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班端午節主題活動教案反思

中班端午節主題活動教案反思

 端午節到了,我可以為即將開展的端午節主題課程做好教案,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端午節主題活動教案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端午節主題活動教案反思(壹)

 壹、設計意圖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讓幼兒了解我國的節日與風俗,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壹個有名的來歷,幼兒通過了解屈原的故事,能初步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再通過包粽子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並了解端午節的風俗來歷。

 2、學習包粽子的方法並自己動手。

 3、體會包粽子的樂趣,並學會與小朋友合作。

 三、重難點

 重點:知道端午節並了解其風俗來歷。

 難點:學會如何包粽子。

 四、活動準備

 端午節由來的故事、包粽子的過程圖片、包粽子的材料。

 五、活動過程

 小朋友們好,妳們知道我們即將要過什麽節嗎?因為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關於這個節日有壹個很有趣的故事(講出關於端午節,人們紀念屈原的故事)引出粽子,賽龍舟)

 1.故事中屈原為什麽投江了呢?

 2.他投江自殺之後楚國的人民去找他了嗎?

 3.楚國人民為了把魚蝦趕跑,用了什麽辦法呢?

 4.為了不讓小魚把他的屍體吃掉給小魚做了什麽餵給小魚吃呢?

 小朋友們都很棒,那妳們知道粽子是怎麽包的嗎?老師這裏有包粽子的圖片,那我們壹起來學習吧(出示包粽子過程圖片)先讓小朋友看圖說出過程。再總結(先將粽子葉子對折成圓錐桐,加入餡,再包起來。不讓餡滑出,最後捆上繩子)。

 老師今天準備了包粽子的材料,我們壹起用剛剛從圖片上學習的方法包粽子吧。請小朋友們把包好的粽子帶回家和媽媽壹起煮熟,再和家人壹起分享好吃的粽子。回家後再和家人壹起了解我們中國還有哪些是我們自己的節日呢?那這些節日又有什麽樣的故事呢?了解之後,回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們壹起分享吧。

中班端午節主題活動教案反思(二)

 壹、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故事,導入本次的端午節活動。

 有壹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壹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

 小朋友妳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壹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壹件禮物。

 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妳們怎麽回來了,還帶禮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今天過節呀?

 花婆婆說“今天什麽節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妳們就知道啦。

 2、教師講完故事後,帶領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觀看第壹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教師繼續出示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現在妳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麽節日呀?

 (1)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壹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

 (2)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3)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

 教師小結: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淚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湧入淚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壹天定為端午節。

 4、教師請幼兒交流:妳們過端午節都幹些什麽?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1)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2)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制作粽子的過程。

 (1)看完課件後,妳們想不想自己嘗試包粽子呢?

 (2)此活動環節可以分為兩個活動:意識手工活動、而是遊園活動。

 6、教師播放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中視頻鏈接,需聯網在線觀看),引導幼兒觀看劃龍舟視頻。

 教師組織幼兒壹起參與遊戲:賽龍舟。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是我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著壹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 上一篇:中國有那些民風民俗?
  • 下一篇:為什麽要弘揚漢服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