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購買能力的增強,為快遞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近十年成了快遞行業高速發展階段,雖然快遞票數在日益增長,但是盈利能力卻在走下坡路。由此可見快遞行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面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負債經營是現在普遍的經營方式,財務杠桿效應不僅給企業撬動了更大的利益空間,還得到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但是負債經營是把雙刃劍,過度負債不僅會使企業面臨高額的資金成本,還會產生信用風險。
本文從Y快遞公司高負債率出發,研究其資本機構,與同行業的橫向對比中發現Y快遞公司的財務杠桿是偏高得。對於高負債率的Y快遞公司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問題,我們分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來分析其所面臨的風險,得出其高杠桿經營有以下原因:未能有效識別風險,缺乏風險預警機制,負債結構不合理,並提出合理優化資本結構,拓寬融資渠道,改善經營質量,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的措施。希望通過對Y快遞公司的案例分析能夠為其他快遞公司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提供參考。
關鍵詞:資本結構;負債經營;風險控制
壹、引言
(壹)研究背景
近十年來,快遞行業已經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之壹,任何壹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企業資本的來源壹般分為權益性融資,債務性融資,和公司的留存收益,相對來說,債務性融資的利息成本更低,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資產負債率來獲得財務杠桿效益。大的快遞公司是壹個遍布全國甚至有國際的線路網,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需要大量的資金註入,就會出現持續負債的情況並導致負債率增高,使得財務杠桿效益降低,增加財務風險。16年開始快遞公司紛紛上市,開始步足資本市場,企業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後,對於資產負債率和杠桿水平也有了自己的控制空間,快遞公司通過權益融資,抓住行業發展的高速期,擴大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截止19年我國國內快遞業務量就有635.23億件,快遞收入超7000億元,快遞從業人員超過300萬人,成為全球快遞行業最發達的國家。
我國快遞行業從高速增長階段向穩定成熟階段過渡,從單方面要求業務量和市場占有率到提高服務質量方向發展,隨著市場的壯大,進來的人也逐漸變多,競爭就越演越烈,快遞公司打價格戰,雖然收件的票數每年都大幅增長,但是單票收入卻越來越低,隨著物價的增長,人工房租成本每年都在增長,快遞企業屬於人口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成本的絕大部分,因此企業的盈利能力水平也在逐步下降。近兩年國內快遞行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價格戰愈演愈烈,壹個行業初期的發展離不開價格,但是當它趨於成熟時,價格成了最大的競爭手段,這對行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還會加大企業經營失敗破產的風險。(2)服務優質化,如果想要保持好的服務,通過優質的服務去占領市場就意味著企業要有優良的團隊,不管在收件,還是派件還是中轉的時效,處理問題件方面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工,服務質量好了勢必單人處理的數量就會下降,那麽單票成本就會隨之上升,使得企業不得不保持高價的收費來維持它良好的服務。(3)持續的行業整合,價格戰打的後果是小快遞公司不堪經營壓力倒閉,大快遞企業為了提高市場份額,各地鋪網點,使得經營成本不斷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極大提高了行業的成本,在全網都在抓服務的同時,本身主打服務優勢的Y快遞公司的優勢逐漸減弱。同時全網壹致打價格戰,Y快遞公司的利潤也在不斷削弱,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為了擴大規模,提高業務量,Y快遞公司在2019年的負債率高達54.08%,較2018年增長5.63%,而快遞行業的負債率應該控制在50%左右,其高杠桿模式下也增加了股民對Y快遞公司的擔憂。在18年4月份國家就召開了會議提出結構性去杠桿,要求企業降杠桿穩經營,盡量使得杠桿更合理化,有效化。
(二)研究意義
本文選取Y快遞公司為分析對象,對其財務杠桿和財務風險控制進行分析,同時為其他快遞公司合理控制財務杠桿和預防財務風險提供借鑒,具有壹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理論意義
國內外學者已經研究出大量關於控制財務杠桿和預防財務風險方面的理論,但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和制造業企業的案例上,針對具體的快遞企業風險經營的研究很少。Y快遞公司作為快遞行業的頭部企業,本文通過研究其在經濟新形勢下的負債經營的風險控制策略,有助於完善快遞行業內部控制和風險防範的理論基礎。
現實意義
