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長笛的歷史

中國長笛的歷史

久遠的年代

中國長笛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先民們點燃篝火,架起獵物,圍著捕獲的獵物邊吃邊歡騰地唱歌跳舞,並通過在鳥的脛骨上鉆孔(誘捕獵物,用聲音傳遞信號)來吹奏,由此誕生了中國出土的最古老的樂器——骨笛。

1977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約7000年前的骨哨和骨笛。5月,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發掘出1986、16豎骨笛(鳥肢骨制),距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

音孔從五孔到八孔不等,大部分是七音笛,部分音孔加了小孔,完全符合現代中國的音色。1987年,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7支賈湖骨笛(距今約90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樂器。

黃帝時期,也就是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了大量的竹子,選擇竹子作為制作笛子的材料。史書記載:“黃帝讓淩倫在昆明砍竹子,砍下來做笛子,吹到馮明”。用竹子做材料是笛子制作的壹大進步。竹子比骨頭振動好,發音清脆。這兩種竹子都很容易加工。秦漢時期有七種笛子,發明了兩種笛子。蔡邕、荀煦和梁武帝都制造了十二支笛子,也就是說,壹支笛子是統壹的。

1978年間,湖北睢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把竹笛,而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兩把笛子,吹孔平面與音孔平面夾角約為90度,與曾侯乙墓笛子(笛)的吹孔位置十分相似。時間上,兩者相隔幾百年;在空間上,湖南長沙與湖北睢縣相距數百裏,吹孔位置幾乎為零,顯示了先秦至漢初橫笛或稱池的普遍形態。在戰國時期,氣是祭祀或宴會時演奏的主要樂器之壹,笛子也非常流行。屈原的學生宋玉也講過當時南方的笛子,和現代的笛子很像。[1]

韓進

笛子在古代被稱為“氣”。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載:“笛,七孔,竹笛”。

漢代以後,橫笛在宮廷和軍隊的鼓樂中已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壹事實提醒人們,中國笛子的發展已經脫離了早期的原始形態,有可能在吸收了其他民族笛子的合理成分後,在旋律和造型上更加合理和完善,並與樂隊中的其他樂器越來越協調。在河南省鄧縣出土的畫像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提倡樂隊和諧演奏的歷史形象。手持笛子的方向和角度,雙手吹奏笛子的姿勢,與現代笛子吹奏的姿勢完全壹致。[1]

漢服與帝子

漢代以前,笛通常指豎笛。自秦漢以來,笛子成為與豎笛、橫笛齊名,且經久不衰。漢武帝時期,張騫引入笛子,又稱“橫吹”。它在漢代鼓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屬於橫吹長笛樂器的範疇。

晉代有單簧管,在吹頭上加壹塊木頭,使氣體通過縫隙,射向兩個哨孔邊緣,進行發音。

北朝時期,笛子不僅極為流行,而且有所發展,形狀、長短、粗細都有很大變化。到了北周和隋朝,開始有了“恒帝”之名。隋末出現了能吹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唐宋時期

隋唐時期,鼓樂的“大橫吹部”和“小橫吹部”都使用橫吹長笛。在隋唐時期供人們欣賞和娛樂的“樂言”樂曲中,橫笛(當時稱為劉恒)在樂隊中廣泛活躍,在隋代敦煌壁畫和唐代樂師圖中也可以看到橫笛的演奏。在其他歷史圖片中,我們還會發現兩個方向的長笛演奏姿勢。

唐代有著名長笛演奏家的記錄,如李默、孫楚秀、遊承恩和雲。其中,李默師從西域龜茲樂師,因其出色的笛子演奏和出色的技藝,在開元時期被譽為吹笛“天下第壹”。

陳賡《樂書》(卷148):“唐七星吹古笛,其形如赤之長,其數滿導七竅,橫吹,旁有孔貼竹膜,故聲借助* * *,劉所作也……”也許至少從唐代開始,具有中國膜笛音色特征的笛子出現了。笛子電影是中國笛子最獨特的象征之壹。[1]

自唐代以來,笛子就有大小橫吹之分。同時,池的豎吹叫簫,橫吹叫笛。到了唐代,呂才制作了“尺八”,豎吹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裏,有四支盛唐時期制造的笛子。其中有壹齒壹雕石笛,兩竹笛,長短不壹,但都有七個橢圓形音孔。劉是拍攝七星笛的第壹人。從7世紀開始,笛子得到了改進,增加了膜孔,使其表現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演奏技術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宋代的笛子體系多種多樣,有叉笛、龍頸笛、十壹孔小橫笛、九孔大橫笛、七孔雨笛等。隨著宋詞、元曲的興起和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許多戲曲的伴奏樂器,根據伴奏戲曲的不同分為梆笛和曲笛兩大類。長笛也是民間戲曲和少數民族戲曲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摩登時代

20世紀60年代,趙松庭發明了排笛,將兩個或四個不同音調的笛子綁在壹起,音域可以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豐富多彩,易於演奏。

  • 上一篇: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是誰?
  • 下一篇:以傳統文化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