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的性格特征“方臉、棱角分明、短而大鼻”成為山西人的形象描述。他們總是憨厚、簡樸、節儉,男耕女織,談不上奢侈,而是求溫飽,過著平靜的生活,簡單得像北嶽衡山。他們是遠古祖先遺產最忠實的傳承者,他們古樸。山西人的性格壹直是壹個矛盾的統壹體,既有豪邁又有倔強,既有俠義又有保守又有小氣,內在素質很強又往往膽小懦弱,這和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有人說山西人很大氣,婚喪嫁娶,宴請,人際交往,送禮。也有人說山西人小氣,穿的“土氣”,不時髦;飲食簡單,不留面食,調料有限。吃的東西離不開醋,醋泡在醋缸裏。有人說山西人才超群,歷史上山西人才輩出,群星燦爛。但是有人說山西人才短缺。迄今為止,山西高校和科研機構沒有壹人入選“兩院”院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下,逐漸形成了山西人向外發展和向內克制的雙重心態。這在晉商的心態中尤為突出。山西人向來經商有才,外向型的開拓精神是外省人難以比擬的。晉商曾經在中國和國際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被稱為“匯通天下”。同時,晉商把家政管理處理得有條不紊,責任明確,說明其性格中有細致精明的壹面,這是山西人性格的雙重性。晉商雖然創造了壹時的輝煌,但仍深受地理環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尋根”、“衣錦還鄉”意識。雖然他們周遊世界,但還是把外面當成了路過的驛站,“根”必須留在家鄉。他們生意的總部依然設在平遙、太谷、祁縣、榆次四縣不起眼的街道上,而房子卻建在起源地上。山西人外向內斂的雙重性格是壹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成為當代山西人重整旗鼓、重鑄輝煌的精神財富。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演變成徘徊、裹足不前的思想枷鎖。5.陜西人的性格特點陜西人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淳樸、溫柔、直爽、奔放,陜西口音高亢激越,信仰自然悠長淳樸,這些都體現了陜西人的壹些特點。陜西文人輩出,文壇“陜軍”不凡。賈平凹、陳、路遙的作品雖不是絕世佳作,但也是可觀的。傳統是陜西人的財富和負擔,這讓陜西人傾向於保守和偏執,而現實中的落後和歷史上的輝煌給陜西人很大的失落感,所以自戀和自卑往往形成看似矛盾的性格。在外人看來,陜西人既保守又開放。粗糙而巧妙;老實圓滑;既努力又隨和;既安於現狀,又躁動不安...“米脂婆婆綏德漢”,陜西是中國幾個出美女的地方之壹,不僅有美女,還有好男人。隨著壹聲秦腔吼,八尺男兒淚流滿面,嫁出去的大媽回頭了。陜西是壹片深情的土地,所以特別盛產情歌。“哥哥,妳去西邊,小妹妹,我真的待不下去了。”聽著高亢深情的陜北民歌,離家的男人會壹步壹步轉身,他永遠不會變成陳世美,他永遠不會去深圳找小三。陜北女孩溫柔聽話,但內心強大而火熱,往往以軟技控制丈夫。6.河南人的性格特點有人說,河南人是中國人的母親。中國人要尋根,最終大多會去河南,因為以河南為中心的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代指的是中原,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河南長期以農業為主,農耕經濟自古以來就相當發達。大多數人都有“重農輕商”的觀念。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造就了淳樸的民風和自然親切的鄉愁,但也養成了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封閉保守意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古老的小農意識正逐漸被淡化。河南人不再滿足於“三十畝地壹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田園家庭生活。他們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重塑河南人的形象。河南人的生活習慣向來以淳樸著稱。長期以來,河南人在居住上講究“宜居、實用”。土窯、草廟、板房、天井窯、窯居、平房是河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設施。在飲食上,講究“面米節儉,粗糧慎食”;在衣服上講究“經濟耐用”。進入80年代後,河南人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衣食住行,開始追求更加舒適完美的生活。河南人講究禮儀,無論日常見面、送行、借還、慶吊、生育、成年、結婚、生日、喪事等。