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發展

民間音樂泛指在民間形成和流傳的各種音樂體裁,如中國民歌、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戲曲、說唱音樂等。它與專業音樂的區別主要在於創作方式,即民間音樂的口頭方式和專業音樂的書面方式,以及不同創作方式所產生的不同創作技法、風格和特點。

另壹方面,由於中國文化傳統歷史悠久,專業音樂創作起步較晚(本世紀初),除了民間音樂和專業音樂,中國音樂中還有壹種?傳統音樂?的概念。所謂傳統音樂,是指有壹定流傳時間的,非當代的音樂。在中國,清朝以前形成的音樂通常被歸類為傳統音樂。傳統音樂包括歷史流傳下來的民間音樂、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和宗教音樂。具體到民樂,傳統音樂包括傳統民樂,但不包括新興民樂。

傳統音樂中民間音樂與非民間音樂的區分,要比民間音樂與專業音樂的區分復雜得多。首先,很多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都與民間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要麽起源於民間音樂,進入其他社會階層後,產生了音樂氣質和風格的各種變化;或者說它沒有經過很多加工和改造,表現出強烈的民樂印記。其次,許多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和宗教音樂的創作方法仍然保留著作為其源頭的民間音樂口頭創作方法的特點。比如在書面音樂的基礎上,有很大的即興創作空間,有地域流派的出現,有壹首歌多用途的創作方式,等等。

以古琴音樂為例。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樂器。孔子、司馬相如、蔡邕和嵇康都以彈古琴而聞名。在長達3000年的藝術發展過程中,許多文人鋼琴家為此付出了心血,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從音樂傳承、師從、演奏風格等方面形成了壹系列自成體系的鋼琴流派,並有專門的樂譜。這個樂譜叫做。減法譜?始建於唐代,壹直沿用至今。而且,伴隨著古琴曲的創作和演奏技巧的,還有古琴曲的理論。漢代蔡邕的《曹勤》是壹部闡釋秦樂的書。書中對47首鋼琴曲進行了分類記錄,並對其作者、命運、創作背景以及與作品相關的故事進行了描述。宋朝時,朱寫了《秦史》。本書共六卷,是對歷代琴師的評論和專論。在幾代人不斷積累的基礎上,蔣克謙主編了《明代秦書全集》。全書共22卷,前20卷是歷代琴學的記載,後2卷收錄了62首琴曲?也就是說,發展到今天的古琴音樂藝術,不僅有世代流傳和積累的樂譜,有不同傳承關系、不同演奏風格的流派,還有收集、總結和推動古琴藝術進壹步發展的理論成果,這些都與民間音樂有很大的不同。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專門的樂譜,也沒有出版樂譜的書。民間音樂在宮廷主持、文人編纂的音樂歷史文獻中沒有特殊地位,記載很少,從古代文獻中很難看出其發展;由於口頭傳授的傳播模式,民間音樂不斷產生新的創作,也隨著歷史的動蕩而不斷失落,缺乏像歷代古琴音樂那樣的紮實積累和創新;由於民間音樂在宮廷和文人心中沒有應有的地位,很少有人對其進行理論研究,歷代偉大的民間藝術家的音樂藝術創作在歷史的長河中隨波逐流。可想而知,民樂因災難或後繼無人而斷裂的現象在歷史上經常發生。這些情況與古琴藝術的發展大相徑庭,但古琴音樂雖然有傳有論,演奏者以文人為主,但也具有即興性和地方流派的特點。比如像古人描述的:?吳聲恬靜婉約,長江若流廣而不絕,有社稷之風;蜀之聲不耐煩,若激流沖雷,壹時帥。?([宋]朱的《琴詩》載有[唐]鋼琴家趙的話)這些特點類似於口耳相傳並局限於壹定地域範圍內發展的民間音樂。

再比如昆曲。昆曲起源於南戲的音樂,南戲從南宋開始就傳遍了中國南方?南曲,而南曲起源於浙江溫州的民間歌舞。南曲是中國最早的戲曲之壹。南曲作為壹種傳統戲曲曲調,僅僅用民歌是不夠的,所以南曲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宋詞和傳統音樂。在宋詞和傳統音樂中,既有文人音樂的成分,也有民間音樂的成分。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南曲與各地的地方民間音樂相結合,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戲曲曲調。比如索賠?明代四大調?海鹽腔、余姚腔腔、益陽腔、昆山腔,皆出於此。

