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逐漸發展,但仍依附於人物畫,多作為背景使用。獨立始於隋唐,如詹子謙的彩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
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出現了眾多的作者,如郝靜、管同、李成、董源、巨然、範寬、徐道寧、嚴文貴、宋滌、王詵、米芾、米友仁等,青綠山水畫達到了壹個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的壹大繪畫題材。
元代山水畫趨於寫意,以虛為實,重在筆墨神韻,開創壹種新的風格;明清及近代,不斷發展,面貌煥然壹新。表演中要註意業務立場和意境。傳統的方法有水墨畫、綠松石、金碧輝煌、無骨、淺絳、淡色等。
經過、王維、張等人的努力,山水畫的繪畫理論和方法日臻完善,構圖逐漸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的面貌。五代的郝靜和關通都有新的創新和壹流的定型。出現了新的情況。到了宋朝,董源、範寬、李成三足鼎立,前所未有。山水畫已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描繪山川自然風光的畫叫山水畫。魏晉南北朝逐漸發展,但仍依附於人物畫,多作為背景。隋唐開始走向獨立,如詹子謙的彩畫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
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興盛,郝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的青綠山水,南北爭雄達到頂峰,成為中國畫領域的壹大繪畫題材。
宋代山水畫偏向自然,註重“真”和“實”,崇尚山水畫的寫實風格。更多地使用絲綢,不僅輪廓細致,描寫嚴謹,而且用水墨層層渲染畫面,呈現出壹種端莊寧靜的美。
宋代山水畫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精美、豐富、寫實的繪畫風格,這壹時期的繪畫題材和風格層出不窮。在宋代,許多皇家貴族對山水畫特別喜愛,這在他們使用的屏風上有明顯的體現。
元代山水畫趨於寫意,以虛代實,重在筆墨神韻,開創新的風格。隨著明代和近代的發展,董其昌和清初“四王”對山水畫理論和繪畫技法的風格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山水畫的形成和確立是魏晉風度的滲透,是崇尚自然的必然,是文人個體意識的覺醒,是人們對自然景觀的審美感知。崇尚自然是魏晉風度的重要體現。晉代以來,顧愷之寫廬山?畫之後,山水畫形成並確立,山水畫成為“山水文化”的重要而獨特的表現形式。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它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從山水畫的萌芽到隋唐五代的成熟,壹直到宋代的繁榮和元代的高潮,隨著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山水畫走向了輝煌。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分為官職和隱士,形成了隱士階層。隱士們厭倦了紛繁復雜的事物,回歸自然,深入山川,通過自然的山川追求“天人無涯”、“天人合壹”。
宗炳對山水畫成為壹門獨立的繪畫學科起了很大的作用。宗炳的《畫山水序》和王巍的《題畫論》是早期山水畫中很有價值的山水畫理論。
擴展數據:
中國山水畫的美學:
首先,中國的山水畫以景物和情感為特征,是作者將自然之美融入自己的感受中而表現出來的山水畫藝術。
中國的藝術在主客觀審美的關系上並不過分強調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觀念),也強調主客觀的和諧統壹。審美要求與民族性格有關,註重豐富、誠實、曠達、溫柔、和諧、美德和善良...審美的方式更習慣於細讀,潛移默化的體會感受。
比如生活中,喝酒喝茶壹口是為了咽,三口是為了品,壹口是為了味,二口是為了意,三口是為了境。飲酒的境界是欣快、喜悅、興奮、渴望和詩意。杜甫筆下的飲酒八仙是壹種境界,飲茶從悠閑品茶發展到功夫茶,從而氛圍發展成茶道,也是壹種境界。
看畫既要賞心悅目,又要賞心悅目,也就是古人說的“嘗其味,明其意,明其誌。”黃有雲:“山川如畫,內在美靜中。”內在美是大氣、氣質、氣息、氣勢、神韻,包括筆墨精神,當然指的是符合規律、合乎倫理、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山水畫是從景物到作品,從創作到欣賞,它具有對景物入迷、感同身受的特點。沒有作者的觸景生情,就沒有讀者的體會、欣賞和感受。作為壹個山水畫家,要有導遊的精神,帶領觀者壹起瀏覽,觀察,愉悅,陶冶,放松情緒。
心靈的和諧,簡而言之:“暢神”。這是五世紀的風景畫家宗炳說的。晚年行動不便。他終日面對山水畫,“臥遊”,沈迷山水自然,被稱為“自由精神”。
百度百科-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