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有什麽廟會等活動,什麽時候?

中國有什麽廟會等活動,什麽時候?

廟會

開放分類:宗教,民俗,節日,習俗,春節習俗。

廟會又稱“廟會”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說是廟會形成時留下的歷史“痕跡”。廟會習俗作為壹種社會習俗,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它與佛寺、道觀的宗教活動密切相關,並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

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同時,道教也在這壹時期逐漸形成。他們相互之間進行了激烈的生存競爭,並在南北朝時期獲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唐宋時期都達到鼎盛時期,各種宗教活動紛紛出現。比如聖誕慶典,寺廟,廟宇,水陸道場等等。佛教和道教競爭的焦點是寺廟和道觀的建設。二是拉攏信徒,吸引群眾。正因如此,奉承人的娛樂內容被加入到他們的宗教儀式中。

比如舞蹈,戲劇,郊遊等等。這樣壹來,不僅好男女渴望享受,很多普通人也願意用它來增添樂趣。佛教和道教為了拉攏群眾,往往通過走出寺廟觀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北魏佛教盛行的“走像”活動就是如此。所謂“走像”,是將神像、佛像裝在花車上,在城鄉巡行的宗教儀式,所以又叫“走城”、“巡城”。北魏孝文帝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佛教得到弘揚,每年釋迦牟尼生日都要舉行佛像旅行大會。佛行的前壹天,洛陽所有的寺廟都把佛送到了凈明寺。很長壹段時間,有壹千多尊佛像。旅行時,隊伍由獅子帶領辟邪,建築物上掛滿了橫幅。然後,就是各種音樂,雜耍,刺激。唐宋以後的廟會迎神出巡,大多是對這壹時期形象活動的繼承和發展。並逐漸擴展到四川、湖廣、西夏。只是到了元明以後,圖像的走向衰落,很少有人記載。

除了佛教和道教的“行走像”,他們還在寺廟和廟宇中舉行道場,定期進行壹些儀式或佛教活動,等待信眾去齋戒、聽講和禮拜。

原本屬於民間信仰的報族賞神活動,已經和佛道結合在壹起。其活動逐漸從農村社區轉向佛教寺廟和道教寺廟。佛教和道教舉行各種節日慶典時,民間各種社會和社會組織也主動前往集會娛樂。這樣,寺廟、道觀逐漸成為以宗教活動為基礎的群眾聚集場所。

這些宗教活動逐漸世俗化,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協商舉辦。這種變化不僅大大增加了這些活動的吸引力和刺激性,而且隨著群眾性和娛樂性的加強,增加了這些活動中的商業氛圍。在宗教界和社會各界的全力協助下,廟會活動得到了進壹步發展。

雖然這壹時期廟會的數量和規模在全國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局面,但就廟會活動而言,仍以祭祀神靈為主,而在民間商貿方面相對薄弱。廟會真正定型和完善是在明清乃至近代。

早期的廟會只是壹種盛大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往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了市場交易活動。這時,廟會被命名為“廟會”,成為中國市場的壹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廟會上增加了娛樂活動。所以過年逛廟會就成了過年必不可少的壹部分。但不同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略有不同,各有特色。

北京廟會

[編輯此段落]

春節,俗稱過年。除了壹般的年俗,廟會是老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廠甸”,還有“吳縣財神廟”(初二到初十六)、“東嶽廟”(初壹到初十五)、“白雲寺”(初壹到初十九)都是很有名的廟會,是北京過年最有特色的。

“吳縣財神廟”的官方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大年初二的淩晨,除了有錢人和達官貴人,去財神廟上香的絕大多數都是騎自行車的。他們大多穿著各種緞面棉袍,外套或馬甲,戴著薄氈帽。香客離開廣安門從市區往南走。當然基本都是順風(因為北京冬天比較西北)。但是壹出廣安門就要逆風。

