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藥是怎麽提取的?中藥怎麽服用?

中藥是怎麽提取的?中藥怎麽服用?

中藥的熬制是需要人壹直盯著的,因為人如果不看著的話就不能知道中藥熬制的情況就不能及時的挽救,而且中藥不能熬幹,熬幹了的中藥是有毒的。中藥的提取辦法也不僅僅是用水煮熬制,那麽中藥是怎麽提取的?中藥怎麽服用?我們來看壹看。

1、中藥是怎麽提取的

1、傳統方法

中藥治療的傳統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改良明膠法、回流法、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和升華法等。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溶劑提取法

溶劑提取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它是根據中草藥中各種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質,選用對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對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要的活性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壹種提取方法。

水蒸氣蒸餾法

是利用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隨水蒸汽蒸餾而不被破壞的壹種提取方法。(主要用於芳香水和揮發油的提取)。該方法的原理為道爾頓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學作用的液體混合物的蒸汽總壓,等於該溫度下各組分的飽和壓之和。(盡管各組分本身的沸點高於混合液的沸點,但當分壓總和等於大氣壓時,液體混合物即開始沸騰並被蒸餾出來。)

升華法

固體物質受熱後直接變成汽態,遇冷後又凝固為原來的固體物質,稱為升華法,(如丹皮酚的提取)操作原理與蒸餾法差不多。

2、現代方法

近年應用於中藥提取分離中的高新技術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藥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等。

超臨界流體萃取

超臨界流體萃取SFE是利用超臨界狀態下的流體為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中萃取中藥材中的藥效成分並進行分離的方法。該技術是80年代引入中國。其原理是以壹種超臨界流體在高於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目標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溶解在流體中成分立即以溶於吸收液的液體狀態與氣態流體分開。萃取過程壹般分為流體壓縮→萃取→減壓→分離四個階段。

膜提取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分離技術,其分離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藥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該工藝與傳統的醇流工藝比較省去了醇沈工藝中的多道工序,達到除雜的目的,仍然保持了傳統中藥的煎煮和復方配伍具有侵膏幹燥容易、吸濕性小,添加賦形劑少,節約大量乙醇和相應的回收設備,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工序及人員,節約熱能等特點。

超微粉碎技術

根據粉碎加工技術的深度和粉體物料物理化學性質及應用性能的變化,壹般將細粉體和微細粉體分為10-1000μm(細粉),0.1-10μm(超細粉)和0.001-0.1μm的細粉壹般采用傳統的粉碎或磨粉設備及相應的分級設備等進行加工,這種加工技術稱為磨粉;小於0.1μm的超微細粉目前還難以完全用機械粉碎的方法加工,需要采用其他物理,化學,方法進行加工;壹般將加工0.1-10μ的超細粉體和相應的分級技術稱為超細粉碎。

超微粉碎技術是利用超聲粉碎、超低溫粉碎技術,使生藥中心粒徑在5~10μm以下,細胞破壁率達到95%。藥效成分易於提取也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不僅適合於各種不同質地的藥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從而使藥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與藥物粉碎度有關,對不同粉碎度的三七進行了體外溶出度試驗。結果表明三七藥材45min溶出物含量和三七總皂甙溶出量大小順序為:微粉細粉粗粉顆粒。

中藥絮凝分離技術

中藥絮凝分離技術是將絮凝劑加到中藥的水提液中通過絮凝劑的吸附、架橋、絮凝作用以及無機鹽電解質微粒和表面電荷產生凝聚作用,使許多不穩定的微粒如蛋白質、錳液質、樹膠、鞍質等連接成絮團沈降,經濾過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使用絮凝劑能在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安全無毒,操作簡便。絮凝劑有鞣酸、明膠、蛋清、101果汁澄清劑、ZTC澄清劑、殼聚糖等,但應用最廣泛的是殼聚糖澄清劑。

2、喝中藥的正確方法

1、喝中藥正確時間(經常會問飯前喝還是飯後喝藥)

適合飯前:開胃藥、益滋補類藥(喝藥後吃飯香)

適合飯後:消食藥、發汗藥(吃飯才有力氣消食發汗抵擋虛脫)

空腹或半空腹:通便類藥

按醫生囑咐時間:止瀉藥.重癥類藥(不能隨便喝,按計量按時服用)

不拘束時間:生津潤燥、清熱解暑、咽喉疾病類藥(尤其治療咽喉藥,可多頻率服用)

提前壹兩小時服用藥:安眠藥,哮喘發作前服用的藥,抗瘧疾藥必須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藥,抗癲癇藥必須在發作前3小時服藥。

總結後,大家首先要明白妳治什麽病,這個藥需要它發揮最大作用,妳選擇喝它,就明白喝藥為什麽也要看時間,因為要到達最佳效果,哈。

2、喝中藥最佳溫度

(1)壹般喝湯藥采用“溫服”即和人體正常溫度相近,具體在30℃--35℃。

(2)特殊藥物最適宜溫度:

適宜熱服:治療寒性疾病類藥物、通血脈筋骨之類藥物(具體按醫生指導)

適宜冷服:治療熱性疾病類藥物、清熱解毒類藥物(具體按醫生指導)

3、喝多少,服藥量

不像西藥壹代代或壹粒粒,中藥壹熬就是壹罐子。

(1)壹般來講,每次服中藥量150到200毫升為宜。

(2)藥量可稍多些: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3)藥量可稍少些:身體虛弱、重病者、兒童比成年人藥劑量少

4、服藥頻率

壹般服藥:壹天分早晚兩次服用或早中晚三次服用;治療咽喉類湯藥可多服幾次;止吐類藥量少但多次去冷服,冷服對胃不好(如果有嘔吐情況,家裏人常說服用姜汁水後,再服藥可以緩解)

5、中藥和西藥結合使用

問醫生,若可以服用,服用中藥和西藥的時間需要間隔半小時。但我自己有不舒服情況_壹般喝中藥_如果找西醫開藥,西藥最多只服用兩三天,因為西藥類抗生素等喝多對身體不好。

  • 上一篇:中式風格裝修案例分析,中式風格的特點
  • 下一篇:為什麽妖怪書《山海經》其實是博物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