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1、中國近代史是從第壹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 *** 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的歷史。

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 *** 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 *** 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壹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壹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壹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此時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為止。

2、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壹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範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3、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該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4、前期綜述(1840-1919年),此時期又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其性質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該國的封建統治,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為政治目的;以發展資本主義為最終目標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較完整意義的壹次舊民主主義革命)。

5、此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止,***約80年間的歷史。

據教材內容的種種歷史現象的內在聯系及相互關系,形成壹個相對完整且嚴謹的知識體系,既能體現出這個時期發展的特點及客觀規律,又能涵容這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基本知識,可分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期(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初),此時期的歷史大事有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前者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非正義的侵華戰爭,即中華民族的反侵略的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而後者是農民階級的革命運動,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系。

19世紀前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擴大海外殖民地,以強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等迫切要求中國的市場開放,用戰爭暴力作為達到它們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到了衰落期。

到鴉片戰爭前,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清 *** 統治腐敗、經濟落後、對內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扼殺新思想、新技術的發展,殘酷地剝削人民,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尖銳,對外堅持天朝尊嚴和閉關政策,最終導致中華民族災難的到來。

雖說在鴉片戰爭中,清 *** 是民族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

但由於清王朝的腐敗、落後及戰爭中的妥協投降政策,戰爭的結局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外來侵略者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取得了大量的 *** ,中國的門戶被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 ***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其兩者都有政治、經濟和文化內涵)。

6、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對既取得的侵華權益不能滿足,力圖全面擴大侵華,並趁清 *** 處於內戰的窘境,以"修約"不成制造借口而發動,英法是主兇,美國是幫兇,俄是既追隨英法又單獨作案的兇犯。

中國又喪失了許多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壹步加深。

7、由上可知,鴉片戰爭後的二十年間,中國社會主要呈現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現出半封建社會的特征。

但鴉片戰爭並未解決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雖由於時代,尤其是階級的局限而最終失敗,但有著極重大的意義且承擔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與壹些領導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時代特點(社會性質決定),這是以前農民戰爭所不曾有過的,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壹、理論依據

1、將現代化作為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中國史學界由來已久。

20世紀初年,梁啟超曾經在《50年來中國進化概要》中,從現代化的視角把近代中國五十年的歷史演進過程劃分為三個時期,它們分別代表著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三個層面。

壹是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經世致用論和自強運動即器物層面的現代化起步;二是從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維新變法運動即制度層面現代化的變革;三是開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新文學運動即文化層面的現代化變革。

2、20世紀70年代末起,由於國家確立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現代化事業成為國家和人民***同關註和進行的主要事業,中國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以現代化為主題的主張再次提了出來。

3、以現代化為基本線索研究中國近代史,引起了廣泛的關註。

這個話題很快進入了中國近代史前輩研究者的筆下。

199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為紀念建所40周年,舉辦了以"近代中國與世界"為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

4、1949年, *** 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壹步。

'第二步,第三步是什麽,那就是解決近代化問題了。"

5、胡繩認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幾代中國人為實現現代化作過些什麽努力,經歷過怎樣的過程,遇到過什麽艱難,有過什麽分歧、什麽爭論,這些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題目。

以此為主題來敘述中國近代歷史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6、許多學者明確主張現代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題或基本線索。

他們認為用現代化史觀考察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進程,不僅包納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而且還涵蓋了像戊戌變法、清末新政這樣的改革運動和其他眾多的社會變遷,這就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歷史的發展,也較接近歷史的真實。

  • 上一篇:2019創意婚禮策劃方案
  • 下一篇:中秋節的習俗更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