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儀的萌芽時期(公元前50000年-公元前1000年)
(2)禮儀起源與原始社會時期。在1萬多年的原始社會歷史中,人類逐漸走向文明。在原始社會中後期(大約舊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
③禮儀的初始時期(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22世紀)
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不僅制造了精細打磨的石器,還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在隨後的幾千年裏,原始禮儀逐漸成型。
④禮儀的形成時期(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771世紀,中國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金屬的使用使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躍上了壹個新的臺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財富除消費外已經過剩並逐漸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從而出現階級對立和原始社會的解體。
夏朝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5世紀是從中國原始社會時期開始的。
2.壹般來說,禮儀起源有五種:壹是神靈孕育了禮儀;二、禮儀是天、地、人的統壹;第三,禮儀來自於人的自然本性;第四,禮儀是人性與環境矛盾的產物;第五,禮儀來源於理俗。什麽是禮儀?禮儀就是禮儀和儀式。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衍生物。人們認為萬物都是被看不見的鬼神操縱的,而表演禮儀就是為了取悅鬼神以獲得快樂。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特殊體現。
“禮”在世界其他民族中泛指禮貌和禮儀,但在中國卻是壹個具有多重含義的獨特概念。首先,禮是最高的自然法則,是自然的壹般秩序和法則。“麗芙,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天地之經,而民其實是之。然後天就亮了,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音。賣淫導致混亂,人失去性欲。所以,侍奉它是恩賜。”解釋禮所安排的天地萬物的生長、位置、順序和關系。其次,禮是“中國文化的總稱”,融政治、法律、宗教、哲學、禮儀乃至文學藝術於壹體,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標誌。儀式是這壹切的根源。第三,禮仍然是成文法的總稱。清代紀昀說:“蓋禮者,理也,義也,蓋人之廣也。國家法律,比如禮儀法,甚至行政法,都可以統稱為禮儀。禮可分“原”與“文”兩個方面,即所謂“前王之禮亦有原與文。”本”指的是禮的精神和原則,“文”指的是禮的具體形式,即禮儀。
禮儀的形式壹般分為兩個階段:第壹個階段可以稱為原始禮儀,完全是史前原始人在生活中處理各種關系的壹些習慣性行為,通常也叫習俗,但它不是習俗的全部,而只是具有固定儀式的習俗的壹部分。第二階段是文明的儀式。隨著等級制度的形成,與最初的禮儀相比,它被註入了強烈的等級觀念。它是國家借助原有文化產生並加以改造後形成的國家制度。兩者有本質區別。文明時代的儀式起源於原始禮儀已經不需要討論了,所以關鍵在於原始禮儀是如何產生的。禮儀是壹種文化現象,而文化現象往往是多種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綜合體。由於禮儀起源於無聲的手勢語言,頻繁稱呼的做法培養了中國人言重於言的心理。啞劇取得了中國禮儀的地位,手語也幫助演講者取得了成功。《莊子天下》講的是百家爭鳴的利弊得失,但並不是建立在惠施的口才上,說他“天天以其學識與人辯論,...毫不猶豫地回應,毫不顧慮地對,文章(時代)無所不談,說個沒完,但還不夠,還想的少,受益匪淺...就是和別人不自在”。司馬遷對韓非“口吃,不會說話”的描述,似乎是壹種很大的人格,因為在中國人眼裏,不善言辭是忠誠老實的表現。雖然百家爭鳴的政治主張大相徑庭,但在言行關系上卻如此壹致,說明這種言行觀來源於壹種更早的文化傳統,那就是禮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