紙魚,用竹簪裝飾,用白線系住,以便攜帶;還有用泥胎和金銀箔串成的金銀元寶,也是綁在竹片上的。還有壹個嘈雜的風車。這種風車是用細竹條和彩紙條粘貼成風輪,安裝在草架上。每個風輪都有壹對綁著白線的小鼓腿,敲打著壹個蓋著泥紙的小鼓。風壹吹,就響個不停。

這種風車是單個的,有四個甚至十幾個連在壹起的。傍晚,夕陽西下,只要站在街上,就能看到壹輛又壹輛的自行車形成了快速流動的車流。

香客對金錢的渴望是真誠的,不會在意打妳的五六風!在財神廟附近壹裏多的地方,路邊擺滿了香和紙的攤位。進廟第壹件事就是拜見財神。只見殿中香煙繚繞,燈火通明,燭火通明,還能聽到悠揚的鐘盤聲。此時寺外,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祭拜完神,可以在廟裏品嘗壹些北京風味的小吃,最重要的是“邀請”壹些獨特的新貨。有“福”“壽”大小不壹的紅絨花、金紙花;還有紅香客,長半尺,寬半尺,印著金鱗圖案和“吉祥有余”、“吉祥如意”等吉祥文字。車前的燈叉裏插著或大或小的風車,車把上掛著壹串串金銀元寶和紅紙金鱗。紅絨花、金“福”、“壽”和孔雀羽毛插在氈帽緞帶的縫隙裏——他們凱旋而歸。壹路上只聽見風車嗡嗡叫,紙魚隨風飄動;我還看到凱旋的朝聖者們滿面春風,仿佛從召公元帥那裏得到了無窮無盡的財源。到了家,絨花給了家人,金元寶和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撣子瓶裏,大風車高掛在北京民居庭院特有的棗樹上。此時眼中滿是幸福,風車滿是歲月。真的是“心裏有滋味”!距離朝陽門約五裏的東嶽廟也是春節期間的重點廟會之壹。東嶽廟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尤其是山門對面的“琉璃牌樓”更是壹絕。這座拱門是由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制成的,帶有浮雕。高約六七米,寬十米,立於東嶽廟前。

東嶽廟供奉的神靈可分為三類:壹類是東嶽大帝,眾所周知;第二個是地獄的冥界之神;西神,所謂“月下老人”,有個“西神廟”。其中掌管地獄冥界的“七十二司”和西神廟是最吸引香客的地方。“七十二司”是傳說中的“執法官”,負責對陽間的善惡鬼魂進行獎懲。寺廟裏曾經有壹個“閻羅廳”。廟裏有牛頭馬面、勾魂使者、小鬼、妖婦等冥界“肥皂”。

他們有的把死人鎖起來了,有的把賭註押在了世界上所謂的“惡人”身上。那上山、下油鍋、鋸、磨、敲牙切舌、過奈何橋等呢?,真是讓人毛骨悚然,毛骨悚然。當初,個別小鬼行刑現場的雕像前有壹個“機器圈地”。我看到孩子們手裏拿著鐵鏈,試圖逮捕死者。它的藍臉是紅色的,毛發是紅色的,鋸齒狀猿牙的猙獰模樣令人望而生畏。但由於殿內光線較暗,香客們都很好奇,想靠近看看蛛絲馬跡。沒想到,他們剛壹上前,就踩在了新聞上,只聽砰的壹聲,那小子猛地壹抖手裏的鏈子,套在了那個倒黴蛋香客的脖子上。出了事,香客們已經處於恐懼中,突然被當場打死。此後發生了很多事情,在輿論的壓力下,這種不人道的事情被拆穿了。但“西神廟”與之相反。青年男女,或單獨或成雙成對,到月下老人雕像前虔誠祈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當然,父母是來為孩子祈禱的。

西便門外的白雲寺是春節期間開放時間最長、香火最多、最具特色的廟會之壹。而且還有各種新奇獨特的玩具,八年級的“順興”,十八年級的“會神仙”。雖然是宗教儀式,但也很新鮮有趣。

