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到,合家團。這樣壹個歡樂的日子,每每都是所有小吃貨大飽口福的時候。中國飲食文化豐富,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相應的中秋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地中秋都吃些什麽吧。
月餅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壹定立刻想起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壹,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從唐朝開始我國各地都會在中秋當天吃月餅,各地雖然做法、風味不同,但在中秋壹定不會少了月餅。
蘇州:菱角
街市上到處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給小孩子吃菱角更寄托著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長成於七月,但它最好的時節是中秋。
雲南:板栗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壹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
南昌: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必不可缺的水果,壹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征“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余,也討了個“彩頭”。柚子在南昌的方言裏面,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廣西:糍粑
糍粑是壹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來廣大人民與之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之情有獨鐘,並賦予了它無限寄托和深刻寓意。
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
浙江:南瓜
中秋節有壹個特別的習俗,“八月半吃南瓜”,從老壹輩那裏聽來,“八月半吃南瓜”還有個關於孝女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有壹個美麗的姑娘黃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的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野果,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因連年災荒而臥病在床的二老吃了這香噴噴、甜滋滋野果後,病體竟漸漸地好了。因此瓜是從南山采來的,後來人們就稱其為南瓜,到了中秋總要以各種烹飪方法嘗嘗它。
合肥:藕
中秋食藕,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合肥人在中秋節除吃月餅外,還要吃包河“無私藕”。傳說包拯晚年,仁宗封賞功臣要把半個合肥城封給包公。包公要他的後代自食其力,拒絕皇上的村賞。但仁宗壹定要封賜,最後把壹段護城河封給他。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領封,便有抗旨之罪。包公萬般無奈,只好領封,但心裏很不安。看到護城河裏的藕荷,經過再三考慮、對藕荷作了規定;河藕能吃不能賣,包拯鐵而藕無絲(私)。說也怪,別地的藕是藕斷絲連,但包河藕無絲。
從此,合肥地區便留下壹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包拯後人恪守包公這壹遺訓,並在中秋這天品嘗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無私”。包河裏的藕也只是送給鄉鄰吃,從不賣錢。這壹美德,人們競相效法,遂成風俗。
上海:螃蟹
俗話有“西風響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螃蟹的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出的各地中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