元末,南戲流經江蘇東南部的昆山,結合當地語言和音樂,由當地樂師演唱推廣,故明初稱為昆山戲。後來,生活在太倉的魏良輔和其他壹些藝術家改革並吸收了其他地區音樂的優點,總結了壹系列的演唱理論,形成了委婉精致的昆曲演唱體系。萬歷年間,昆曲從吳中流傳到江浙壹帶,又傳入北京、湖南,很快取代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弋陽腔。明末清初,昆曲流傳到四川、貴州、廣東等地。昆曲傳入各地後,與當地方言、民樂相結合,演變成許多流派,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昆曲體系。清代中葉以後,各地昆曲逐漸衰落,江南仍有南昆,京北昆,溫州永嘉昆,湖南項堃。

在昆曲的發展繁榮階段,從劇本的創作者到音樂的改進者,大部分都是學者。比如對昆曲音樂風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魏良輔,寫《浣紗記》的梁晨宇,都是有才無才的人。另外,昆曲的歌詞溫柔敦厚,有些甚至晦澀難懂。昆曲的音樂委婉細膩。嚴格來說應該算是文人的音樂。但是,從昆曲的形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在很多方面與民間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發展至今的昆曲音樂也具有多用途和地方特色。在壹些遠離大城市的區縣,那裏的昆曲更樸實,更接近民樂。此外,與昆曲同為明代四大聲腔之壹的弋陽腔也發展至今。雖然制作和流傳的時間壹樣長,也使用了昆曲調等傳奇劇本,但在音樂上保留了更多的民間傳統。

除了文人音樂與民間音樂的復雜關系之外,宮廷音樂和宗教音樂也與民間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西周到唐代,朝廷對民間音樂的采集形成了傳統,並設立了專門的音樂機構。進入宮廷後,民間音樂作為宮廷內外的禮樂,不同程度地被政府中的官員和藝人改編。南宋以後,朝廷廢除了專門收集、整理、訓練和演奏音樂的機構,基本上采取招募民間藝人入宮演奏的辦法。宮廷對民間音樂的使用,壹方面改變了民間音樂的本來面貌,另壹方面通過政府的力量促進了民間音樂的發展。

宗教音樂中也有大量的民樂元素。比如北京佛教寺院的管樂,雲南多民族間流傳的道教洞經音樂,包括明清調,各種傳統戲曲,民間器樂。

中國著名文學理論家鄭振鐸說:正統文學的發展與?通俗文學?與的發展密切相關。?像五言詩,漢樂府,六朝新樂府,唐五代的詞,元明的歌,宋金的宮調,哪壹種新的風格不是在民謠逐漸消亡的時候來自民間,而是這種民謠成為了文人所有。?(中國通俗文學史,作家出版社,2月1954)

此外,民樂本身也有不同的成分和不同的發展階段。比如民歌中的勞動歌、山歌、農村調的主要創作者和演唱者,基本都是農民。這些歌曲多作為歌手自娛自樂的壹種方式,在曲調上很少加工,感情真摯單純。屬於民歌範疇的都市小調的演唱者,往往是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的職業藝人或半職業藝人。這些歌曲多用於街頭、餐館、茶館演唱,很多普通市民或有錢人聽。這些曲調為了換取報酬,迎合聽眾的興趣,經過藝術家的加工,形式上藝術化、商業化,內容和形式上世俗化、復雜化:真誠坦率,沖破舊倫理的束縛,尋求個體解放,表現小生產者狹隘、弱小、消極甚至低級的利益。中國傳統戲曲和曲藝(說唱)也是如此。據統計,中國現代曲藝和傳統戲曲有300多種。在眾多的劇種中,有文化藝術水準高的品種經常或主要在大城市演出,也有文化藝術水準相對較低的品種很少或基本不在大城市演出。那些經常在大城市演出的品種,比如京劇、京韻大鼓,在歷史上都是文人創作和表演的,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和借鑒大城市的其他姊妹藝術,這樣才能做到兼收並蓄,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更多的發展。另壹方面,相對而言,它也表達和傳播著統治階級、文人和公民的藝術品位、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在現代音樂生活的發展中,更多的專業作家和藝術家參與到民間音樂品種的表演、改編和創作中。而建國後發展繁榮起來的民間音樂,更是離不開專業作家藝術家的創作。但這種創作並沒有脫離民族音樂的基礎、性質和傳統積澱,也沒有脫離中國民族音樂的長期特征。所以這種創作和專業的音樂創作有著本質的區別。

  • 上一篇:中國各教派的意見?
  • 下一篇:中國革命傳統小說研究策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