早上八點左右,這裏已經很擁擠了。門口有賣小吃的商販,賣的小吃和其他廟會差不多。但畢竟太早了,生意還比較清淡。最熱鬧的壹幕是進山門時的“摸石猴”。大門呈拱形(* * *三門,中間大,兩翼小),大門內環以弧形石雕裝飾。石雕左下方有壹石猴浮雕。據說人觸摸它可以清心明目,即使生病也能康復。當然這純粹是扯淡,但是遊客會想摸摸它,然後安慰它。久而久之,“摸石猴”成了新鄭遊覽白雲寺的傳統節目。經過人們的長期撫摸,山門上那彎洞似的石雕依然是深灰色,其他地方是藍色的砂巖,但這只小猴子卻被撫摸得光彩照人,特別可愛。

進了大門,第壹個院子裏有三座石橋,橋下沒有水。三座橋中間只開了壹個橋洞,洞東西向,兩邊各有壹張方桌。桌子上,兩個道士盤腿打坐。從早早打開山門,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回到大廳休息,直到傍晚遊客散去。“走”壹天真的很難。它們是白雲觀的主要節目,也是春節廟會主要財源之壹的壹對“活道具”。在他們所坐的橋洞頂上,壹個直徑約兩尺、厚三寸多的紙胎從東、西兩個方向高高懸掛,上面貼著金紙大鈔。錢用紅絨繩從南北兩端系好,中間的洞裏系壹個小銅鈴。在橋的東西兩側,有很多用現金換十塊錢的賺錢攤(多是道士開的)。遊客瞄準兩邊橋面上相距五米遠的錢孔上的小銅鈴。誰能正確地敲響這兩個鐘,誰就會有壹個好年景,壹切都會順利。這就是著名的“對錢的眼睛”。因為距離遠,銅鐘小,撞上純屬偶然。但是,人總是要碰運氣的,哪怕花大價錢去賺錢。

繞過橋後,進入壹個院落,就是“順興堂”。這是廟會求簽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來自雲觀的朝聖者都會在他們的生命核心紀念碑之星雕像前焚燒星星,以祈求來年平安,並購買占蔔地圖,了解今年是幸運還是不幸,以便做好準備,避免不幸。

北京的廟會有的是壹年壹度的,有的壹個月有好幾天。除了固定期限,還有不定天數。比如清末民初的時長:9月9日、10日、1日、2日的龍符寺,周三的土地廟,周五周六的白塔寺,7月8日的護國寺。此外,正月初壹開放的東嶽廟、大鐘寺(壹般開放18天至半個月),初二開放的財神寺,十七、十八日開放的白雲寺,三月初三開放的蟠桃宮。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廟會,有時候壹天不止壹個,所以北京也是廟會的天下。要詳細統計所有廟會,並不容易。

北京的廟會之所以流傳,是因為它的存在適應了社會的需要。廟會的形成和發展最初與寺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廟會在節日或特定日期在寺廟舉行,並附帶壹些商業活動。久而久之,廟會主要成為老百姓的購物市場,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宗教活動是次要的。

大多數“生活”在老北京的家庭主婦,都不願意光顧那些矗立在大街小巷的大商場、百貨商場,就像現在在農貿市場買菜壹樣。他們去廟會買東西,選擇方便,價格便宜,廟會的商販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首先是各種商品,鍋碗瓢盆,生活用品,衣服鞋襪。商品質量不需要精致,只要結實便宜就行。家庭主婦購買必需品後通常可以滿足他們幾天的需求,因此沒有必要在同壹地區每天都有廟會。廟會的商販也在壹個廟會結束前,把所有家當都搬到了另壹個廟會。所以北京的廟會雖然地方不壹樣,但內容都差不多。經常逛廟會的人都知道,這些人無處不在。

