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猶太人歷史

中國猶太人歷史

中國猶太人是指生活在中國,基本上被中國化的猶太人。猶太人在中國的歷史悠久而神秘。雖然中國最早的猶太人文獻記錄可以追溯到7、8世紀,但猶太人可能在更早的漢朝就來到了中國。從唐宋到清代,猶太人生活在壹個相對隔絕的社區,大部分居住在開封。到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幾乎所有的中國猶太人都放棄了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信仰。然而,在20世紀末20世紀初,壹些國際猶太人組織開始幫助中國猶太人恢復傳統。

19世紀和20世紀初,隨著中國向西方開放通商口岸,割讓半殖民地,許多猶太人移民到中國的上海、香港等商業中心。隨後成千上萬的猶太人為了躲避俄國革命和納粹大屠殺來到中國。

今天,隨著貿易和全球化的擴大,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宗教背景的猶太人暫時或永久地生活在中國的當代商業中心。

在中國* * *無產階級運動高潮的時代,許多著名的外國顧問和技術專家也是猶太人。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成為中國公民,成為永久居民。

公元後的前兩千年,猶太人逃離家園,遍布歐亞大陸,中亞最為集中。到9世紀,大量猶太商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中國。

第壹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割讓半殖民地,許多猶太人在英國的保護下來到中國。他們大多來自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印度或伊拉克。在20世紀的最初幾十年,許多猶太人來到中國的經濟中心。

1917俄國革命後,更多的猶太人作為難民逃到中國。1930年代和1940年代,猶太人也為躲避西歐納粹大屠殺而大量湧入中國。這些難民大多是歐洲人。其中,上海和哈爾濱因接納猶太難民的數量而世界聞名。

幾個世紀以來,由於通婚和文化同化,開封猶太人與漢族人無異,中國政府不承認他們是獨立的少數民族。除非這些放棄祖先信仰的猶太人再次皈依猶太教,否則他們不具備移民以色列的條件。

今天,許多中國猶太人的後裔仍然生活在漢族和回族社區。

今天,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猶太人正在幫助中國猶太人復興他們的傳統。這在當代中國尤為重要,因為任何壹個屬於少數民族的中國人都可以享受很多優惠權利,比如免除計劃生育限制,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關於猶太教和猶太人在中國的學術研究也成為西方學者關註的焦點,並在20世紀末取得了許多成果。

歷史上移居中國的猶太人都起源於古以色列王國失蹤的十個部落。

中國最著名的猶太人之壹,開封猶太人,北宋時期從中國西北的伊斯蘭地區遷到中國河南省。

早期記載:文獻記載,在中國的猶太人,由於習俗相似,常被其他中國人誤認為穆斯林。在公元1329年至1354年的元朝編年史中,人們發現了中國人最早可能稱呼中國猶太人的名字:“朱胡”和“朱胡德”(可能來源於希伯來語,意為“猶太人”)。這本編年史提到中國政府命令所有中國猶太人來到北京。

然而,中國猶太人在中國以外的記載要比這早得多。9世紀壹位阿拉伯旅行家認為,猶太人也是光復被屠殺的幾個宗教派別之壹。在8世紀,移居中國的猶太人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中國政府不得不任命專門的官員來管理和監督他們。

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凱爾·波洛和摩洛哥使節伊本·白圖塔分別來華,兩人在遊記中都提到了中國猶太人的存在。

中國猶太人在近代西方最早的官方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17世紀耶穌會傳教士在北京的文獻。

1605年,壹個年輕的中國猶太人遇到了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並告訴他中國的猶太社區信奉壹神教。據說,當猶太人看到聖母之子的基督教畫像時,他誤以為這是壹幅描繪希伯來聖經中的人物利百加、以掃或雅各的畫。他還告訴利瑪竇,他來自開封,那裏居住著大量的猶太人。

利瑪竇從中國派了壹個基督徒去開封。後來,其他耶穌會牧師(大多是歐洲人)也訪問了這座城市。他們發現,開封的猶太人社區建造了自己的禮拜殿,朝東,收藏了大量的書籍和手稿。

緣起:公元76年(漢朝),羅馬皇帝提圖斯占領耶路撒冷,隨後第壹批猶太人經由波斯移居中國。1900年,壹位歐洲牧師提到了壹種假設,認為猶太人可能是從宋朝的印度沿海公路來到中國的。

開封發現三塊碑刻為人們提供了三種假說。最古老的壹個可以追溯到1489,紀念壹個猶太教堂的建造,它記錄了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的猶太人。

19世紀:第壹波移居上海的猶太人於19世紀下半葉到達,其中不少是來自伊拉克的西班牙猶太人。elias david sassoon是第壹批到達的人之壹,他在1845為他父親在孟買的公司開設了壹個上海分公司。此後,壹些猶太人逐漸從印度移居上海,大多來自孟買的老沙宣&;Co)工作人員。這個社區主要由來自亞洲、德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組成,少數來自奧地利、法國和意大利。猶太人在對華貿易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他們控制了鴉片和孟買棉紗的大部分貿易。其他人為租界的市政機構服務,如E.D .沙宣&;哈爾濱,Co .)股東,曾在上海法租界局、上海公共租界局工作。

20世紀:20世紀初,上海作為壹個貿易中心,吸引了來自許多西方國家的猶太人在這裏工作和生活。

  • 上一篇:中國建築學會土樓分會歷史
  • 下一篇:2065438+2009邵陽市戶口遷入程序及條件規定(戶籍電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