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面是中山歷史網。
中山人愛國愛鄉,勤勞淳樸;充滿進取精神,為了生計,他不惜背井離鄉,漂洋過海開始艱苦創業;靈活求實,思維敏銳,少保守,力求創新;民風平和有禮,與人為善,團結互助,崇尚正義,但富者奢靡,愛面子,講求排場,崇尚虛榮。
人民政府根據中山人的民風,在上世紀80年代制定了“團結、愛國、求實、創新”作為中山人的精神。
當地的舊習慣和壞習慣
中山的壹些地區,長期以來沿襲著壹些傳統的舊習,甚至陋習。民國以來,這些舊習俗逐漸被人們所摒棄。有些是陋習,與現行法規相違背,解放後已被人民政府明令禁止。
布洛家
中山北半部靠近順德的小欖、古鎮、東風、南頭,歷史上就有“宅”的習俗。這種習俗是新娘婚後名義上屬於婆家,但從回國之日起仍住在娘家。她只在節假日或丈夫或姨媽生日時回婆家住壹天壹夜或半天,直到懷孕或結婚三年後才正式與公婆同住,稱為“離家出走”。
單身女孩
解放前,小欖、古鎮、東風、南頭、黃埔等經濟作物區受鄰縣順德的影響,部分農村婦女也有終身不嫁的習俗。因為這個地區的農業以蠶桑為主,女性是主要勞動力,收入並不比男性少,所以有不娶的習俗。姑娘下定決心不嫁,就選個黃道吉日,宴請親朋好友,許願拜神“梳頭”。她們留著長辮子,尊稱阿姨,俗稱自梳女。自我打扮的女生可以選擇誌同道合(自我打扮的女生)成為“金蘭”,甚至可以另立居所,共同生活,在生活上互相扶持。這種房子叫“阿姨家”。自梳女可以收養繼承人,繼承財產,繼承人和長輩也要“梳起來”,世代相傳,但沒有老少血緣關系。解放後,女性自我打扮的習俗逐漸消失。
娘子出家了。
解放前,在小欖、固鎮等地,流行已婚婦女以“不在家”為名,逃避夫妻生活,外出當傭人,過單身生活,但名義上仍保持原有的婚姻關系。這些女人稍有積蓄,就出錢讓丈夫娶“平妻”(又稱二娘),給丈夫生孩子,養活丈夫維持家庭。臨終時葬於夫家,由平妻所生子女供奉。人們把這種習俗稱為“買門戶”。稱呼這種已婚婦女,壹般是前隨夫姓,後隨本姓,也就是某某阿姨。這種習俗自解放後就被廢除了。
公雞崇拜新娘
民國以前,象山部分地區有壹種陋習:夫妻約定聯姻時,新郎突然出走抗婚,或出國工作學習,不能及時回國結婚,但女方家不肯輕易相見,男方家由抱公雞的大金代替新郎新娘。公雞祭奠後放入專用雞舍,從不宰殺,任其自然死亡。這種壞習慣使得壹些女人嫁給了公雞,往往是因為她們的丈夫再也不回來了,並且終身守寡。
幽靈婚姻
解放前中山有鬼婚的習俗。普通人,尤其是有錢人,在他死後給未婚的兒子找個對象(死去的未婚女子),選個黃道吉日結婚。這叫鬼婚。新婚之夜,男方的轎子擡到女方家結婚,用紙鬼衣、竹紙做的各種嫁妝擡到男方家祭拜、焚燒。男家把鬼夫婦的靈設在聖樓裏,選了壹個侄子作為他們的繼承人,常年供奉香燭。男人和女人都會舉行公婆儀式。
秋舍
小欖解放前,壹些農民在秋收後(即立秋後第五天)舉行祭祀土地神的儀式,後來提倡“春禱秋報”。這種習俗今天已經廢除了。
線條家具
儺,又稱“打羸運”,是小欖地區的壹種古老習俗,意為驅除邪靈鬼怪,確保當地平安。每年冬季至日前十天,各工坊(每個工坊都是明朝禁衛軍管轄的壹個工坊)的負責人組織信徒,把司令廟裏的菩薩神像擡出來,安置在廟裏合適的鎮上,等待善良的男女來祭拜。從第二天開始,按照占蔔的順序,我會依次在各個車間活動壹天。那壹天,作坊裏所有的人都擺上香燭,打起鼓樂,舉著雕像在作坊的大街小巷遊行。解放後,這種庸俗的習俗被廢除了。
此外,解放前的迷信和陋習,如頌星、許願、求神、遊神等。,今天都被拋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