在北京的寺廟中,有幾項宗教活動非常有特色。比如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的黃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的雍和宮,都是雍和宮的宗教儀式:喇嘛扮鬼;教喇嘛手握法器,遊來遊去之後,就把“鬼”除掉了。再比如城隍廟的“城隍巡”,也是純粹的宗教活動。每年五月初壹,東邊大興縣城隍廟,西邊宛平縣城隍廟都有“城隍巡”。屆時,廟裏的城隍神像將被擡出來,不僅有禮儀執事簇擁著,還有多名“馬童”和打扮成各種形狀的善男信女,壹路來到城隍廟,巡邏時,街上觀眾如海。每年10月25日的白塔燃燈、7月15日的中元節燃船、正月初八的星燈,都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氛圍,有些活動只是宗教性的,沒有廟會市場相伴。在其他廟會期間,雖然也是寺廟舉行宗教活動的時間,但往往因其較弱的特點而被忽視。

富有神話色彩的古代廟會

[編輯此段落]

在河南南部巍峨的桐柏山系中,有壹座老年山,叫盤古山或九龍山。以山頂為界,北屬泌陽縣,南屬桐柏縣。傳說早在天地混沌未開的時候,是盤古割開了壹個四處飄散的氣囊,氣囊變成了壹座山,盤古在那裏休息。三位仙女下凡,與盤古結為兄妹,開始了人間生活。兩兄妹穿樹葉,采野果,漁獵,築木巢,生活得其樂融融。後來天地之間突然大洪水,天崩地裂,人類滅亡。盤古兄妹被石獅救起,活了下來。事後兄妹倆修補了天上的漏洞,滾石磨結婚,人間荒蕪。盤古兄弟姐妹成為人類的祖先,他們居住的山也叫盤古山。每年春天,盤古山壹帶的人們都會向盤古獻祭。祭祀盤古的時間是農歷3月3日,俗稱盤古會,壹般持續5天。大會期間,各路善男信女,在樂器的帶領下,擡著全豬全羊等供品向盤古進貢,壹路燒香守望,登上山頂盤古寺。祭祖的時候要先放鞭炮,意思是告訴盤古,他的後人沒有忘記他的功德,今年還會再來祭祖。然後,人們手持香燭,向盤古神像跪拜祈福,向盤古傾吐心中的夙願。然後,他們恭敬地跪下,低頭虔誠地祝福。有人不惜捐香火錢,以示對盤古的崇敬。廟會期間,人們在盤古殿前建了壹個大概壹個房間大小的磚制香爐,專門為好男女燒香案。香爐根部有幾十個方孔。方孔有兩個作用,壹是通風,讓香火更旺;第二,可以從洞裏拉出香灰,供人燒蛋、烤包子。當地習俗:在盤古廟前吃用香灰煮的雞蛋,可以治百病,消災消災。上山祭祖的人要帶香表、鞭炮和供品,還有壹些用布袋或籃子裝的雞蛋。雞蛋煮熟後,壹部分當時就剝皮吃了,壹部分小心翼翼地用籃子挑起來帶回家。據說盤古爺爺給雞蛋附加了靈氣,可以治病強身無病。在人們看來,既然盤古爺爺可以創造世界,繁衍人類,那麽驅走疾病,保佑福祿就更加重要了。盤古廟會祭祖活動壹般都是有組織的。盤古山周圍,有四個域,每個域都有自己的域長。每年三月,祖庭會議由四位總督輪流作為會議的首腦主持。團長負責會議期間的治安、香火收入的使用、劇團的安排等重要事項。盤古山周圍的人們視盤古為至高無上的神,不僅僅是因為盤古創造世界、創造人類的豐功偉績,還因為盤古是庇護他們安居樂業的守護神。他們祭祀盤古的主要目的無非是祈雨、生子、求平安。傳說盤古大師有三私雨的權利。所以,當人們需要雨水的時候,只需要向盤古乞討,盤古就可以滿足人們的願望。當地村民中還有壹種說法,盤古爺爺愛幹凈。三月三日廟會後,下次他會清洗山雨,洗去人們留在山上的汙穢。在廟會期間,人們向盤古要孩子,因為盤古的祖父盤古給泥人擠奶,並繁殖人類。河南桐柏縣的盤古廟會,自始至終都籠罩著壹層濃厚的神話色彩。廟會上的每壹種祭祀活動都有相關的神話傳說在當地流傳。

