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課本上的壹道活動題。說真的,在幾位老師上課分析之前,我並沒有仔細分析這個問題。在聽課的過程中,壹開始覺得這個問題是兩個教學層面的連接點。潘帕斯草原牧場放牧只是世界農業區域類型的壹個例子。案例教學講究“走進去,走出去”。“進去”就是深入了解隱藏在案件中的規律性的東西,“出去”就是把這些提煉出來的規律性的東西轉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分析新的問題。因此,為了引導學生在分析潘帕斯草原牧場畜牧業放流後“走出去”,教材提出了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區畜牧業發展的新形勢。顯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不能壹概而論,不同的老師可以在不同的學生群體中靈活運用。在這次教學之星的評選中,有壹些路過,也有壹些詳細的分析。有兩位老師詳細分析過,過程結論比較接近。回來後我百度了壹下,發現這也是很多老師的基本處理方式。基本過程和結論如下: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區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牧場畜牧業的生產模式?(多媒體展示)中國四大牧區地圖,中國幹濕區地圖,中國人口分布圖(組織討論,老師總結)有問題:1。生產沒有市場化,隨意性和盲目性,導致畜產品銷售不暢。2.草原過度放牧導致各地生態惡化。3.產業結構單壹,二三產業發展緩慢。4.產品競爭力低,不能適應入世後的國際市場競爭。5.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6.科技和教育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7.小農經濟式的家庭經營,尤其是地廣人稀的牧區,很難充分發揮區域產業特色發展經濟。可供參考的經驗: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首先,我很佩服老師們研究的細致,資料收集的完整。其次,我覺得很多提法似乎太主觀了。其中,最關鍵的是徹底否定中國現行的畜牧業模式,摒棄傳統的地方遊牧模式。下面節選兩位學者對這個問題的壹些相關論述。首先是郝兵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草原上的籬笆》壹文中的論述。與非洲的草原類似,內蒙古草原的生態系統也是不平衡的。換句話說,每年的草長得好不好,更多取決於當年的降水量。內蒙古草原年降雨量在空間分布上很不穩定,所以各地年降雨量的變化會帶來當地各年植被的變化,很難預測明年哪個地區長勢好,哪個地區長勢不好。所以畜牧業的流動性很重要,只有流動性才能充分利用草地資源。牧民代代相傳的遊牧生活,其實是基於對這壹地區生態規律的深刻理解。牧民也有自己非常貼切的文化表達。當壹個孩子問媽媽,為什麽我們蒙古人老是流浪遷徙,不能在壹個地方定居嗎?他的母親告訴他,蒙古人視天為父,視地為母,視水為血,視草木為神。如果妳生活在壹個地方,地球母親,Etugen,會很痛苦。只有蒙古人流浪遷徙的時候,才會像大地母親的血壹樣流淌,讓她渾身舒坦。因此,遊牧式的流動方式是最適合易受破壞的高山腐殖質草地的生產方式,體現了遊牧民族天人合壹的思維模式。第二,周剛在《畜牧王國的興亡》壹書中說,美國西部畜牧業的發展對中國有啟發。雖然中國和美國的土地資源情況差別很大,不可能照搬美國的經驗,但是利用土地政策調動生產者積極性的原理是可以學習的。據此,他認為中國西部牧區給牧民分配草地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並認為這壹政策可以進壹步調動牧民的積極性,促進中國西部畜牧業的現代化。其次,南北戰爭後美國西部畜牧業迅速發展的壹個重要原因是吸收了美國東部和外國的資金。據此,周剛認為,要實現西部畜牧業的現代化,資金是壹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如何引進東部發達地區和國外的資金投資西部畜牧業是當務之急。但在引進資金時,也要警惕美國西部牧區出現的盲目和狂熱。也就是說,西部牧區在招商引資中要積極、審慎,保持科學的態度。第三,美國“畜牧王國”的繁榮,深深受益於橫貫大陸鐵路及其支線提供的便利運輸條件。據此,周剛認為:如何改變中國西部牧區的交通狀況已成為當務之急;道路建設不能完全等國家投資;為了改善西部牧區的交通狀況,不僅要修建壹些鐵路幹線的支線來改善鐵路交通,而且要加強公路建設,形成公路交通網絡。第四,“畜牧王國”在美國迅速崛起的壹個主要原因是經營者有經濟頭腦,市場意識強;“畜牧王國”從壹開始就將牧區與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牛羊畜牧業被納入美國現代化的發展軌道。有鑒於此,周剛認為,中國西部牧區無分工小農戶畜牧業比重巨大,家庭牧場社會化大生產仍處於次要地位的現狀,制約著中國畜牧業的現代化進程;為了保證我國畜牧業盡快實現現代化,使之穩定、健康、持續地發展,必須從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從小生產的“家庭承包制”向社會化大生產的“專業戶”轉變,建立現代牧場和畜牧公司。第五,美國“畜牧王國”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災害、外國競爭等。,但美國的壟斷資本為了榨取超額利潤,利用當時美國政府實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以“放牧”的掠奪性經營方式開發西部牧區,導致牧區牲畜迅速吃飽,過度放牧。據此,周剛認為,我國西部牧區應采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實行輪牧和牛羊分牧,以維護牧區生態平衡,防止草原荒漠化,避免“靠天養牧”的被動局面,使我國畜牧業進入良性循環。第六,美國“畜牧王國”衰落的慘痛教訓之壹是,從內戰結束到19年底,雖然西部牧區經常發生幹旱、火災、蝗災、沙塵暴、雪災等嚴重自然災害,但為了追求超額利潤,畜牧大王們根本不進行防災抗災的基礎建設,只向草原索取,靠天養畜。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他們常常束手無策。據此,周剛認為,目前仍處於“靠天養牧”、“大災減產、小災減產”狀態的西部牧區,急需基本建設投入,改善人畜生活條件,加強天氣預報,保護牧區植被,禁止亂砍濫伐,種植優良牧草,多儲備冬季飼草,用現代科學生產方式取代傳統原始的遊牧方式,從根本上增強防災防災能力。決不能片面盲目追求利潤,忽視基本建設。兩者的分析超越了具體經濟地理位置的單壹比較,加入了我們往往缺乏的文化角度、政治角度、歷史角度。地理要綜合,綜合的視角要受到地理老師的尊重。
上一篇: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下一篇:為什麽要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