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學芭蕾舞專業的李穎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國際舞臺上獲得了兩枚金牌,極大地激發了國人學習芭蕾舞的熱情。然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國的芭蕾舞者深受啟發。寬松的創作環境讓很多導演擺脫了過去的束縛,超越了固有的觀念。他們敢於創新,將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芭蕾舞,編導了《祝福》、《馮諼》、《梅蘭芳》、《圖蘭朵》、《黃河》、《梁祝》、《二泉映月》、《仙女牡丹》等多部具有民族內涵的中國芭蕾舞劇。
中國芭蕾舞團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逐步把西方芭蕾舞變成了中國芭蕾舞,並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在國際舞臺上占有壹席之地。然而,中國芭蕾舞團在中國的未來市場前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筆者認為,中國芭蕾市場的前景必然依賴於國內的大眾文化藝術。不可否認,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人們欣賞藝術精品的欲望變得更加迫切。和交響樂、繪畫、雕塑、攝影等藝術形式壹樣,深受群眾喜愛。有些人甚至花昂貴的錢觀看、欣賞或購買收藏品。但芭蕾源於西方,其藝術特征主要是下肢腿腳向外張開和直立的姿勢,由內而外的舞蹈,踮起腳尖等,構成了壹套獨特的體育符號,體現了芭蕾向上飛的民族情結,具有濃厚的貴族氣息和紳士風度。她輕盈、飄逸、向上、挺拔的舞姿和氣質讓很多人喜愛,甚至癡迷,這與中國的舞蹈不同,體現了東方人依戀大地的民族情結,更具有東西方傳統文化差異。群眾熟悉、了解、喜愛芭蕾並真正欣賞它需要很長的時間,這關系到觀眾的欣賞水平,也關系到壹種大眾文化的感染力。
英國資深舞蹈家、芭蕾舞老師、編舞理查德·格拉奇(Richard Gracci)2006 54 38+0在北京舞蹈學院短期教學期間,觀看了中國五大芭蕾舞團的演出後,深受感動。他曾在文章中說,“特別令人擔憂的是,對於舞蹈中真正出色的部分,觀眾的反應並沒有表現出相應的欣賞水平,除了對每條腿高高舉起、技巧高超的掌聲……”他打破了中國觀眾對芭蕾的欣賞態度。可見,提高觀眾對芭蕾舞的欣賞能力是復雜而長期的,需要中國芭蕾舞者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中國芭蕾如何才能被觀眾接受和喜愛?
第壹,高雅藝術的普及,健身房裏的芭蕾
關註和熱愛芭蕾的廣州人都記得,那是1998年初在廣州的第壹次,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辦了兩場“1998年元旦世界芭蕾之夜”的演出。雖然有些不完善,但大多數廣州觀眾還是歡迎這種高雅藝術、低消費的嘗試。從那時起,趙汝恒領導的中央芭蕾舞團、張丹丹領導的廣州芭蕾舞團等主要芭蕾舞團都邁出了高雅藝術大眾化的步伐..正如張丹丹校長所說,廣芭走進校園、走進社區,普及芭蕾藝術知識,培養欣賞芭蕾的觀眾。高校免費芭蕾演出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芭蕾,愛上芭蕾,這將會沖擊芭蕾在中國的未來發展。由於芭蕾獨特的運動符號和東西方幾千年的文化背景差異,觀眾無法理解舞蹈的真諦,甚至像霧裏看花,更談不上“喜歡”。很顯然,只有大幅度擴大芭蕾認知的覆蓋面,中國的芭蕾市場才能真正繁榮起來。然而,只有少數專家和領導觀看演出,即使是獲得大獎的優秀作品仍然屬於少數人。真正的繁榮是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走進劇場,讓人們熟悉、了解、喜愛、真正欣賞芭蕾。二是芭蕾融入民族文化,專業人士涉足大眾文藝。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上海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們在保持古典芭蕾風格的同時,勇於創新,排演了以中國民間故事為題材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女兵》,受到全國觀眾的喜愛,並在世界各地演出,受到高度關註和歡迎,成為中國芭蕾舞劇的“紅色經典”。在過去的40年裏,白毛女在中國上演了65,438+0,500場演出,並在國際芭蕾舞比賽中獲得了20多枚獎牌。原因是什麽?除了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保持了古典芭蕾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它將中國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了劇中。在編劇過程中,藝術家首先解放思想,創新理論,充分了解觀眾的欲望,創作出反映中國現實社會的動人故事,真正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芭蕾”中。
讓芭蕾專業人士投身於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讓他們在基層的非專業機構工作,深入基層,宣傳芭蕾,更有好處。目前,在高校和本科接受過芭蕾舞培訓的演員和教師人數正在逐年增加。國家在培養人才時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市場前景,增加壹些與群眾文藝工作相關的課程或專業,有意識、有系統地安排芭蕾舞專業人員加入群眾文化藝術隊伍,開辟新的廣闊的就業市場。未來幾年,力爭實現每個地、市、縣群眾文藝團體逐年有壹名芭蕾舞專業人員,並深入地、市、縣,滿足市場需求。
如何讓從事大眾文化藝術的芭蕾專業人士推廣芭蕾?筆者意識到,我們必須依靠當地領導和群眾文藝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深入基層,走進學校、工廠、單位、社區,開展各種芭蕾培訓班,進行初步的芭蕾認知基礎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芭蕾,最終愛上芭蕾。
三、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讓舞蹈走進孩子中間。
為了給曾經在北京舉行的亞運會選拔火炬手,花季少女在上海試鏡。閉幕式後,上海的資深舞者們頗有感觸地說,這群姑娘身上還缺少壹種讓她們不完美的東西,那就是缺少壹種芭蕾練習後向上的“氣質感”。目前,許多高校在素質教育中開設了《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就像人在追求美和美的享受,也需要在電影、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等美術中找到自己的好惡,去欣賞自己心中的美。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從理解到欣賞舞蹈藝術的素質教育,人自身的體美素質也需要從小就開始練習。所以,作為對六歲以上孩子的素質教育,讓芭蕾走進中小學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舞蹈藝術家、評論家歐陽逸冰所呼籲的:讓舞蹈從與世隔絕的殿堂中解放出來,走向兒童、大學生、棚子、田野...來喚醒他們的舞蹈意識和潛能,進而走進舞蹈藝術的劇場。
作為壹項追求美的素質鍛煉和身體鍛煉,業余時間舉辦成人芭蕾培訓班意義重大。首先,這種做法其實彌補了過去有些人沒有條件學習芭蕾的遺憾,讓他們找回童年的感覺,重塑英姿颯爽的青春,同時強身健體,永葆青春。總之,讓芭蕾藝術作為壹種新文化進入每個家庭,成為家庭文化的內涵,可以很好的增加家庭的和諧因素。因為家庭文化是構成社會文化強大器官的細胞,也就是大眾文化的基礎。
筆者相信,在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芭蕾舞專業人士和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國芭蕾舞團壹定會逐步得到觀眾的喜愛和認可。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沖進優雅的舞蹈劇場,親自體驗迷人而迷人的中國芭蕾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