老北京的幾個典型廟會

[編輯此段落]

(壹)城隍廟

城隍廟供奉著守護北京城的仙人——城隍之主。在今天西城區的方成街壹帶。清末的壹場大火燒毀了這座寺廟。但這座古廟與老北京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北京廟會的發源地。

在明代,首都城隍廟的廟會規模相當大。明代《燕都遊記》說:“廟會以城隍廟命名,城隍廟是城西的都城。西至廟堂,東至刑部街,約三裏地,大致與燈市相同。”每個月正月初壹,十五,二十五開市,多壹天燈。“明朝壹年壹度的元宵燈會,能轟動九城,其盛況可想而知。

到了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廟會,太常寺的官員們還會在每年農歷五月十壹舉行隆重的祭拜城隍的儀式。屆時,香客和遊客會絡繹不絕,小商販和小販會聚集在這裏,大聲叫賣,鬧哄哄的。“鬧市”是記載當時廟會盛況的地名。由於廟會“遊之以餡,所以多野草偷割鎖”,難免會有爭鬥,從而留下了“鬧市常鬧,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隍廟的廟會逐漸衰落,被廣安門國保廟的廟會所取代。很快,琉璃廠市場取代了國保廟會。

(2)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都城土地廟,位於宣武門外下謝街以西。寺廟規模不大,但廟會規模不小。每周三都有廟會,主要是商業活動。《光緒順天府誌》說:“每十天有壹個廟會,遊人魚龍混雜,等於國保和龍符兩個廟會。”能與號稱“東西寺”的廟會壹較高下,可見“勝”,可見盛況非凡。攤販的攤位和文藝表演場地多在廟會周邊,春秋季的攤位可以壹直擺到廣安門大街。

土地廟周圍都是普通的城市工薪階層,菜農,花農。所以土地廟的廟會上,普通市民需要的大多是日常用具、鍋碗瓢盆、中小型農具、種子種苗,而很少有富人喜歡珍貴的鉆石、古董字畫。廟會上的花卉買賣是土地廟會的壹大特色。因為毗鄰花卉之鄉——鳳臺十八村,這裏的花卉遠勝於其他廟會。鮮花種類繁多,還有很多奇花異草。土地廟的廟會裏還有壹種特殊商品,就是雞毛撣子。老北京人用來打掃衛生,是室內不可缺少的裝飾。尤其是春節前,雞毛撣子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工具。

建國初期,北京的土地廟會曾經興盛過壹段時間。現在廟會已經不存在了,但廟會建築還在,只是早已作為民居使用,面目全非。

(3)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的北面。更正妙應寺是北京著名的寺廟。因寺內有壹座藏式佛塔,全為白色,故俗稱白塔寺,但糾正妙應不多提。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五六舉行,也是北京主要的廟會之壹。《老北京筆記》中有壹段記載:“……壹定時間聚集者,周三土地廟,四五白塔寺,七八護國廟,九十龍符廟,合稱四廟市,以期聚集。”白塔寺的廟會和護國寺的廟會基本相同,因為白塔寺和護國寺不僅相鄰,而且日期相近。廟會期間,除了山貨、百貨、食品、玩具、農產品等類似其他廟會的攤位外,木碗攤位是其特色。《故都文物簡介》說:“白塔寺的木碗、木花,土地廟的木、竹器皿,都是獨壹無二的。”賣蟋蟀罐頭、葫蘆、鳥籠的市場也是白塔廟會特有的市場。這些東西不僅有其實用性,而且由於制作精美,工藝復雜,已經成為精美的藝術品。白塔廟會在公私合營後結束。

(4)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以北,護國寺大街西口以北。廟會安排在農歷每個月的第七和第八天。

護國寺的廟會有很多攤位和商品。在這裏不僅可以買到商品,還可以聽相聲,看雜技。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可以。《京都支竹詞》中有壹句話:“東、西兩寺貨真價實,壹日可省百萬。多少貴人在此,衣裝尚有禦煙香。”

