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戲劇種類

中國戲劇種類

種類有昆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1、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

昆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壹,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壹朵“蘭花”。

昆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墜子戲

墜子戲,河北省深澤縣、 安徽省宿州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墜子戲起源於中國曲藝、戲曲之鄉蕭縣。以曲藝墜子的曲調為基礎,吸收京劇,豫劇的壹些表演方法,有單唱、對口唱、多人分唱;

唱腔流暢婉轉,詞句通俗易懂,為群眾喜聞樂見,流傳很廣,大江以北,長城內外,均有它的足跡。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深澤縣、 安徽省宿州市聯合申報的“墜子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 Ⅳ-97。

3、粵劇

粵劇(Cantonese Opera),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壹,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壹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壹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淮劇

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壹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發源於今江蘇省淮安市以及鹽城市裏下河壹帶,發祥於近現代的上海市,現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區。

清代中葉,在淮安府(今鹽城市和淮安市)和揚州府兩地區,當地民間流行著壹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壹人單唱或二人對唱稱之為“二可子”,僅以竹板擊節。

淮劇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稱為徽夾可),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從而形成了淮劇。

2008年6月,上海淮劇團、 江蘇省鹽城市申報的淮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江蘇省淮安市、泰州市聯合申報的淮劇經國務院批準被擴展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1月,揚州市寶應縣經江蘇省政府批準入選江蘇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川劇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

川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壹,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由昆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川劇分小生,須生,旦,花臉,醜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醜,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

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度百科——中國戲曲

  • 上一篇:中國古代文明思想
  • 下一篇:中國繪畫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