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感恩:壹種簡單而深刻的倫理
感恩的感覺很簡單,感恩的內涵很豐富。感恩之心使我們能夠自然而然地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世界建立起良性和諧的關系。
如果壹個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被別人救了,那麽他自然會感激救他的人。這是很自然的情緒。同樣,壹個人經常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壹定會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有壹種感恩的心情。當然也會有忘恩負義以德報怨的人,但他壹定是被世人所不齒的,因為他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壹種簡單的情感,或者說是壹種簡單的倫理。
在這兩種情況下,妳都是直接從別人那裏受益的,所以感恩的心情也馬上升起。然而,事實上,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著無數的利益,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首先是父母的恩情。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生出來的,他們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並付出巨大的努力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願意犧牲自己來保護孩子。
其次,老師的善良。父母給我們血肉,老師長輩給我們知識、經驗、人生教訓。沒有老師的指導和引導,怎麽可能成為成年人?如果沒有人傳遞知識和生活智慧,人類可能永遠停留在愚昧的原始社會。
第三是國家的善良。我們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吃的長在那裏,用的取自斯裏蘭卡。因此,我們應該感激我們國家的恩惠。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穩定,人民的和諧,有賴於政府的管理和人民軍隊的保護。所以要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第四是大眾之恩。我們日常生存所需的糧食是農民種的,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東西是工人做的,還要靠商人流通,等等。所以要尊重壹切勞動者,惜福節儉,盡自己的本分,回饋大眾。
第二,感恩的缺失與感恩教育
感恩的感覺對人的道德成長如此重要,但現實中我們的感恩是相當匱乏的。通過報紙、電視,我們看到壹些青少年不顧父母辛苦、家境貧寒,貪圖虛榮心,貪圖享樂,令父母落淚;有的同學不懂得尊重老師,虛心求教,卻炫耀自己的能力;有些貧困生不知感謝就接受了別人的資助,內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的人整天抱怨,不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總認為國家和單位虧欠自己很多;也有壹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不顧集體和國家的利益,腐化墮落。是什麽造成了如此自私和忘恩負義的局面,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深思。
首先要從學校本身找原因。目前就壹般情況而言,學校還是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壹個學生,只重視與升學相關的幾門學科。“三好”本來是把品德放在第壹位,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實際上在“三好學生”的評價中,學習成績永遠是第壹位的,甚至只是看學習成績。學校有意無意地鼓勵學生之間的競爭,而不是相互支持。在這樣壹個崇尚個人奮鬥和競爭的環境中,孩子當然很難學會感恩和體諒他人。
其次,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問題很多。問題之壹:現在很多父母總是不加節制地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古人說“欲不可垂”,“欲是萬丈深淵”。過分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欲望,只能增加他們的自私和貪婪。壹個自私的孩子怎麽會懂得感恩,壹個自私的孩子怎麽會理解別人。所以古人有“寵子不孝”之嘆。
第二個問題:父母希望孩子成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父母幾乎把所有的註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學業上,以為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學,就能有好的未來。
第三個問題:現在的家長不像以前那樣尊敬老師了,這當然和媒體的負面報道太多有關。如果說教會學生孝順父母是學校的責任,那麽教會孩子尊敬老師無疑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情。都說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和我們家長的榜樣和言語有很大關系。
其實孩子的天性是好的,感恩的意識和習慣要從小培養。我們需要的只是壹種信念和堅持。
小學階段是壹個人道德和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感恩和孝道教育的目的是為壹個人的道德發展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在中學,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為家庭盡義務,並下定決心為祖國服務,這也應該從他們的父母,國家和公眾的感激之情開始。或者有人說,這跟學習成績有什麽關系?我只需要好成績。其實以大局為重,從根源入手,壹定會事半功倍。我們不是經常抱怨學生學習不自覺不認真嗎?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學習,那麽當他累了,不開心了,或者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偷懶懈怠,否則何苦呢?另壹方面,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會有意識地約束自己,努力學習,能夠尊敬老師,熱愛同學,因為如果他不這樣做,他就會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甚至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全世界的人民。
其實感恩的道理很簡單,感恩的教育也不難。如果我們能激發孩子對父母和老師的感激之情,鼓勵學生相互支持和合作,我相信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將充滿活力,煥然壹新。因為在相互扶持和感恩的時候,父母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有心靈的交流。在這種充滿支持和感激的氛圍中,無論妳學了多少,妳可能都不會覺得累。所以我們也要反思,或許不是孩子作業太多,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精神力量。
第三,孝道應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中國的道德文化是“仁為本”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修身養性的本質就是內心的仁。但如果沒有內心的善良和尊重,外在的“儀式”(行為習慣)只是壹種形式,毫無意義。然而,這種與生俱來的人類良知往往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喚醒或揭示這種仁慈的良知成為道德遺傳學中的壹個重要問題。中國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正是這樣壹種邏輯方式,即從“孝”開始,再從“孝”擴展到他人,最後是愛眾,天下人皆兄弟,天下壹家。
壹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很難說他能真正愛別人,更談不上愛集體愛祖國。因此,孝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詞源上說,“教”字左出“孝”,右出“文”。“教”的本義其實是教人孝順。學校中的孝道教育
教育的任務是引導和啟發學生感知父母的大愛和深深的感恩。壹個真正能孝順的人,壹定是勤於學習,勇於戰鬥,官位廉。所以聖人孔子說:“親愛的人,不要好孝順。”
總之,“新八德”教育在學習方法和教學原則上做出的這些提示是非常適用的。因此,我打算將“新八德”教育內容正式引入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在進行“新八德”教育時,我應該首先實踐要求學生做的事情。因為老師的言傳身教會起到示範和引領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記住,妳不僅僅是壹個上課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教育者,人生的導師,道德的引導者。所以我壹定要以身作則,踐行“新八德”,絕不搞個人形式主義!此外,我校學期還建立了以“道德與法制相結合的八德素質教育模式研究”為題的“新八德”教育研究,並制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和方案。我會根據學校制定的計劃和方案,認真開展每個階段的研究,並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形成材料,為研究盡自己的壹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