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壹個建築有很長的歷史,會受到外界的影響。但在結構、布局甚至外觀上,往往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或者是受地理的推動和移動,逐漸改變舊的體系,改變材料的外觀。到了全盛時期,大多脫離了原來的胎形,有了另壹種格式。中國獨特的建築經歷了非常長的時間,分布在廣闊的地區。在其全盛時期或其後代的繁衍時期,所有的重要建築始終保持著原有的風貌,保留著固有的主體結構部分和布局尺度,在藝術工程方面無疑進化到了壹個非常高的水平。
更不同的是,產生這座建築的民族歷史並不簡單,不乏宗教、意識形態、政治組織的各種重疊變化;與強大的外國人或意識形態(如印度佛教的傳入)有過多次和平接觸,或因實際利益發生過沖突和爭鬥。
這座結構簡單,布局流暢的中國建築,會如此從容,享受著千百年繁衍後的直系子孫,成為壹個最特別、最值得尊敬的建築家族。是壹個值得研究的現象。
雖然,由於後世中國的建築在結構和藝術上已經達到了非常復雜和精致的程度,但仍然呈現出簡單樸素的面貌。大多數人往往誤解中國的建築很簡陋,發展很少,與其他建築相比是低劣的,幼稚的。這種誤解自然源於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不經意的觀察,他們常常做出浮躁而輕率的結論,從而影響到中國人自己對自己藝術的極端懷疑甚至蔑視。
好在最近歐美很多高深的學者對東方文化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體驗,他們的看法也從過去有所轉變,逐漸會充分認識到中國美術的地位和價值。但是對中國藝術的研究,尤其是對建築的研究,比較是最近的趨勢。外地人對中國建築做出的好貢獻不多,很多地方還是需要我們建築師今後迎頭趕上,搜羅資料考證,進行有價值的研究和探討,糾正外地人的很多空白和誤解。
原則上,好的建築必須包含以下三點:實用性;堅強;太美了。從業者:適合當時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適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堅固:不違背其主要材料的合理結構原則,在普通環境下含有相當永久的材料。審美:要有合理的取舍(並不是說上重下輕,不可能支撐;或孤傲或修長等等,違背了自然規律),既要呈現穩定、舒適、自然的外觀,更重要的是要誠實地展現其全部或部分功能,不遮不掩,不矯揉造作,不勉強堆砌。換句話說,美是綜合實用性和牢固性的自然結果。
中國建築,毋庸置疑,曾經包含了以上三個要素。所謂前者,是因為在實用性和牢固性方面,因為時代的變遷而受到質疑。在現代中國,與歐洲和西方文化的接觸越來越深,生活習慣與舊社會完全不同。當然,很多老建築已經不適用了。在穩定性方面,由於科學的發展,已經有了更令人滿意的非永久性木材的替代品,也有了更經濟和精確的結構方法。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建築在經歷了人類生命的流逝所帶來的實際問題之後,仍然保留著它純粹的藝術價值。像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臘的帕臺農神廟壹樣,北京的祭壇、廟宇、宮殿和寺廟將永遠繼續享有這壹榮譽。雖然它們原本的實用功能已經完全喪失。雖然純粹的藝術價值可以脫離實用方面而存在,但它永遠不能獨立於堅定合理的結構原則之外。因為美的比例和審美特征的數量,都是人在物理限制下,運用理性技巧,合理解決結構中各種問題的自然結果。
人工制造與自然趨勢在壹定程度上的和諧是藝術的基礎,設施雕刻在必要的結構部位,是錦上添花;勉強的說,結構是純裝飾性的,是畫蛇添足,夠藝術站了。目前可以說,中國的建築之美已經被普通人無條件認可。但這座建築的優勢不在於表面的色彩和雕飾,也不在於特殊的風格,而是深藏於產生這種美感的基本結構原理,以及中國人絕對理解雕飾控制的原理。
