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
翻譯
每年農歷八月六日,是壹個傳統的中秋節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機會寄托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翻譯
遠在他鄉的旅行者,也借此寄托自己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翻譯
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翻譯
擺個大香爐桌,放上個月的圓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對不能少。
切月餅的人提前算好了全家多少人,家裏多少人,外地多少人,都要算在壹起。他們不能多切或少切,大小要壹樣。
翻譯
切月餅的人事先算好全家總共有多少人,在國內的,在國外的,都要壹起算,不能多切壹個也不能少切壹個,大小要差不多。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
翻譯
在唐代,中秋節賞月和玩月非常普遍。
聖誕節:
聖誕節是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基督教節日。沒有人知道基督誕生的確切日期,但大多數基督徒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在這壹天,許多人去教堂,參加特殊的宗教儀式。在聖誕節期間,他們還交換禮物,用冬青、槲寄生和聖誕樹裝飾他們的家。Christmas這個詞來自Cristes maesse,壹個早期的英語短語,意思是基督的彌撒。聖誕節的故事主要來自《新約》中的聖路加福音和聖馬太福音。
聖誕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我們的許多聖誕節傳統在基督誕生前幾個世紀就已經慶祝了。聖誕節的6 5438+02天,明亮的篝火,聖誕圓木,贈送禮物,有花車的狂歡節(遊行),挨家挨戶唱歌的頌歌,節日盛宴,教堂遊行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
許多這些傳統始於美索不達米亞慶祝新年。美索不達米亞人信仰許多神,他們的主神是馬杜克。每年冬天到來的時候,人們都相信馬杜克會與混亂的怪物戰鬥。為了幫助馬杜克進行鬥爭,美索不達米亞人舉行了新年慶典。這就是紮格穆克,持續了12天的新年節日。
波斯人和巴比倫人慶祝壹個類似的節日,叫做Sacaea。慶祝活動的壹部分包括交換位置,奴隸將成為主人,主人將服從。古希臘人舉行了壹個類似紮格穆克/薩卡厄節的節日來幫助他們的神克羅諾斯,他將與宙斯和他的泰坦們戰鬥。
羅馬人慶祝他們的土星神。他們的節日叫做農神節,從12月中旬開始,到1月6日結束。喊著“我的農神節!”慶祝活動包括在街上的化裝舞會,盛大的節日大餐,拜訪朋友,以及交換被稱為Strenae(幸運水果)的好運禮物。羅馬人用月桂花環和點燃蠟燭的綠樹來裝飾他們的大廳。主人和奴隸會再次交換位置。
“喬·農神節!”對羅馬人來說是壹個有趣的節日,但是基督徒認為紀念異教的神是壹件令人憎惡的事。早期的基督徒想把他們的基督孩子的生日作為壹個莊嚴的宗教節日,而不是像異教的農神節那樣歡樂喜慶的節日。
壹些傳說聲稱,基督教的“聖誕節”慶祝活動是為了與十二月的異教慶祝活動競爭而發明的。二十五日不僅是羅馬人的節日,也是波斯人的節日,他們的密特拉教是當時基督教的主要對手之壹。教會最終成功地從Saturanilia節日中獲得了歡樂、燈光和禮物,並把它們帶到了聖誕節的慶祝活動中。
基督誕生的確切日期從未被確定過。傳統上說,這個節日是從公元98年開始慶祝的。公元137年,羅馬主教下令把基督孩子的生日作為壹個莊嚴的節日來慶祝。公元350年,另壹位羅馬主教朱利葉斯壹世選擇12月25日作為慶祝聖誕節的日子。
耶穌的誕生有壹個故事: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這位童貞女的名字叫瑪利亞,她被許配給了約瑟夫。在他們在壹起之前,她被發現懷了聖靈的孩子。她的丈夫約瑟夫打算把她偷偷帶走。當他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上帝的天使加百列出現在他的夢中,告訴他不要害怕娶瑪麗為妻。馬利亞將要生壹個兒子,他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在耶穌出生之前,約瑟夫和瑪麗來到奎爾尼烏斯統治的敘利亞。於是眾人都去登記,各歸各城。約瑟也從加利利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恒,因為他是大衛家的人,是大衛壹族的,要在他所許配的懷孕妻子馬利亞那裏登記。他們在那裏的時候,她分娩的日子已經到了。她就生了她的長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裏,因為客店裏沒有地方給他們。
聖誕節是耶穌誕生的節日,在每年的12月25日。但是沒有人知道耶穌的實際生日。當聖誕卡在公元1846年出現時,聖誕節變得流行起來,快樂的聖誕老人的概念在十九世紀首次流行起來。
在冬天的特殊日子裏給親戚朋友送禮物的習俗大概始於古羅馬和北歐。在這些地區,人們互相贈送小禮物作為他們年終慶祝的壹部分。
在公元1800年,又有兩種聖誕節習俗流行起來——裝飾聖誕樹和給親戚朋友寄聖誕卡。許多著名的聖誕頌歌,包括“平安夜”和“聽!《天使傳唱》創作於這壹時期。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聖誕老人取代了聖尼古拉斯成為贈送禮物的象征。
聖誕節這個詞有時被用來代替聖誕節。這壹傳統始於早期的基督教會。在希臘語中,X是基督名字的第壹個字母。它經常被用作神聖的象征。
“聖誕節”這個名字是“基督教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堂的禮拜儀式。聖誕節是壹個宗教節日。我們慶祝它作為耶穌的生日,所以它也被稱為聖誕節。在這壹天,世界上所有的基督教堂都舉行特殊的儀式。但是有許多聖誕節慶祝活動與宗教無關。交換禮物和發送聖誕卡都使聖誕節成為壹個普遍慶祝的日子。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公元4世紀初,65438+10月6日是東羅馬帝國各教會紀念耶穌誕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又稱主顯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啟示自己。當時唯壹的例外是耶路撒冷的教會,只紀念耶穌的誕生,不紀念耶穌的洗禮。
