,除了燒香禮佛、佩帶香包等用香方式因深入民間而得以沿存外,傳統香學和上流社會文人雅士們儀規嚴格
的品香儀式漸已遺失,很多人甚至不知“香道”為何物,更不用說什麽以香道來修身養性了。
香道,總是作為高雅與修為的象征,浮現在人們的腦海裏,是在焚香、品香中,與所品之香靈性、魂魄的融入與合
壹。歷來“焚香、品茗、插花、掛畫”,成為精神貴族追求的生活的極致。這是壹種融合了財富和素養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