在護國寺的廟會上,玉石攤位很受歡迎。北京幾代人都是帝都,許多高超的工匠都集中在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貴人都喜歡逛玉器攤。蛋糕店和粉絲店也是廟會上的大產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折扇,團扇。有些折扇和團扇不僅刻有花卉,還鑲嵌著珠寶玉石。扇面上有畫師作畫,大家題字。通常,扇子是壹件珍貴的藝術品。

(5)龍符神廟

龍符寺位於北京東城東四牌樓西側,是北京著名的寺廟之壹。當初寺內香火甚盛,是“東西寺”的東寺。每十天有壹次廟會。所以土地繁華,遊客眾多。壹些商販為了多賺錢,壹兩天不走,所以龍符廟的廟會將從每十天兩天改為每九、十、壹、二四天。

龍符廟會在北京廟會中排名第壹。在《陽光下的舊聞》裏?說”...?每月初九、初十有廟會,廟會裏百貨公司最高。”《燕京年》說:“九月、十月東寺開光之日,百貨店雲集,有珍珠玉器、絲綢、衣服、食品、古玩、字畫、花鳥魚蟲、普通日用之物、明星、雜技。是首都的大城市會議。”廟會上有許多珠寶、玉器和萬文古董。這裏的漆雕生意也蒸蒸日上。最有特色的小吃是龍符廟,它是多種多樣的,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到目前為止,這裏的小吃店還是比較有名氣的,保留了壹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在廟會上,外國煙畫前的攤位經常擠滿了人。過去有人收藏外國畫,類似於現在集郵,從而創造了壹個交換外國煙畫的“自由市場”。

解放後,政府將各類攤販集中在廟前的棚子裏,固定攤位,獨立經營。它被稱為“東四人民市場”,後來改為國有百貨商店。上世紀80年代,前面只有壹層樓的營業棚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壹棟八層的商業建築,改名為“龍符樓”,原來的龍符寺建築已經消失。

(6)工廠場地

長電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的琉璃廠地區。每年農歷正月初壹到十五都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那時,很少有人不參觀工廠。

為了故宮和皇室的安全,東華門和燈市口的那部分花燈市場搬到了琉璃廠。此時的棚子裏掛著元宵節的燈,好不熱鬧。玄武門外,各省會館集中。各省考生經常在此居住,閑暇之余更願意去琉璃廠逛逛,對琉璃廠書屋、文物、南植店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

清朝中後期,社會上有些暴發戶附庸風雅,買了很多書不看,放在家裏陳列。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古籍文物產業的繁榮。

長甸的廟會是靠看花燈逐漸形成的,規模從乾隆時期就相當可觀。廟會幾乎包羅萬象,各種商品應有盡有。逛廟會的人有工農兵儒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男女老少去工廠都能有所收獲。如今的長甸廟會是北京唯壹壹個開放的廟會,琉璃廠也被恢復為名副其實的文化街。

(7)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以東。每年農歷正月初壹到十九有廟會。主要是宗教活動。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真理第壹叢林”。白雲寺正月開寺的主要活動有山門“摸石猴”、臥鳳橋“賺錢眼”、陳元寺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圖前“尋找生命之星”等。

其中的“摸石猴”,除了山門上的石猴,還有兩只石猴藏在其他石刻的圖案中,稱為“三猴不相逢”,後面兩只猴子知道的不多,所以白雲寺也有“打鐵三猴不相逢”的說法。據說臥鳳橋是佛道鬥爭的產物。原來的橋在文革中被拆除,變成了防空洞。現在的這座橋是1988年重建的。道教文化中,天幹地支合作,每60年重復壹次,稱之為花甲子,每年都有相應的星值班。陳元廟裏有六十尊星星雕像,按六十年開花的順序排列。順興意味著遊客在陳元廟找到自己生命的核心紀念碑星星,在雕像前鞠躬,燒香和施舍,然後他們可以祝福自己壹年。

