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宗教文化

中國的宗教文化

中國宗教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點,歷史上壹直影響著人

們的精神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構成我國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

斯蘭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薩滿教

文化等等,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總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壹道亮麗的風景

線。我們重溫中華文明的創造歷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創造歷程,從中吸取智慧,經驗和

教訓,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於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中華新文明。

中國宗教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存的***同體,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在多樣性文化不斷碰撞和交

融中發展的,形成多源匯聚的過程和多元壹體的結構。

在先秦,有鄒魯文化、燕齊文化、三晉文化、荊楚文化、巴秦文化、吳越文化等地方性

文化之間的對立與互滲;在秦漢則由百家爭鳴演變為儒道兩家的互絀相攝,漢末以後有

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補,其後又有四家五家(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亞文

化體系之間的融匯與***存。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品格。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

《周易大傳》說:“天下壹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這種多元開放的理念極大地影響

了中國文化,形成兼收並蓄的傳統。

中國社會對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來宗教,都相當寬容;各種宗教及其分支教派

都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發展,相互和平***處,人們可以兼信兩教或三教,這種

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許多外國宗教以和平方式,通過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徑傳入中

國,其中以印度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最為成功。佛教之進入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

人主動請進來的,取經、譯經活動綿延了數百年。中國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學上,

態度之認真,思索之深密,耗時之持久,都是相當驚人的。唐、宋、元、明、清諸朝,

陸續傳入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祆教、猶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

教),除了鴉片戰爭以後天主教、基督教的傳教與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有聯系外,其

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瑪竇傳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傳入中國。

當然,中國傳統文化講夷夏之別,也有排斥外來文化的狹隘民族主義;各教之間也常發

生摩擦、論辯;個別時期皇權實行過強力毀教政策。但是在多數情況下,皇權能夠容忍

和支持各教的合法存在,中國的開明派最終總能戰勝保守派而成為主流。中國的各教之

間未曾發生大規模武力流血沖突,更沒有西方宗教史上那樣殘酷的長期的宗教戰爭,只

是在新疆邊陲發生過伊斯蘭教武力傳教的事件,而這恰是未來得及接受中原貴和文化深

厚熏陶的結果。儒佛道三教之間不僅可以和平***處,而且在理論上關系日趨密切,最後

達到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程度,三教合流、三教歸壹的觀念深入人心,普及於大眾,

成為習俗和風氣,這是中國人信仰上的壹大歷史特點,在世界上找不到同類的事情。

中國人對外來宗教的寬容還基於對以儒學為軸心的傳統哲學和以敬天法祖為宗旨的正宗

信仰充滿自信,並用傳統文化強大的同化力去影響和改造外來宗教,使之具有中國的特

色。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成為中國人吸收外來宗教的重要心理文化背景,沒有這樣壹個

背景,中國人不僅不能消化吸收外來宗教,還有可能被外來宗教所同化,從而喪失自己

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由於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根基深厚並且富於包容精神,其結果是

吸收外來文化和同化外來文化同時並存,外來文化的進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卻並不喪失

中國文化特有的本色。壹切外來宗教壹旦進入中國,便開始了中國化的進程,中國化的

程度越高,它在中國的影響便越大。中國社會強烈的寬容氣氛,甚至使得猶太教這種獨

立性很強的外來宗教,在不知不覺中消弭於無形。

宗教上的多樣性和寬容性,使中國社會思想文化在內部形成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局

面,在外部向世界開放,不斷接受異質文化的激發和營養,從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目

前中國社會的五大宗教,除道教為本土宗教外,其他四大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

教、伊斯蘭教)都是從國外傳入而後成為中國人的重要信仰。中國甚至把印度傳入的佛

教理論發展到壹個新的高峰,不過是按照中國人的方式發展的,所以它是中國文化的壹

部分。

  • 上一篇:中國富裕縣級城市排名
  • 下一篇:中國、日本、美國爭奪家用車。誰更了解冠軍家用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