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中藥英文名:Chinese materia分類:中藥術語的概念,中藥的來源和道地藥材,中藥的采集,中藥的炮制,藥性理論,中藥的配伍,中藥的使用禁忌,中藥的劑量和用法,中藥的命名。該概念是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來指導采集、加工和制備,解釋作用機理和指導藥物的臨床應用。中藥的起源,道地藥材的運銷和生產,都離不開壹定的自然條件。各種藥材的生產,無論品種、產量、質量,都有壹定的地域特色。因此,自古以來,醫家就非常重視道地藥材。所謂道地藥材,也稱正宗藥材,是優質純藥材的專用名詞,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豐富、加工精美、療效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藥材。比如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黃、內蒙古的黃芪、東北的人參、細辛、五味子、山西的黨參、河南的地黃、牛膝、山藥、菊花等。中藥的采收時間和方法與保證藥品質量密切相關。由於動植物在其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其藥用部位中的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是不同的,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往往差別很大,因此藥材的采集必須在合適的時間進行。中藥在應用或制成各種劑型之前,根據醫療、制劑和配制品的需要進行加工的過程。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腌制、水加工、火加工、水火加工等。炮制的目的是提純藥材,保證質量,分揀藥物,區分等級;切成塊,方便準備;幹燥藥材有利於儲存;味道和氣味正確,服用方便;減少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改變藥物的性能,擴大適用範圍。將藥物導入經絡便於定向用藥。藥物之所以能針對疾病,是因為每種藥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作用。前人稱之為藥物的偏向性,將與藥物療效有關的性質和性質統稱為藥性,包括藥物發揮療效的物質基礎和在治療過程中所體現的功能。是對藥物性質和功能的高度概括。研究藥性形成機制和應用規律的理論稱為藥性理論,其基本內容包括四氣五味、盛衰、歸經、毒性、配伍、禁忌等。四種不同的藥性,1和寒、熱、涼四氣,稱為四性。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和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解釋藥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之壹。它是由藥物作用於人體的不同反應和不同療效總結出來的,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有關。2.五味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甜、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所以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五味的產生首先是由味覺即人的感覺器官來識別的,這是藥物真實味道的反映。但它不僅是藥物味道的真實反映,更重要的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3,沈浮,沈浮,沈浮是藥物對人體的不同趨勢。相對於疾病的趨勢。影響藥物盛衰的因素與四味、藥物質量密切相關,也受炮制、配伍的影響。4.歸經是指藥物對身體某壹部位的選擇性作用,即某種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力,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治療效果。歸經表明了藥物治療的應用範圍,也就是說,它明確了療效,包含了藥物定性定位的概念。與物理因素密切相關,即臟腑經絡的生理特點、臨床經驗的積累、中醫辨證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藥物本身的特點。5.毒性在古代,毒藥常被視為所有藥物的總稱。藥物毒性的含義是廣泛的,毒性是藥物的偏愛性,毒性被認為是藥物副作用大小的標誌。在現代,壹般認為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和損害。包括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亞慢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致癌、致突變、致畸、成癮等特殊毒性。中藥的副作用不同於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服用普通劑量時出現的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壹般較輕,對身體傷害不大,停藥後可自行消失。中藥配伍是根據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性,有選擇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進行組合,稱為配伍。徐翔和石翔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是臨床常用的配伍方法。互畏互殺可以減少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是壹種配伍使用強毒副作用藥物的方法,也可用於有毒中藥的炮制和中毒的搶救。