後來歷史學家在羅馬基督徒使用的歷法中發現,65438+公元354年2月25日這壹頁記載:“基督出生在猶大伯利恒。”經過研究,壹般認為65438+2月25日作為聖誕節,可能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65438+2月25日原本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生日,是異教徒的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天主教的神之壹。這壹天也是羅馬日歷的冬季至日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將這壹天視為春天的希望和萬物復蘇的開始。也許是這個原因,羅馬教會選擇這壹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早期教會試圖將異教習俗基督化的措施之壹。後來,雖然大部分教會都接受65438+2月25日這壹天為聖誕節,但由於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法不同,具體日期無法統壹,所以將65438+2月24日至次年65438+10月6日這壹天定為聖誕潮,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在此期間內慶祝聖誕節。
國慶節: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都稱"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壹些國家稱"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稱"共和日"、"共和日"、"革命日"、"解放日"、"民族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給國家的名稱加上"日",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節,以防國王變動,國慶節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每當遇到國慶節,世界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增強我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天,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了慶祝國慶節,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壹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代為主持,邀請駐當地的各國外交代表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是也有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像我們,英國不舉行招待會。
“國慶”壹詞原指全國性的慶祝活動,最早見於西晉。西晉文學家陸機在《論五常》壹文中記載“國慶只益,主憂不害”。在中國封建時代,舉國歡慶的大事無非就是皇帝登基和生日(清朝稱皇帝生日為萬歲節)。所以,在中國古代,皇帝被視為皇帝。
1949 10十月1是新中國成立紀念日。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人民的開國大典是1949 10年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其實在人們的心目中,1949 10年6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儀式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開國大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前壹周就已經公布了。當時不叫“開國大典”,叫“開國大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壹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主任毛澤東在CPPCC第壹屆會議的開幕詞中宣布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麽6月1日國慶節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國委員會第壹次會議上,許廣平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讓我說,建國要有個國慶節。我希望本局決定將10 1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該提出壹個方案,並向政府建議,由政府來決定..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關於中國人民國慶節的決議》,規定每年的國慶節為10,1,並以這壹天為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1,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歡慶的盛大節日。
端午節:
奧運會會徽由白色背景上的五個相連的圓環(分別為藍、黃、黑、綠、紅)組成。這最初是由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於1913年設計的。在最初介紹時,德·顧拜旦在《奧林匹克雜誌》8月號1913版中說:
為說明和代表1914世界大會而選擇的會徽...:五個不同顏色的圓環——藍、黃、黑、綠、紅——被放置在紙的白色區域。這五個圓環代表了世界的五個部分,這五個部分現在已經被奧林匹克主義所接受,並且願意接受健康的競爭。
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巴尼在11月1992年11月國際奧委會官方雜誌“奧林匹克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解釋說,皮埃爾·德·顧拜旦在主管美國體育聯合會時就有了交錯環的想法,美國體育聯合會是由兩個法國體育協會的聯盟成立的,直到1925年, 負責在法國代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該聯合會的會徽是兩個交錯的圓環(如vesica piscis典型的交錯結婚戒指),最初是瑞士精神病學家卡爾·榮格的想法,因為對他來說,圓環意味著連續性和人類。 [2]
1914大會因壹戰爆發不得不暫停,但會徽(和旗幟)後來被采用。他們將於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的第七屆奧運會上首次正式亮相。
會徽的流行和廣泛使用始於1936柏林夏季奧運會。1936夏季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卡爾·迪姆(Carl Diem)想在著名的神諭所在地德爾菲的體育場舉行火炬手儀式,皮提亞運動會也在這裏舉行。為此,他下令建造壹座兩側刻有奧林匹克五環的裏程碑,壹名火炬手將和另外三名火炬手壹起把聖火從那裏傳遞到柏林。儀式舉行了,但石頭從未被移走。後來,兩位英國作者林恩和格雷·普爾在公元1950年代末訪問特爾斐時看到了這塊石頭,並在他們的《古代運動會史》中報道說,奧林匹克五環的圖案來自古希臘。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卡爾·迪姆之石”。[3]這創造了壹個神話,即這個符號起源於古希臘。這些戒指隨後在1936的納粹圖片中出現,作為美化第三帝國努力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