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條百年老街,總有很多故事。誰能說他們的故事從未被埋沒,男女老少?但老街依然記得這些,像壹個巨大的盒子,裝著故事,記錄著時間。
那麽,妳知道中國有哪些百年老街嗎?如果還不清楚,那麽接下來,邊肖就給妳好好介紹壹下中國的壹些百年老街!
黃山屯溪老街
_
屯溪老街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北山南水,全長1272米,精華853米,寬度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18條小巷。
整條街巷由300多棟建於不同年代的徽派建築組成,呈魚骨架狀分布,西窄東寬。屯溪老街位於橫江、綠水、新安江的交匯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它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市場,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屯溪老街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壹起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石板路有著幽古的意境,店鋪、建築錯落有致,老字號色彩繽紛,彩帶飄帶,建築以雕梁畫棟,磚、石、木,將徽派建築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漫步屯溪老街,仿佛回到15世紀的中國市場,品味那裏的韻味。
哈爾濱中央大街
_
中央大街位於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音樂之都哈爾濱,是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創建於1898,原名“中華街”。1925更名為“中央大街”,壹直傳承至今。
在西方建築史上,各種建築風格在街上匯聚,使得中央大街成為當時遠東最著名的街道。老哈爾濱獨特的建築文化和哈爾濱人的歐式生活在這裏得到了清晰的體現。
中央大街——建築藝術的藝術長廊,匯集了歐洲建築風格和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
街道兩邊的許多商店都是外國人開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店和精致的外國商品讓中央大街充滿了異國風情。
|北京戴燕謝傑|
_
戴燕謝傑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於西城區廠橋邊界。清末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該街主要經營水煙壺、水煙等煙具、古玩、字畫、繪畫、文具小吃、服務業等。
其路面建築風格簡約,具有北京北城特色。它是北京北城有名的文化街,留下了許多文化名人的足跡。現在,戴燕謝傑和鼓樓、南鑼鼓巷等知名景點壹樣,是每個在京人找美食、看古玩、賞古建築的好去處。
據說那時候旗手住在北城,喜歡抽旱煙和水煙。煙袋供不應求,斜街的鄰居開始鋪煙袋,斜街因此得名。
斜街上的煙袋店大多臺階很高,門前豎起壹個很大的木制煙袋。黑色的煙桿兒和金色的煙壺兒已經生動地成為了這條街的標誌。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裏的店鋪越來越多,商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蘇州平江路|
_
蘇州平江路是蘇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平江圖》上當時蘇州東半部的主幹道。
如今,蘇州政府已經下大力氣保護這條800年的古道。2002年至2004年,蘇州政府實施平江路景觀保護和環境整治工程,拆除違章和10管線入地,鋪砌石塊,疏浚河道,修繕舊房,耗資65438+億。
最後,平江路主體部分白塔東路至幹將路(全長1090米)再現歷史風貌。
平江路宣橋巷
吊橋巷,原名迎春巷。唐武德年間,長洲縣衙建在今神秘寺北,稱今時嘉巷為縣衙後巷,縣衙東(今舊前門)有橋名縣橋,故迎春巷改名縣橋巷。
明朝萬歷年間,全忠縣在巷內修建了壹座真觀,出於安全考慮,修建了壹座吊橋,控制人員出入,故將此巷改為吊橋巷。車道長414米,寬2米。1985,彈力石鋪裝改為六邊形鋪裝,是壹眼就能看到盡頭的弄堂紙。
就是這麽壹個小盒子(巷子),曾經住過很多名人,算是人傑地靈吧。錢伯軒、顧頡剛、方家漠等。~而狀元洪鈞和名妓賽金花的故事,更是鄰居們津津樂道的。。。
窄窄的青石巷,莞城溪河,原舟劃水,大和白墻,靜謐而質樸,勾勒出平江道的神韻。
|蘇州山塘街|
_
蘇州山塘街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裏曾是明清時期中國商業文化最發達的街區之壹,被譽為“中國第壹古街”。
山塘老街,全長360米,只有七裏山塘的十分之壹,卻是山塘的精華。被稱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
