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秋節的由來及故事傳說

中秋節的由來及故事傳說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與春節、端午節、清明並稱為 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 是由仲秋時節的月神祭祀發展而來。從北宋末開始,中秋的節義有了更不壹般的內涵。破碎了山河,破碎了汴京的明月,中秋的圓月彌足珍貴。自此,中秋的團圓性質和地位在南宋得以確定,流傳至今。

關於中秋節節日的由來,只有三種來歷說法流傳較廣,但是民間流傳了兩個版本的故事傳說,下面就跟我壹起看看吧:

壹、?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由來之壹:源於周禮說?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根據史籍的記載,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壹書中。

《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壹。由於《禮記》有“秋暮夕月”的記載,祭月、賞月、拜月的習俗流傳千年,中秋節正好在秋高氣爽的月圓之日,所以提起中秋節,人們總會想到月亮、賞月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神秘傳說。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壹。《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

?中秋節由來之二:祭月演變

?祭月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歷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歷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壹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壹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後。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中秋節由來之三:起源農業生產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農業耕作是古代中國立國之本,農業可說是古時人們營生的命脈,就好比當今的城市生活:倘若停止了經濟運作,整個社會就會馬上癱瘓。“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壹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如今,隨著我國秋收、秋耕、秋種季節的臨近,各地的農機公司也迎來了農機具銷售高峰,而農民也開始抓緊時間選購聯合收獲機、拖拉機等國家補貼農機具,為即將開始的秋收、秋耕、秋種工作做最後的準備。

二、?中秋節的故事傳說?

?中秋節故事傳說之壹:嫦娥遙祭?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壹天,十個太陽卻壹起出現了,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民眾的生活非常艱難。後來有壹個叫後羿的神射手,在昆侖山頂,用彎弓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

後羿受到了天下人民的愛戴,又取了帝俊的女兒姮娥,就是大家熟悉的嫦娥。後羿收了很多徒弟,傳授自己精湛的箭術,生活空閑之余,都會帶領自己的徒弟出去打獵,壹邊磨煉箭術,壹邊采集食物。

後來,後羿去了昆侖山求取道術,在回來的途中碰到了前來訪友的西王母。西王母知道後羿壹直都想修煉成仙,為了表彰他為天下百姓所做的功勞,西王母就賜給了他壹顆不死仙藥。後羿還想為自己的妻子在求壹粒,但被西王母拒絕了。

回到家後,後羿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嫦娥,並答應不會丟下嫦娥,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將不死藥交給了嫦娥保管,不料這些事情被後羿的徒弟蓬蒙給聽到了,面對著成仙的誘惑,他拒絕不了。

蓬蒙在後羿帶領弟子出去打獵的時候,找了個借口留了下來。等後羿走後,他馬上來到後羿的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被逼無奈的嫦娥只好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升月宮成仙了。蓬蒙看到嫦娥飛升成仙之後,知道自己的師傅肯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逃走了。

後羿回來後,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思念妻子夜不能寐,他看到月亮之中,似乎有自己妻子的影子,連忙命人拿來妻子愛吃得點心,遙祭嫦娥。後來,壹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故事傳說之二:隋末唐軍軍餉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裴寂生於公元573年,在幼時便十分的聰明。等到了十四歲那年,裴寂出任了主簿壹職,可謂是年少有為。在壹次偶然的機會下,裴寂結識了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兩人壹見如故,遂成至交好友。從李淵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的統治開始,裴寂就壹直跟隨在李淵的左右,為他出謀劃策。裴寂當時更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將原本要進獻給隋朝皇帝的糧草、馬匹、盔甲等物品轉送給李淵。這些東西成為了李淵起義的重要物資,而李淵也愈發的信任裴寂了。

李淵不斷獲得戰爭的勝利,沿途吸收了許多士兵。士兵壹多,糧食就不夠吃了,許多士兵開始挨餓。李淵見到此景,心中十分不忍,但又苦於沒有什麽好辦法來解決這壹問題。李淵被這件事急的上火,而時任長吏的裴寂見到後也跟著李淵著急。當時恰逢八月十五,天上的月亮又圓又大,非常像壹張大餅。看著天上的月亮,裴寂心靈福至,想出了月餅這壹食物。月餅這壹食物,既方便攜帶又能很好的補充士兵的體力,裴寂成功的解決了糧食不夠多的問題。

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為賞賜群臣,開始成為固定節日。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壹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中秋節由來南北各不相同,但有壹點基本上是壹致的,那就是全家團圓、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等,願我們能將這些飽含濃濃親情和美好心願的習俗和來歷牢記心中,代代相傳。

  • 上一篇:中學開設語文研究的報告。
  • 下一篇:為什麽很多健身房上半身強下半身瘦?是腿難練的原因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