Y快遞企業需要重點研究自身資本結構和目前采取的風險控制策略,因為這是有效防範財務風險的前提,有效識別財務風險對防範財務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Y快遞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戰略進行分析,得出其負債經營的風險程度,找出負債經營的成因,並提出改善的建議。該建議不僅能控制Y快遞公司的負債經營風險,使公司獲得長遠利益,並使公司立於同行中更具競爭力,為其他快遞公司控制財務風險提供借鑒作用。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西方經濟界的資本結構理論經歷了從古典資本結構理論向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發展的過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杜蘭特(D.Durand)在1952年發表的《企業債務與權益成本計量方法的發展和問題》提出了早期資本結構理論,奠定了後期資本結構理論發展的基礎,他將早期資本結構理論分為凈利潤理論,凈營業利潤理論和傳統折中理論這三種類型。凈利潤理論這種觀點認為,債務的利息成本在所得稅稅前扣除而股權的股息成本不得稅前扣除,所以企業的債務資本成本小於股權的資本成本,當企業的債權資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凈利潤就越大,從而使得公司的價值就越高;而凈經營凈利潤理論則認為,在公司的資本結構中,財務杠桿的大小不影響公司的價值,提高公司的經營凈利潤才能夠真正提高公司的價值,無論公司采取何種融資方式,資本成本是固定的;傳統折中理論與前兩種觀點都不壹致,它認為負債利息可以稅前扣除降低公司稅負以達到提升公司價值的目的,但是負債必須要適度,並不是債務越多資本結構越好。傳統理論認為存在使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資本結構,在這最優資本結構的點上,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高。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包括MM理論、權衡理論、不對稱信息理論和控制權理論。在資本結構理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綜合資本成本最低,股東收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成了衡量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的標準。莫迪格利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58年***同出版的《資本成本率、企業財務和投資理論》壹書中認為負債經營能夠起到節稅作用,不過大額舉債會增加企業無力償還債務的財務風險,所以如何合理安排企業的資本結構對於企業的財務戰略管理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國外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長,相對而言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就短了很多,尚屬於不太成熟的階段,但是也有不少學者對於資本結構進行研究。1998年5月張鳴在《財務杠桿效應研究》中較早的研究了這壹理論,其以舉實例列數據的方式分析了企業財務杠桿的正負效應。他提出如果企業得息稅前利潤率大於企業負債的資本成本率,那說明企業借入資金創造的價值大於債務本身應負擔的利息,財務杠桿即發揮了正效應,增加杠桿可以提高企業的權益資本利潤率。當企業得息稅前利潤率低於企業的負債資本成本率時,借入資金創造的價值還不足以支付這部分資金的利息,財務杠桿即發揮了負效應,企業壹味的負債會增加企業得財務風險,所以企業要增強風險意識,采取有效的管理對策來增強對財務杠桿負效應的管理控制。2000年邵希娟、崔毅在《企業風險與杠桿效應》壹文中提出之所以會出現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是因為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得會有利息成本和其他固定不變的成本。所謂經營杠桿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隨著銷量變動的幅度,企業可以通過創收即增加銷售收入,提高銷售單價,也可以通過內部管控,降低企業得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來達到降低經營風險得目的。如果壹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已經很高了,那我們就要想辦法盡量降低財務風險,在籌資時減少支付固定利息的負債和優先股的比例,優先選擇發行普通股的方式來滿足公司的資金需求;如果壹個企業的財務風險比較小,那就可以適當增加負債比例,利用較高的財務杠桿來撬動更大的利潤空間,爭取每股收益最大化。在投資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公司的銷售情況,銷售情況好,可以加大經營杠桿增加企業利潤。在融資決策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通過風險管控,使企業獲得杠桿效益。
綜上所述,財務杠桿和企業經營和風險控制緊密聯系,國內外學者在理論,實例和實踐方面進行大量研究,在財務杠桿方面,企業在適當負債和良好償債能力的情況下,杠桿會發揮正效應,運用負債抵稅能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凈利潤。但對負債結構不合理,盲目擴張,資產負債率過高,資本成本率大於資本利潤率,就會形成杠桿負效應,使得企業償債壓力過大,甚至有破產風險,公司的資本結構,負債規模都可以影響到杠桿效應。在風險控制方面,國內外專家建議將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相結合,采取全方位的手段防範風險,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風險控制應當貫穿公司經營活動的始終,建立專門的風險控制部門,從源頭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