如果要贊美我國輝煌的建築藝術,就要討論它的結構原理和基本技術設施;只是壹味的不負責任,帶著極度抽象或膚淺的詩意美,以任何外在的形式去裝扮,去學英國紳士羅斯金,去唱壹些高調的歌,是不合適的。
建築藝術是在極其寒冷的物理限制下的誠實創造。從在門楣上放兩根垂直的柱子,人類就可以穩穩地站在地面上,到建造壹種帶有厚重地板的作品。在這期間,他們取得了艱辛的進步,壹部分是因為工程科學的進入,壹部分是因為藝術思想的活躍和豐富。這兩個方面在體系結構發展的大主題下是密切相關的。
雖然站在藝術思想這壹邊,但他們往往會背叛共同的目標——創造壹個好的建築——脫離正常軌道,以犧牲結構誠實的原則來盡力欺騙工程。在這種情況下,建築本身往往會受到牽連,其真實價值受損。中國各代建築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中國系列建築中的精品極為罕見。
所有的藝術流派都分為創造、實驗、成熟、抄襲和復制。在墮落時期,建築也是如此。最初的作品特別具有創造性和實驗性。當實驗成功,結果令人滿意,達到完美的程度,就會進入完全的成熟。成熟之後,會有相當壹段時間不敢也不能超越現有的規則;這個時期往往是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然後,就是為了避免單調,希望改變,給瑣碎的事情增添復雜和豐富。這是藝術活動超越目標的時候。
這個時期開始繁衍,然後退化,失去了原有的脊梁精神,變得毫無意義。墮落之後,新出現的是革命先父們的第二個趨勢。鑒於前人著作的優劣,第二個趨勢是研究和探討第壹代的本質,這是考證的起源。
以我們現有的、極其有限的材料為參照,可以看到中國各個時期的風風雨雨。現在到了調查研究的時候了。在這有限的各個朝代的建築遺跡中,我們可以觀察和探討其結構和風格的特點,以證明那個時代建築的精神和技藝,無論是好是壞。然而,在分析中國建築的基本原理之前,不能討論這壹部分。
在分析結構之前,有必要了解主要的建築材料,因為材料會從根本上影響它的構造方法。中國的主要建築材料是木材,其次是磚和瓦的混合物。壹座中式建築可以清晰地分為三個部分:橋臺部分;柱梁部分;屋頂部分。橋臺是磚和石頭的混合物。從柱腳到梁上的結構部分,直接支撐屋頂的都是木頭。屋頂除了少數茅草、竹片、泥磚外,自然是瓦片。而這三個部分——橋臺、柱梁、屋頂,可以說是我們建築初始胎形的基本要素。
《易經》中說:“古者居穴而居野,後聖賢易用宮,上建築,下空間。等風等雨。”又見於史記:“堯得天下,堂高三尺……”可見,這種“建築”、“空間”、“殿堂”(地基)在大多數古建築中都占據了它們的位置權力。自然是“建築”——全是木頭做的,要特別註意。
這種框架體系的特點以如下明顯的方式影響著它的外觀風格:(1)它具有高度的無形性和限制性,它永遠不脫離木材的可能範圍。(2)即使是非常莊嚴的建築,也呈現出絕對精致的外觀。在結構上不需要很厚的承重墻,除非是刻意用來表現宏偉(比如塔樓等建築),任何大型建築都不需要擋墻。(3)門窗可以不受限制,透光細木工,如門簾、窗,完全可以安裝在柱間。實際上,也就是在玻璃發明之前,房間裏光線充足。因為北方的氣候,墻比窗多,但是在南方,是靈活的。
這只是這個結構的基本方面,壹個自然特征。還有很多突出的特點完全是通過特殊的藝術活動來實現的,這使得中國建築占據了非常高的藝術地位,同時也是中國建築的精神所在。這些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屋頂、平臺、象棋、色彩和對稱的平面布局。
屋頂是建築中最實用最需要的部分,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完美的。除了滿足實際需要外,還具有特殊的藝術風格。起初,屋頂不僅僅是房子的頂部。因為雨水和陽光的需要,屋檐早就擴建了。把屋檐弄凸出來並不難,但是屋檐的深度較低,阻礙了光線,雨水湍急,就出現了屋檐下濺水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檐口,用雙層瓦椽使檐口微微上翹,微微彎曲。因為審美的關系,墻角的屋檐更加上翹。這種前彎後翹的“飛檐”,在結構上有著非常自然合理的排列,幾乎可以說是結構方法貢獻的。