山塘街建於唐朝鮑莉年間。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就坐轎子到虎丘觀看。
到了附近的河道,水路被堵,我馬上找到相關官員商量,決定在虎丘山周圍修壹條路,著手挖壹條山塘河。
東起長門渡和尚橋附近,西至虎丘王山橋,長約7裏,故俗稱“七裏山塘至虎丘”。這條河在長門與運河匯合。在河塘旁邊築堤,就是山塘街。
山塘街現在被稱為“蘇州第壹街”,它的格局最能代表蘇州街巷的特點:河橋巷多。
這裏的房子大多是前門臨街,後門臨河。他們中的壹些人還建造了特殊的街道建築、竹柱和柳絮。
山塘街,水鄉,花從江邊飄,船悠悠。
|海口騎樓老街|
_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四牌樓是最古老的建築,建於南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
海口騎樓老街以其獨特性和唯壹性獲得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老騎樓占地約2平方公裏,全長4.4公裏。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騎樓建築近600座。這些地方大多是上世紀初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參照當時南洋的建築風格修建的。
充滿優雅細致的雕塑和洋氣的裝飾,極具巴洛克風格。這裏的樓層不算太高,有些還保留著更早的商號,還有欄桿、門窗上精致的雕刻。
走進海口騎樓老街,猶如穿越時空。。。
有幾年歷史的老街。
誰曾在這裏高呼民族自強?
是誰在這文學的春天裏寫作,又是誰在這裏用綠色的石板哼著江南的歌兒?
上海多倫路文化街
_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作為虹口區“搶救文化遺產、保護故居”的標誌性文化項目,已成為上海都市文化旅遊引人註目的新景點。
在四川北路北端與多倫路交界處,矗立著壹座內徑4米高、寬3.8米的牌樓。上海石庫門建築風格的牌樓之上,上海老領導汪道涵題寫的“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的街名,讓人迎面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腳下,壹條幾何圖案的棕紅色子彈頭路,飽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將人們引向塵封已久的歷史深處。
多倫路的路面是石頭鋪成的,路兩邊的各種洋樓煥然壹新。
到處都有壹種舊上海的年代感。
|拉薩八廓街|
_
八廓街又稱八角街,位於拉薩老城區。它是拉薩著名的彎道和商業中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風格。八廓街原來的街道只是大昭寺周邊的壹條單拐道,藏民稱之為“聖道”。
現在已經逐漸擴展成大昭寺周邊的大型老式舊街區。八廓街是由八廓街東街、八廓街西街、八廓街南街、八廓街北街組成的多邊形街環,周長約1,000米。街上岔路很多,有35條街巷。
八廓街隸屬於城關區八廓街辦事處,下轄四個居委會,199居民大院。
八廓街有1300多年的歷史。
以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是香客的轉折點。在這裏,妳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拉薩人都是順時針走的,那是虔誠的藏民在街上轉圈。
八廓街完整地保留了傳統風貌和生活方式。
這條路記錄了藏族人的淳樸和信仰,相信來到這裏的人都會被他們厚重古樸的文化氣息所感染。
|青島八大關|
_
最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色的景點八大關,位於匯泉角景區北部。所謂“八關”,是因為有八條路(現在增加到十條),以中國著名的古關命名。
“八大關景區”位於惠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多公頃。有十條安靜涼爽的道路貫穿其中。主要道路以中國八大名關命名,故統稱八大關。解放前,這裏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之成為中國重要的療養區之壹,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此下榻。
八大關集中了俄羅斯、歐洲、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有“世界建築博覽會”的美譽。許多國家領導人和國際友人都在這裏住過。
黃昏的余暉終於落在這裏的每壹條小巷上,路人紛紛歸家。白天街道沒那麽嘈雜,安靜了壹些。
睡著的貓開始動了,夜晚的星星發光朦朧。這壹刻,百年老街仿佛是壹條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走在這裏,妳不知道在拐角處會遇到什麽,也不用去尋找什麽驚喜,因為這裏最珍貴的就是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