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文言文言簡意賅,它是如何被白話文所替代的?

中國的文言文言簡意賅,它是如何被白話文所替代的?

要弄清楚為什麽我們後來拋棄了文言文,我們首先要了解文言的發展歷史,以明白文言為何會被白話取代。

我們現在所說的文言文,其實包括先秦的書面語和後世仿照先秦的這種用語方式寫的文章。王力先生說過:“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最初在先秦時期,口語和書面語還是很接近的(比如《詩經》裏面很多都是民歌,我們現在也讀不懂那時候老百姓口中唱的歌謠。)只是越到後來,人們還是習慣用這種先秦的書面表達方式進行書面寫作,而口語卻不能像書面語壹樣相對穩定,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因為書面語有文字記載,人們可以模仿,參照學習,從而使書面語相對穩定。而口語是很難完全去仿古的,因為口語的使用者是是廣大的民眾,如果要強行地推廣先秦的說話方式,他們不願意也不可能極力地去學習前人的說話方式,而且口語本身是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自然是越易懂越好。

到了唐宋時期,出現了壹種新的口語——古白話。這是壹種夾雜著日常口語和壹定的文言成分的口語,它與文言已經有了較大的差別,但它也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古白話與今天的白話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此,隨著口語的發展和隋唐科舉考試對文言的要求,口語和書面語(也就是文言)之間脫離得越來越遠。到了明清時期,古白話已經變和現代白話十分接近了,例如《紅樓夢》。此時可以說口語和書面語已經大相徑庭。雖然此時文言已經顯得有些不太合時宜了,但它憑借著科舉考試和士大夫們的推崇還是在書面語中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

而文言最終取代白話,不僅僅是因為文言和白話已經脫離得相當嚴重,還是靠著不少的歷史機緣。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者們極力地反對文言,振興白話這才使白話最終戰勝了文言,成為了書面語的主要形式。

通過回顧文言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總結出為什麽文言會被白話取代的幾個原因:

第壹,也是最重要的壹點,文言在發展的過程中相對穩定,與口語(即白話)越來越分道揚鑣,這會使語言的便利性和實用性大打折扣。在文言與白話脫離過多的情況下(特別是詞匯和語法),人們如果想進行書面語的創作,就必須先系統地學習文言文,腦袋裏要有兩套完全相差甚遠的語言系統,這無疑對書面語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第二,文言文本身的缺點,最初也算是壹個優點,就是語言簡潔,有時簡潔得讓人無法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壹點可以從文言的壹個特點入手進行分析:文言以單音詞為主。例如“安”這個字,文言中有“安定”“安撫”“奉養”等等眾多的意思,我們現在稱之為壹詞多義。反推之,這所有的意思都可以用壹個單音節詞“安”來表示,這邊是文言文簡潔的地方。文言發展的最初時期,語言的含義相對來說不那麽豐富,單音節詞完全可以滿足當時表達的需要,每壹個詞對應的含義也相對較少。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語言的表達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但由於後代文言始終是模仿先秦或者兩漢時期的文章,所以詞匯量並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就是說詞的總數也不會增加得太快太多。如果不能通過大量增加詞語的方法來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的話,人們便會不斷地將相近或者有關聯的意義合並在壹個詞中,便出現了大量的壹詞多義的現象。這種壹味地增加壹個詞語的含義的方法也會造成壹個問題——壹個詞地意思變得越來越模糊。最終不僅不能很好的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甚至還會削弱。

第三,白話具有文言不可比擬的優點,最終代替了文言成為了書面語。在白話中,雙音節詞占主要地位,這使語言的表達能力大大增強,在書寫同義詞方面更加地精準(例如“安定”“安全”“安慰”“安心”)。同時,白話文是以當下人們的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形式,人們在寫作的時候不必采用另壹套漢語系統,這是白話文的便利和實用之處。

第四,這壹點是直接原因,導火索那便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給白話取代文言帶來了契機。五四時期,封建君主專制已經被推翻,新文化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整個中國社會洋溢著壹股破除封建主義的思潮。而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自然是首當其沖。壹大批受新思想影響的文人開始倡導廢文言,興白話,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文學革命論》就明確提出要廢除文言文,改用白話文以求得文學的變革。最終,在胡適等人的倡導下,白話戰勝了文言,取得了在書面語中的統治地位。

  • 上一篇:黑魚喜歡晚上出來嗎?
  • 下一篇:鄉鎮鄉村振興調研報告範文(三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