是如何由結構規律引起的?簡單來說:比如“仙殿”的屋頂瓦,有四坡五脊。前屋脊通常稱為房屋脊,其骨架為屋脊桁架。四個斜脊稱為“豎脊”,它們的骨架從脊桁架的斜角延伸到檐桁架,稱為角梁。雖然桁架上並排釘著的椽子都是平行的,但是因為左右椽子平行於這個“角梁”,椽子從真正的平行逐漸傾斜,像壹條裙子的展開。
角梁是方的,椽子是圓的(有雙層時上層是方的,有雙層時角梁還是方的)。角梁的木材尺寸幾乎是椽子的兩倍。椽子與角梁並排時,兩者高度不同,無法在上面鋪釘板。所以要把椽子依次擡高,使角梁上皮平整,在擡高的椽子下面填充壹塊三角木板,稱為“枕木”。
這種曲線在結構上近乎難以置信的簡單自然,同時在審美上不知增添了多少魅力。飛檐之美,絕對不需要考證專家來指出。但是,要註意那種過度和極端的傾向,往往會把原本自然合理的結構變得刁鉆復雜。
這種過度的傾向,在外表上,自然呈現出脆弱和空虛的弱點。它不是美學家所采取的,但大多數人往往認為越是技巧性和復雜性的東西就越漂亮,這無形中助長了這種傾向。南方工藝靈活的地方,飛檐過多就是這樣的情況。雖然從外表上看是壹種浪漫的姿態,容易誘贊,但不像北方那樣莊重得體。最真實最純粹的適合審美的狀態。
屋頂曲線不限於挑檐,即整個瓦坡不是由壹個直坡向下傾斜,而是屋頂坡的坡度越往上越大。這個坡度的由來是建立在梁垛加高的基礎上的,這個體系叫做“擡架法”這種擡架的原理極其明顯,擡架的規則也極其簡單,但是梁架上的瓜柱是按垛數增加的,特別是脊瓜柱特別高。使房檐向上彎曲的方法是加第二根房檐椽,很短,只扛在房檐椽上,然後選壹段,這樣可以在不降低擋光的情況下延長房檐。
總的來說,屋頂曲線壹直被認為是極其奇特和神秘的,沒有什麽超出結構原理和不自然的技巧。同時在美顏的實際應用上非常成功。這個屋頂坡的所有曲線,上半部分高高托起,屋檐輕如羽翼,讓原本極其沈悶笨拙的屋頂部分成為了整個建築美麗的皇冠。在《李周》中,發現有壹句話是“要想在上面受尊重,就要卑微,要想在上面受尊重,就要吐口水,溜之大吉。”這句話可以很清楚的寫出實際效果。
說到屋頂,當然我們還是會註意到屋頂瓦片上的各種裝飾。如上所述,雕刻只有安裝在結構部分才有價值,那麽我們屋頂瓦上的脊瓦吻獸呢?脊瓦可以說是在兩個斜坡相連的地方給脊縫包邊的壹種方法。當然太復雜了,但是老老實實裝修壹個結構部分,而不是勉強掩蓋壹個結構的鉸鏈或者接頭,這是中國建築最長的壹點。
毫無疑問,瓷磚上的吻和獸本來就是結構件。目前,水龍頭的“前吻”在古代被稱為“鴕鳥的尾巴”。壹開始肯定是主管“撐脊”的木鍵和脊桁架。這把木鍵從書脊突出,略呈鳥形。後來再雕成鴕鳥的尾巴,稍加點綴,也是很自然的變化。它還具有象征意義,因為據說鴕鳥可以吐水,放在瓦片的脊上生火。
壹開始猛獸壹定是壹種大木釘,穿過豎脊上的瓦片到“幽坤”和“角梁”,防止斜脊上的瓦片滑落。到了唐代,它已經成為今天“神獸”和“神仙”地位的兩顆“寶珠”。後代的尾巴變成了龍吻,寶珠變成了獸和仙,在獸和仙之間加了壹系列的獸,只是雕刻上的變化。而且在豎脊上獸更大,結束“靠獸”壹節,下壹列獸裝飾在角梁上,露出基本結構段,也是自然合理的。
在南方屋頂瓦片上添加極其復雜的圖案,完全脫離了結構任務,純粹的展示技巧非常枯燥,不值得稱道。外國人對中國屋頂的關註更多是因為其特殊的形式,不同於歐洲和西方的其他部門。有很多理論,很精彩的想法。
有人說中國的屋頂是基於遊牧時代的帳幕,有人說是象形的遮住天空的松枝,有人說中國的飛檐奇形怪狀,有人說中國的建築是兒戲,有的都是動物牽著走。討論意義是沒有意義的,幾乎不值得在這裏浪費時間去反證。總之,這種弧形屋頂從結構上分析過,從雕刻設施上原則上考察過,其美學和實用方面是顯而易見的,不可否認的。我們的結論可以簡單地承認它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
與屋頂密切相關的中國建築的第二個顯著特征是“棋局”部分。起初,屋檐支撐在椽子上,椽子支撐在屋檐桁架上,桁架支撐在梁墻上。該梁端由梁框架延伸,並延伸到柱外。但是,高樓的屋檐很深,只靠梁端支撐,勢必無敵。因此,重疊的木材將被支撐在梁端下方。但單純借用木梃來承擔整個屋檐的重量是不夠的,尤其是建築越大,兩柱之間的距離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