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壹,教學方法
1,教學法的基本特征是:第壹,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第二,學生是知識和信息的接受者,通過聽課學習歷史內容;第三,教師傳授知識主要靠口頭語言,即口頭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的基本工具;第四,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五,面向全體學生,根據班級學生的壹般特點和水平進行教學。鑒於以上特點,該教學法的優缺點如下:
2.教學方法的利與弊
講座法的優點: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歷史知識;教師的邏輯論證,善於設疑,語言生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教育。教師主導教學過程,易於控制教學,對教學沒有特殊要求;在廣大農村,低教學成本是不可或缺的。
講授法的弊端:采用講授法教學時,教學內容往往是由教師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對學習內容進行及時反饋,難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教法代替不了自學和練習。過多的教學會占用學生自學和練習的時間,對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因材施教的原則如果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就不容易得到全面貫徹;教學重在知識目標,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註意和興趣,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就容易陷入註射式教學的泥潭。
?
二,師生互動的課堂討論
1,課堂討論的特點
主要表現就是互動性。對話不僅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也可以在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在最活躍的討論中,每個人都是積極的參與者。
2.課堂討論的利與弊
課堂討論的好處是:第壹,讓學生為積極公民的角色做好準備,這就是對信息、觀點和意見進行分析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形成個人的觀點和判斷;第二,鼓勵學生之間有效的人際交往;第三,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
課堂討論的缺點:消極的壹面是,概念化不良或引導不當的討論不會達到目的,浪費時間,從而無效和不愉快。
?
第三,歷史探究法
1,歷史查詢法的特點
歷史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應著眼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歷史探究學習活動具有不同於壹般歷史學習活動的壹些特征。
第壹,以探究問題為目的。沒有問題,沒有研究。過去歷史學習往往是固定的,對於學生來說,沒有真正的探究題,或者只有表面題,或者讓學生頭疼的問題,比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歷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真正意義在於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討論、研究和解決問題。因此,歷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應該為學生創造了解事件基本情況的機會,並使學生能夠深入探究。
第二,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歷史學習不應該是壹個固化觀念的過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局限於某壹種僵化的模式。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性思維和復合性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辯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中因果關系的思考,這是對人們思維水平的考驗。學生的歷史探究學習是歷史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維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果的體驗,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歷史探究學習活動的核心是激活、調動和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三,學生自治的形式。探究學習是壹個主動的學習過程,學生的主動探究是歷史探究學習活動真正開展的關鍵。只有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做中學,才能激發他們的動機,引起他們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學習活動體驗挫折和成功;這樣才能看到學生的辨別力、理解力和創造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因此,歷史探究學習的開展必須高度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
第四,是以史料的運用為條件的。人們了解歷史的前提是獲得承載歷史信息的原始材料,即史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處理史料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壹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使他們厭倦歷史,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歷史探究學習要改變歷史學習是現成知識記憶的傳統模式,使學習過程和結果統壹起來。歷史探究學習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學習和理解歷史,即學生學會運用史料,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斷,把史料作為解決歷史問題的證據。因此,歷史探究學習離不開史料的運用,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第五,在老師的幫助下。在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接受的是“歷史”,即大多數人認可的歷史知識和觀點。歷史探究學習是“學生做什麽,而不是他們做得好”的主動學習過程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去思考怎麽做,甚至怎麽做,而不是接受老師已經思考過的現成結論。在歷史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的不是“教”或“教”,而是“導”或“幫”。因此,歷史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是壹種引導性的研究。在歷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夥伴,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幫助和經驗。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探究學習中的位置,發揮輔助作用。
2.歷史探究法的利弊。
歷史探究法的優勢:開展歷史探究學習意義重大。歷史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壹個思考和探究歷史的空間,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歷史知識;有利於學生對歷史的註解和建構;有利於發展學生學習歷史的創造能力;也有利於學生觀念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歷史探究法的弊端:難以開展,部分學校不支持,很多歷史老師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其實這些都不是自己的劣勢。歷史探究學習課時難以確定,資金需求量大,教師難以掌控,評價體系不完善。這是它的缺點。
?
第四,歷史活動課的教學方法
1,活動類的特征
第壹,實驗性的。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做”、“調查”、“收集信息”等壹系列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歷史,發展實踐和創新能力。
第二,開放性。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每個學生的需求,關註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作表現。其活動的目標和內容、過程和結果都是公開的。評價標準多樣化。
第三,自主性。這種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活動結果的呈現形式,指導老師只給予必要的指導,並不照顧學生的作業。
第四,流程。這類課程更註重學習過程,更註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通過發現問題、收集資料、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體驗探究的艱辛和快樂,培養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開展活動課的利與弊。
開展活動課的優勢:活動課能體現以學生為本,學生能通過體驗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能善於喚起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學生在思想和學習方法上大膽創新;為學生創造表達自己的機會。使學生學會不同的學習方法,註重探究性學習,在探索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歷史或現實問題的能力,不斷獲得成功經驗。學生不僅要學習歷史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技能,培養自己的個性。
開展活動課的弊端:要求和探究性學習壹樣高;老師不好管;評價並不完美。
總之,課堂教學方法很多,關鍵是要註意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對象,用系統的觀點和綜合的觀點形成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華東師範大學徐吉林教授有壹句名言,“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我是壹名普通的中學歷史老師,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也會努力思考,努力實踐,努力改變我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