上面說的廟會只有兩個廟:長殿和白雲觀。這裏有個提示。白雲觀的另外兩只石猴壹直在山門外,還有壹只躲在臥鳳橋邊。明年春節,如果有時間,不妨照我說的去白雲觀,試著把三只石猴都摸壹遍。

廟會,又稱莊稼集市,是集市的物質條件形成的,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

寺廟和廟會

焦守正

“廟”這個詞本身有三層含義:壹是供奉神佛、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第二,是指朝廷,也叫廟堂,是朝廷的代名詞;第三,殿號,這是死去皇帝的名字。寺廟是朝拜的場所,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偶像,寺廟的布局和風格都不壹樣。

北京是各種宗教的聚集地,除了儒教、道教、佛教,還有喇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等等。雖然“儒教”是封建社會統治中國的重要基礎,但它畢竟不是宗教。因此,主要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並從中衍生出許多流派。

各種宗教傳入北京後,都在北京修建了自己的寺廟。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模式,但就其信仰和崇拜的內容而言,它們的名稱無非是寺廟、廟宇、庭院、宮殿、廟宇、教堂和神社。根據1936編制的《北平寺廟普查》,內城有303座寺廟,外城有258座,東南郊有33座,西北郊有348座,共有942座寺廟。據說這還只是當年北京寺廟總數的壹半。

北京很多寺廟的名字都有壹個特點。除了皇室的名字,還有壹些常見的名字,往往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朝廷給的名字卻鮮為人知,比如雲岫寺、匯聚寺、什邡普覺寺、覺聖寺等。這些寺廟的名字很陌生。如果說它們的俗名是潭柘寺、戒臺寺、臥佛寺、大鐘寺,大家都會知道。

在舊時代,北京的許多寺廟都有著著名的寶藏,如智化寺的沈箱,永和宮佛樓的佛冠、金傘和珍珠,但迄今為止只能保留壹些大型藝術品,如碧雲寺的五百羅漢和法海寺的明代壁畫,其中明代壁畫尤為珍貴,堪稱稀世珍寶。

法海寺位於北京西部的翠微山南麓。它是明英宗時由宦官捐資修建的。寺內大雄寶殿的壁畫舉世聞名。寺內佛三兩側,有壹幅“天上三十六佛”圖。圖中人物身材豐滿,牙齒光亮,眼睛明亮。金剛力士赤膊上陣,意氣風發,鎧甲鮮艷,變化多端,栩栩如生。東西墻上畫的重要人物是紅蓮供養的如來和衣袂飄飄的飛天,周圍是牡丹、玫瑰等名貴花卉,窮極而艷,令人嘆息。佛三的背面是三個偉人的雕像,其中水月觀音最為傳神,從臉型、神態、服飾圖案都各不相同。整幅畫面中,除了怪獸、花草之外,* * *共有77個角色,個個栩栩如生,生態十足。

在舊社會,廟會是典型的宗教活動和貿易市場,北京曾是廟會的天下。北京的廟會不僅是春節的第壹個月,還有許多其他的廟會。各寺廟的宗教活動只有廟會期間比較典型,除了平時的燒香拜神。廟會期間,大部分寺廟都伴隨著貿易市場,商品豐富多樣。久而久之,廟會已經成為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有些廟會是壹年壹度的,有些壹個月有好幾天。除了固定的廟會,還有不定的日子。

清末民初開會期間,廟會每周三(初三、十三、二十三)都是土地廟。周五周六(初五、初六、十五、初六、二十五、初六),是白塔寺;每逢初七、初八(七、八、十七、八、二十七、八),為護國寺。每月9日、10日、1日、2日(9日、19日、29日、10日、20日、1日、11日、21日、2日、12日、22日)。此外,正月初壹開寺的東嶽廟、大鐘寺(壹般開寺10天到半個月),初二開寺的財神寺,十七、十八日開寺的白雲寺,三月初三開寺的蟠桃宮等等。廟會幾乎每天都有,甚至壹天不止壹個。可以說老北京是廟會的天下。

  • 上一篇:玉雕龍牌值得收藏嗎?
  • 下一篇:傳統流動宴席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