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的方面來說,民俗可以分為物質生活習俗、精神生活習俗和社會生活習俗三個方面。日本學者將民俗分為三類:有形文化(行為傳承)、口頭傳承(靠耳朵聽的語言藝術)和信仰傳承(心靈現象,包括各種民間祈禱、禁忌、占蔔、妖靈等。).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大致有以下十二種民俗:
(1)巫術民俗
指利用虛構的“超自然”力量來達到某種欲望。巫術在古代中國非常流行。後世的門神最早是以邪神的身份出現,這是巫術的常用手段。
(2)信仰民俗
它側重於信仰的概念,具有崇拜心理。比如古代人對太陽神和月神的崇拜,就是信仰和習俗的結果。清代北京的坤寧宮也有祭祀日月的儀式,北京東西兩側有祭壇和月壇,就是今天的日壇公園和月壇公園。
(3)服裝民俗
服裝是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體現。由於時代、民族風俗、地方色彩、民族氣質、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決定了服飾習俗的差異和變化。服裝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反映了時代的時尚,人民的心理傾向和時代的政治色彩。
(4)飲食民俗
包括喝酒吃飯。中國的飲食文化可分為主食和副食,與節假日密切相關。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九月九日喝菊花酒,大家都知道。而且各個民族和地區的飲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飲食方法的習慣上,有的用筷子,有的用刀和勺子,甚至還有手去挑去抓。有的人習慣吃肉末,有的人吃整塊肉。
(5)民居民俗
中國各民族的生活習慣也不壹樣。蒙古族習慣住蒙古包,苗族習慣住吊腳樓。平房是最受歡迎的居住形式。北京四合院是壹種獨特的居住形式。另外,在房屋的建造中,也有每壹個環節,比如選址、選材、選期、列柱、竣工祝賀等。,哪有自己的風俗。
(6)制度民俗學
指社會或家庭中壹種持久的社會實踐。
(7)生產民俗
指狩獵生產、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和其他生產活動的習俗。
(8)八歲時的季節性民俗
指季節遵循的習俗。例如,春節,端午節,乞巧節(7月7日),重陽節,傣族潑水節,彜族火把節等。,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和活動。
(9)生活禮儀和民俗
主要包括民間禮儀和生活習俗。民間禮儀是社會交往的禮儀。歡迎送,宴會,日常見面,有禮儀。人生禮儀是指貫穿生、死、婚、喪全過程的禮儀。包括出生習俗、成年儀式、婚姻習俗、生日慶祝、葬禮和祖先崇拜。
(10)商貿海關
這是商業活動中流傳和遵循的習俗。比如開店儀式,店鋪的招牌,封面都是重要的民俗。
(11)民間文學藝術
文學民俗主要是代代相傳的民間口頭文學,即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民歌、史詩、笑話、謎語、民間舞蹈、民間曲藝等。
(12)民俗娛樂民俗
包括運動、娛樂、遊戲、體育、手工藝等。經常出現在民間廟會和集市上。
以上幾類並沒有包括所有的民俗。隨著研究的深入,醫學民俗學、教育民俗學、社會民俗學、宗教民俗學也進入了民俗學研究的行列。可以說,民俗學的範圍是無限廣闊的。
中國民間文化——中國民俗學研究綜述
剛才講了民俗學的概念和類型,但不要以為研究民俗學只是研究古籍,是鉆古籍的學問。相反,民俗學是壹門現代科學,它調查和收集當前的民俗資料,主要是為了現在,目的是促進現代風俗的發展,為現代生活和文化服務。了解過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和未來。這壹點必須明確。
比如,近年來迷信又擡頭了。很多人,包括時髦的青年男女,也去寺廟拜佛,也有大學生出家當尼姑。只有清楚地了解這種民俗現象的社會、歷史和心理原因,才能消除這種不良習俗,這就要求我們對民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壹般來說,民俗學是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的科學。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壹個國家或民族的廣大人民群眾(主要是勞動人民)所創造、享受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包括傳承的行為、心靈現象和語言現象,包括民間文藝、民間娛樂、民俗、民間信仰、民間組織、民間技藝等等。
從世界範圍來看,民俗學最早建立在英國。1864年,英國的W.J.THOMS提出了民俗學的概念(民俗學人的知識)。這個概念有雙重含義:壹是指民俗本身,如風俗、歌曲、故事等;二是指研究民俗學的理論,即民俗學。它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主題名稱。此後,出現了J.G .弗雷澤和E .泰勒等重要的民俗學家。英國民俗學會成立於1878,已有壹百多年的歷史。在法國,民俗學是從民族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的,並建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德國註重民間文學的研究,把民間文學作為壹種傳承的習俗來研究。其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和阿納伊兄弟。美國用結構主義研究民俗。日本民俗學研究非常發達,其創始人是柳田國男。他們關註民俗文化的變遷,認為民俗研究可以澄清民族文化,並發表了大量作品。
在中國,民俗學研究直到“五四”以後才開始走上科學的軌道。1920北京大學成立歌謠研究會。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民俗學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地成立了民俗學會,出版了專門的刊物和叢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解放前,民俗學作為壹門科學還沒有建立起來。解放後,1950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成立,收集、整理、出版了大量民間文藝作品。十年動亂之後,民俗事業也遭遇了滅頂之災。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民俗學描述和研究活動進入了復興和蓬勃發展的新階段。1983年,中國民俗學會在北京成立。民俗學研究終於走上了科學的軌道,並迅速發展,為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