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的管理科學在近幾年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但是中國的管理科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萌芽於夏商周,興盛於春秋戰國,定居於漢唐,止於宋元,盛行於明清,衰落於晚清,興盛於近代。在浩如煙海的古籍和實踐活動中,記載了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關於國家管理、軍事管理、經濟管理的理論和觀點,蘊含著豐富的管理智慧和實踐經驗。
1,傳統管理時期(1840年前)
先秦時期是中國管理思想的萌芽和興起時期。《周易》所包含的“變”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先秦諸子集中了古代管理智慧的精華,這些思想的影響壹直延續至今。在孔子、孟子、荀子的經典著作中,儒家的仁義禮智體系包含著豐富的管理思想。老子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無為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法家直接影響了歷代的政治統治,其核心是神力思想。《孫子兵法》是壹部偉大的戰略思想著作,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影響很大。墨子的尚同和節儉思想對現代管理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秦漢時期是中國管理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封建王朝,其管理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為秦以後的中國歷代王朝所沿襲。秦始皇推崇法家,而在漢朝,則是“道家的霸主”。到漢武帝時,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中國整個封建王朝的正統意識形態。通過鹽鐵專賣等壹系列經濟措施,漢代形成了國家經濟調控體系。
隋唐是中國管理思想發展的又壹個重要階段。隋朝統壹全國,唐帝國將中國封建王朝推向頂峰,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得到充分發展。隋唐時期,國家治理和中央集權進壹步加強。隋文帝在推行三省六部制、精簡地方行政機構的同時,以獨特的方式建立了科舉制度。唐太宗善於納諫,建立了議事制度,推廣和完善了隋朝開創的科舉制度,組織編纂了《貞觀唐律》。隋唐時期,改革了土地稅管理制度,出現了均田制和調租制,“勸農種桑,少納賦稅”,使百姓休養生息,經濟迅速恢復。
宋元時期是中國管理思想的傳承期。這壹時期,雖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但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統治階級中的壹些人從維護和鞏固其統治的角度出發,主張采取壹定的改革措施來緩和各種社會矛盾。王安石變法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王安石以管錢抑兼並為實施手段,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為改革目標,試圖改變當時政府的軟弱。然而,元代盧野楚材倡導的“以儒治國”有利於緩和民族矛盾,鞏固封建大壹統政權。
明末清初是我國歷史上又壹個動蕩時期。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壹起,非常尖銳。這壹時期,黃宗羲、顧、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對明朝滅亡的教訓進行了總結和反思。他們在繼承中國傳統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倡導了不同於宋明理學的實學思想。主要思想有:限制君權,改革國家治理;改革土地和田賦制度,促進農業發展;重視商業,增加社會財富。
清初是清朝的鞏固和崛起時期。皇帝從鞏固自身統治的角度出發,采取了壹系列政策,對田賦和科舉制度進行了整頓和改革,導致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壹個盛世,即康、甘盛世。同時,隨著商業的進壹步發展,出現了十大著名商幫,即山西幫、寧波幫、陜西幫、山東幫、廣東幫、福建幫、洞庭幫、龍遊幫、江油幫、徽州幫。地方商幫有壹些共同的特點,如團結互助、誠實勤勉等,但由於受地方文化的影響,又有不同的特點。
2.現代管理時期(1840-1949)
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開始了愛國救亡運動,出現了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壹些開明的清官員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推行洋務運動,興辦企業,如曾國藩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的上海炮局等。而壹些實業家也開始窺見世面,實業救國,創辦了南海吉昌隆巢絲廠、煙臺張裕啤酒廠等企業。這些企業購買了國外先進設備,向海外查詢管理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和銷售的先進經驗。
1911辛亥革命爆發時,孫中山先生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行政體制引入中國,逐漸形成了“救貧防不均”、“對外開放”等經濟管理理念。與此同時,壹批留學歐美的學者開始回國,帶回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進行管理實踐。在國統區,民族資本家和企業家在官僚資本和外國資本之間艱難生存,進行生產經營實踐。他們沒有拘泥於西方科學管理的機械形式,而是著眼於人的感受和心理,創辦了壹批有中國特色的有競爭力的企業,如民生公司、東亞公司等。在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公營工業企業的管理主要參照蘇聯的做法,並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創新,如劉少奇的“三人團”和“長務會”。
3.當代管理時期(1949至今)
新中國的建立主要參考了蘇聯的管理模式,同時吸收了西方和中國的傳統管理思想,實行計劃管理制度、按勞分配制度、經濟核算制度、生產技術責任制、勞動保護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在經濟管理的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 * *生產者意識到不能完全照搬蘇聯的管理模式,需要積極探索中國自己的管理制度。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是這方面的初步探索。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後,中央政府實行“調整、鞏固、充實、借鑒”的方針,全面展開經濟管理的新嘗試,扭轉了工業生產的被動局面。其中最值得註意的是“鞍鋼憲法”和“壹改三結合兩個參與者”管理模式的創造性提出,這是生產黨的群眾路線在企業管理中的創造性發展,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開始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從此,中國進入了經濟管理思想和實踐創新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宏觀經濟管理領域、中觀產業經濟管理領域還是微觀企業管理領域,都在吸收西方管理科學的同時,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國管理進入了壹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