惡是因為藥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了其中壹種的藥效;反之,則是藥物相互作用,可產生毒性反應或強烈副作用,故聯合用藥是大忌。中藥禁忌癥主要有配伍禁忌癥、證候禁忌癥、妊娠禁忌癥、飲食禁忌癥。1,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藥物合用會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藥效,故應避免合用。2.證候禁忌癥。由於藥物的藥性不同,其作用各有特長,也有壹定的適用範圍。因此,臨床用藥存在壹些禁忌癥,稱為“證候禁忌癥”。如麻黃味辛,有發汗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之功,故僅適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氣喘咳嗽,但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腎兩虛哮喘等禁用。3.妊娠期用藥禁忌癥是指婦女妊娠期用藥禁忌癥。有些藥物有損傷胎兒、引起流產的副作用,應作為妊娠禁忌癥。根據藥物對胎兒的損害程度,壹般可分為慎用和禁用兩類。所有禁用藥物壹定不能用,慎用藥物可根據病情需要使用。4.服藥的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也稱為食物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禁忌。壹般應避免生冷、油膩、腥* * *的食物。此外,根據病情的不同,飲食禁忌也不同。中藥的劑量和用法1。中藥劑量是指臨床應用的量。主要標明成人每天每種藥的用量。中藥絕大多數來源於生藥,安全劑量範圍較大,用量沒有化學藥品那麽嚴格,但劑量是否合適也是直接影響療效和臨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壹。劑量太小,起不到治療作用,耽誤病情;如果用量過大,會傷及正氣,還會造成不良後果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費。2.用法主要指煎服和不同劑型的服用方法。(1)煎煮法湯劑是中藥最常用的劑型之壹。湯劑的配制對煎炸器具、水、火、烹調方法都有壹定的要求。砂鍋、缸是最好的煎藥器具,其次是搪瓷鍋,忌用銅鐵鍋,以免發生化學變化,影響療效。湯劑分文火和猛火兩種。煎煮的持續時間和時間取決於潛在物質的性質。有些藥物因其質地不同,有特殊的煎藥方法,在方劑中有註明,如先煎後煎、包煎、溶解、浸泡、水服、湯代水煎等。(2)服藥時間:壹般湯劑每日1劑,煎兩次,分別服用,間隔4?大約六個小時。吃藥煎服的方法壹般要溫服。顆粒較小的藥丸可以直接用溫水服用;蜜丸大的可以小塊吞服;如果水丸比較硬,可以用開水溶解後服用。粉、散可與蜂蜜混合服用,或吞服於人用膠囊,避免直接吞服。藥膏要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吞入口中,以免粘在喉嚨引起嘔吐。顆粒宜開水沖服;糖漿可以直接吞咽。此外,還有鼻腔給藥。中醫的名字是1。因療效突出而得名。如益母草擅長活血調經,主要用於治療婦女血瘀閉經、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是婦科調經的重要藥物。防風功能可祛風止風,防風邪,治風病。2.以藥用部位命名的中藥材來源廣泛,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植物和動物的藥用部位不同,以藥用部位命名是中醫常用的命名方法之壹。在植物藥中,蘆根和白茅根入藥;苦楝的根皮和桑樹根的白皮入藥。桑葉、大青葉、紫蘇葉入藥。3.我是以出生地命名的。地域遼闊,自然地理條件十分復雜,水、土壤、氣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態環境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南北差異很大。因此,各種藥材的生產,無論產量和質量,都有壹定的地域特點,所以從古至今,醫學家都非常重視“道地藥材”。比如川產的黃連、黃柏、續斷比較好,所以叫川黃連、川黃柏、續斷。橘皮以廣東新會的為佳,故稱新會皮、廣陳皮。雲苓為雲南之極品,故名雲嶺;4.中藥的原植物和生藥形態以其形態命名,往往有其特殊之處,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們往往以其形態特征來命名。如大肚皮,即因長得像大肚而得名;烏頭,因其形似烏鴉頭的塊根而得名;人參形似人形,成就斐然。5.因氣味而命名有些中藥有壹種特殊的氣味,這就成了藥物命名的依據。如麝香,因其長程香味而得名;丁香、茴香、安息香、檀香等香料因其特殊的香味而以“香”字命名;敗醬草、蒲桃、懸鈴木、墳塋背等。因其特殊的氣味而得名。魚腥草因其強烈的魚腥味而得名。6、以味命名每味中藥都有壹定的味道,有些藥物以其獨特的味道命名。比如五味子,因其皮酸甜,核辛,果全味鹹,五味俱全而得名。甘草因味甘而得名;細辛因味辛而得名;苦參因味苦而得名;酸棗仁因味酸而得名。7.以顏色命名很多中藥都有各種各樣的自然顏色,所以藥物的顏色就成了命名的依據。黃色中藥包括黃芩、黃連、黃柏、黃芪、大黃等。黑色中藥有玄參、烏梢蛇、墨旱蓮等。白色中藥包括白芷、銀杏、明礬、洋蔥、薤白等。8.以輸入國名稱命名或音譯部分進口藥材以輸入國或地區名稱命名。比如安息香、安息香,就是以安息香、安息香這兩個古老的國家命名的。有些藥名標有“番”、“胡”、“Xi”等字樣,以示最初並非國產,如番瀉葉、木鱉子、胡椒、火麻仁、藏紅花、西洋參等。有些國外的藥物,因為沒有合適的藥名,就用音譯來命名,比如胡力樂、曼陀羅。9、以生長季節命名,如半夏在半夏(農歷五月)采收,故名半夏;夏枯草、夏天無等。夏季至日過後,它們都會枯萎,所以它們被稱為夏季。10.單詞是以人名命名的。有些中藥的名字很傳奇。這些藥物大多以其發現者或最初使用者的名字命名。如君子,相傳是盤州郭誌軍治療兒科疾病的常用藥;劉是南朝武帝的謚號。據說這種藥是劉裕發現的。杜仲的壹種藥物。據說有壹個人叫杜仲。古代因服此藥而得道,後人以杜仲命名。