,他們都很註重禮儀和儀容。懂書通情達理的人受到尊重,有句諺語叫“人多不怪”。對別人有禮貌叫“懂規矩”、“懂事”。反之則被鄙視。河南是中原人才大省。雖然省會鄭州的風光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這座建在風沙彌漫的黃河邊上的城市,卻能綠樹成蔭,進行商業開發,成為華中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這也說明了河南人的幹練。此外,附近還有著名的嵩山少林寺。如今,雖然開封等舊都已經失去了都城的風采,但洛陽牡丹依然是珍貴的壹面,延續著當年河南人的萬種風情。7.上海人的性格特點上海人聰明,被稱為“門檻精”。上海人聰明,該給的壹分錢不給。這使得上海人常常為了壹點點利益斤斤計較。在生意場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裏手,既有見識又講道理,既敢爭論又善於爭論。上海人掙錢不容易。精明已經成為上海商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上海商人的精明可以說是骨子裏的。自負眾所周知,上海人很自負。上海人的自負感源於上海在中國的領先地位。計劃經濟時代,上海對民族工業的貢獻最大,上海人也以此為榮。自我感覺良好的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上海人對外人有個特別的稱呼:鄉下人。在他們眼裏,只有上海人才是城市人,所以在上海能說壹口流利的上海話,就像在當年的租界裏獲得了領事豁免權,又像今天實行的銀行金卡,會得到很多好處。這讓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為榮,不願離開上海。所謂的“上海情結”已經成為上海人的壹種文化心理特征。在上海悠久的工商業歷史的影響下,物質利益的哲學已經成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追求物質利益的上海人,總會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商業活動中,上海人不像北方人那樣註重面子、名聲等非經濟因素,而是明確地把經濟利益放在第壹位。在人際交往方面,上海人在人際關系上更為理性。在這裏,妳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但不要指望那些無所不用其極的兄弟。所以上海有很多銀行家、商人、學者,卻很難產生詩人、武將。上海女人舉止得體,衣著安靜,說話溫柔,很有女人味,但沒有那種為了愛情不顧壹切的“猛女”。上海男人經常被媒體醜化為“小男人”。事實上,他們知道如何尊重女士和照顧他們的妻子,他們有中國化的西方紳士的遺產,這是獨壹無二的。守法、契約意識和強烈的法制觀念,使上海人形成了追求理性、平等、規範的觀念。這種觀念讓今天的上海成為壹個非常理性的城市。如遇任何新情況,上海人傾向於立即制定管理措施,市民基本服從管理。8.江浙人的性格特征江浙文化都源於吳越文化。趙巖是尚武之地,吳越是文人之地,這種文化特征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因為有水,江浙人充滿靈性,山有武,水有智。所以在江浙歷史上,大學者、大文學家、大科學家、大商人層出不窮,人文之繁榮可謂極為繁榮。浙江雖然是魚米之鄉,但是人口多,土地少,生存競爭激烈,所以很多浙江人進入了世界。尤其是溫州人,遍布全球,聞名全國。在激烈的競爭中,浙江人培養了壹種生存能力。他們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四處出差做生意。只要能謀生,幾乎都能見到浙江人。浙江人善於思考。妳經常看到技術嫻熟的浙江師傅,卻很少看到慘不忍睹的浙江乞丐。浙商企業家思維活躍,門檻精細,在中國商界也算是能人。省會杭州,人文濃郁,風景秀麗。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到江蘇,人們都知道它的富庶,但其實蘇南才是人們心目中的魚米之鄉。蘇南面積只有蘇北的三分之壹,但經濟實力卻遠在蘇北之上。蘇南和浙中的人有共同點,頭腦靈活,善於經商理財。中國歷史上有相當壹部分狀元出自蘇錫常,蘇南人的代表就是蘇州人,人情世故,精於算計,但過於精明,性格軟弱。有人說他們開著壹輛汽車人從蘇北徐州到蘇南蘇州。蘇州美女並不比其他地方的美女更美,但柔美嫵媚,符合中國傳統對美女的審美期待。與蘇南相比,蘇北經濟相對落後。歷史上,蘇北遭受過淮河洪水。受害者生活在江蘇南部,辛苦地做著粗活。異地居住的需要使蘇北人形成幫派,這使他們在江南地區相當受歧視。直到今天,這種歧視在上海和蘇南的普通市民中仍然有市場。
上一篇:中國傳統立法指導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法制史上的發展下一篇:中國的劍術和日本的劍道有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