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人物背景壹部分的山、獸、林、鳥,卻完整真實地結合在壹起。巖石開始以線條變化呈現不同面貌,以層次呈現不同山勢變化,以俯視呈現縱橫山川。以上是山水畫的基本表現手法。這種表現雖然還處於比較幼稚的階段,但卻為以後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顧愷之的名字不僅與中國人物畫的歷史發展聯系在壹起,也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顧愷之之後的南北朝時期,山水畫迅速崛起,出現了壹批會畫山水畫的畫家和第壹批專門研究山水畫的論文。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壹幅當時流傳下來的山水畫。我們只能根據當時有關山水畫的文獻來了解當時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水平。但此後,山水畫藝術以相對完整的表現手法和系統的理論進入中國畫壇。
中國山水畫在隋唐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隋代以詹子謙為代表的畫家的作品為我們研究這壹時期的山水畫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詹子謙是今山東人。他是北齊、北周、隋朝的大夫。他是繪畫方面的多面手。據說他精通人物、山水、界畫和車馬。被世人譽為“唐畫始祖”。但他最突出的貢獻還是在於山水畫,他唯壹流傳至今的作品是《遊春圖》,現保存於故宮博物院。
《遊春圖》是壹幅描繪自然風光的綠色山水畫卷,表現了人們在春天的郊遊。畫家以恰到好處的管理,細致的筆觸,絢麗的色彩,描繪了壹幅青山綠水,花木繁茂,山清水秀,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壹艘艘華麗的高層遊艇隨著波浪蕩漾的春光。船上的三個女人環顧四周,陶醉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中,流連忘返。湖邊幾個人或騎馬,或漫步山間小道,或伸開雙手站在岸邊,興致盎然。畫家通過對各種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的生動描寫,成功地體現了遊春的主題,虔誠的遊春圖為唐代綠色山水畫派的形成開辟了道路。
唐代父子直接繼承了詹的山水畫風格。李思訓是唐朝的宗室,曾經擔任過“武威將軍”。他繼承了井,發展了詹子謙的畫法,用筆工整,用魚剛勁沈穩,畫面花紋瑰麗,氣勢磅礴,裝飾性強。他在李昭道繼承了他的畫風,被稱為“變父之勢,妙哉妙哉”,創作了海景和山水。
就這樣,從隋代的詹子謙到唐代的李思訓父子,中國形成了壹個頗具特色的青綠山水畫派。到了唐代,形成了山水畫派的另壹個源頭,那就是水墨山水畫。
水墨山水畫的創始人是王維。據說他詩、書、畫、樂都很好,還當過尚書右丞。王偉的畫有雪景、劍閣、棧道、遠足、釣魚等。他的畫的特點是筆觸細膩,渲染細膩,有“重”和“深”。王維山水畫的另壹個重要特點是詩畫有機結合。我們之前提到過,繪畫史壹般把他視為詩畫結合的奠基人。王維之後的中晚唐時期,山水畫發展出現了壹場“水墨畫運動”。這樣,中國山水畫在唐代發展成壹個自由的新世界。
五代至宋代,山水畫家輩出,山水畫流派重疊。這些畫家繼承和發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畫家的優秀傳統,將中國山水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北派、南派的山水畫,北宋的中原畫派、庭院山水畫,北宋後期的“米甸山水”、青綠山水,南宋的庭院山水畫。
五代時期,郝靜和他的學生管同是北方山水畫的代表。郝靜,北方人,曾隱居太行山,接觸過北方大山和太行山的雄偉風光。所繪山水“自峰而起,遠眺窮谷”,多為以規整布局為中心的全景布局的巨大山谷,而主峰為中心,白雲則用以襯托中間和前景的整體布局。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空間感很強。據說《匡廬圖》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弟子管同是長安人,師從郝靜,但有“照妳”之譽,自成壹家。他喜歡關和陜西周圍的風景,那裏的秋山寒冷,村莊荒涼。他的代表作《關山行旅圖》代代相傳,群峰高聳,神韻深遠。畫出來的樹,枝繁葉茂,無所事事,給人的感覺是“淩亂而整體,簡單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